央視在報道中說,面對高溫,很多人感慨一年比一年熱。去年,世界氣象組織剛剛確認,2023年是有記錄以來最熱一年,僅過了一年,2024年又被世界氣象組織確認為最熱的一年。
紀錄不斷被刷新,根據世界氣象組織判斷,未來五年,全球平均氣溫將繼續徘徊在創紀錄水平,至少有一年的全球平均氣溫,可能會超過2024年剛創下的紀錄。
越來越極端的高溫,正在刷新我們對于夏天的認識,因此針對高溫的應對和保障也持續更新。除了安裝空調,山東等地已在探索“集中供冷”模式。
在濟南和青島,以冷水機組為核心的集中供冷開始試點,這種比空調節能兩倍的新模式,正嘗試為城市降溫提供一種更高效、更綠色的公共方案。
相較于廣為人知的集中供暖,集中供冷對于很多人來說還較為陌生。所謂集中供冷,即在特定區域內設置集中制冷站,通過制出冷水或冷氣,轉移室內熱量,從而達到制冷效果。這種供能方式并非新興事物,早在2000年,我國就印發了《關于發展熱電聯產的規定》,鼓勵各地積極發展城市熱水供應和集中供冷,以擴大夏季制冷負荷,提高全年運行效率。濟南從2022年開始探索集中供冷模式,如今已初見成效。
集中供冷供暖具有諸多優勢,它集約用地、錯峰降容、高效節能、智能管控,還能避免重復投資,非常適合在醫院、學校、寫字樓等高密度集中區域推廣應用。傳統供冷方式下,商業和辦公建筑普遍自建中央空調供冷,每棟建筑都需設置大面積制冷機房,并在頂樓建設一組冷卻塔,不僅占用大量空間,而且能源利用效率較低。與之相比,集中供冷采用高效節能機組,效率更高,既能實現土地集約利用,還有利于二氧化碳減排,冷水機組運行效率比傳統空調高出2倍以上。
為保障集中片區用戶用冷效果,冷熱聯供公司通過科學規劃、統籌協調、智慧運維,充分發揮區域集中供冷供熱優勢。在供冷前,工作人員提前檢查設備,對內部進行清理,防止“跑冒滴漏”情況發生。目前,集中供冷主要服務于醫院、學校、寫字樓等高密度公共建筑。
濟南的集中供冷實踐,不僅為市民在炎炎夏日帶來了清涼,也為城市的綠色發展和能源高效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未來有望在更多地區推廣,成為城市夏日供能的新趨勢。
記者:宗奇 李文裕
編輯:張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