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鄭皓元 實習生|宋思敏
主編 |陳俊宏
新茶飲賽道正在逐步進入下半場,這個曾經快速增長破千億規模的行業在2025年迎來了它的最高光時刻:蜜雪冰城全球4.6萬家門店橫掃下沉市場,霸王茶姬納斯達克上市首日市值突破59億美元。然而高光之下,行業增速已從2018-2023年的25.2%下滑至未來五年的15.4%(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狂奔的茶飲巨頭們正站在增量紅利消退的十字路口。
高光的新茶飲賽道
全球市場規模超千億美元
新茶飲行業近年來在中國發展迅猛,市場規模持續擴大,已成為飲品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統計數據顯示,全球茶飲市場規模已超2000億美元,中國茶飲市場規模也已超過3000億元人民幣,在全球茶飲市場占據重要份額。在蓬勃發展的市場中,蜜雪冰城與霸王茶姬分別憑借“低價普惠”與“國風差異化”策略,成為新茶飲賽道中的現象級品牌。
蜜雪冰城以“2元冰淇淋”、“4元檸檬水”等超低價爆品為核心,以“草根逆襲”的姿態實現全球擴張。截至2024年底,其全球門店總數已達4.6萬家,超越麥當勞成為全球門店數量最多的餐飲連鎖企業。霸王茶姬則依托“原葉鮮奶茶”的產品定位和鮮明的國風特色異軍突起,其門店數量于2023年突破3000家,2025年第一季度商品交易總額(GMV)同比增長38%。其招牌單品“伯牙絕弦”累計銷量突破6億杯,被譽為新茶飲界的“爆款制造機”。
業績與規模方面,兩家企業均呈現強勁增長勢頭。財報顯示,2022-2024年,蜜雪冰城營收從136億元增至248.3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35%,終端零售額達583億元,單店日均銷售額超過4000元。霸王茶姬營收則從4.92億元飆升至124.05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高達400%;2024年其單店月均GMV攀升至51.2萬元,遠超同業水平。
資本市場的動向是行業熱度的重要風向標。2025年3月,蜜雪冰城以“全球最大現制飲品企業”的身份在香港交易所掛牌上市。一個月后,霸王茶姬則以“新茶飲美股第一股”的身份登陸納斯達克。上市首日,蜜雪冰城高開超29%,盤中漲幅一度擴大至42.52%,總市值突破1000億港元;霸王茶姬開盤首日漲幅超過20%,收盤市值突破59億美元(約合434億元人民幣)。
新茶飲賽道的熱度也迎來資本的蜂擁而入。喜茶在2025年最新一輪融資中的投后估值已高達600億元,在短短半年內暴增400億元;新時沏奶茶計劃進軍香港資本市場,茶顏悅色于2024年12月期間被傳放棄港股并籌備轉赴美股,此外,規模居行業前列的品牌如甜啦啦、益禾堂、書亦燒仙草、喜茶、CoCo都可、1點點、一鳴真鮮奶吧、檸季手打檸檬茶、林里手打檸檬茶等,均被市場猜測存在上市計劃。
目前,新茶飲行業的市場集中度正逐步提高,在高端市場表現尤為明顯。數據顯示,蜜雪冰城的市場份額高達20%,前五大現制茶飲品牌的市場份額合計達到44.2%。新茶飲市場正逐漸趨于飽和,中低端市場競爭進入白熱化。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新式茶飲市場規模預計為3547.2億元,預計到2028年有望突破4000億元,行業已進入存量競爭階段。
新茶飲爆發“內核”
三重因素疊加
新茶飲的爆發是消費習慣變遷、供應鏈革新與文化價值升級共同作用的結果。本質是“普惠性觸達×健康化升級×情感價值賦能”三重浪潮的疊加。行業從早期依靠流量紅利和規模擴張的“野蠻生長”階段,逐步轉向以效率管理、差異化創新為核心競爭力的“精耕時代”。有業內人士表示。
蜜雪冰城的成功印證了“平價普惠”模式的爆發力。憑借均價6元的定位,其在下沉市場構建了難以復制的規模壁壘:截至2024年底,全球門店達4.65萬家,其中57.2% 位于三線以下城市,覆蓋中國超4900個鄉鎮(占全國鄉鎮13%)。核心在于供應鏈的極致優化,公開資料顯示,其自建原料工廠使檸檬采購成本低于行業20%,冷鏈物流單杯運輸成本僅0.1元,支撐終端年零售額583億元,97.6%收入來自供應鏈(2024年前三季度商品和設備銷售182.2億元),加盟服務費僅占2.4%。
古茗、茶百道等中端品牌通過高標準化加盟體系,在10-20元價格帶快速擴張。研報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古茗門店超9,000家(80%位于二線及以下城市),公司凈利潤率14.3%,76%的門店位于倉庫150公里內,保障高頻鮮果供應,形成“加盟-門店-供應鏈”閉環效應。
消費者決策邏輯已發生結構性轉變。據中國消費者報發布的《2024現制茶飲消費者健康認知調查報告》顯示,健康屬性已成為茶飲行業核心購買驅動力,50.47%消費者要求配方透明化,44.13%關注真材實料,30.99%控制糖攝入量。政策進一步助推行業升級,食安新規禁用罐頭防腐劑、限制食品添加劑(如蒸餾酒禁用β-胡蘿卜素),倒逼供應鏈采用天然原料。頭部企業同步加碼技術投入,喜茶制定“四真七零”健康標準(真茶真奶真果真糖,0反式脂肪酸等);霸王茶姬應用超臨界萃取技術將咖啡因含量降至0.6%以下,推出輕因系列(如伯牙鮮沏)以應對“奶茶失眠”痛點。
新茶飲正從功能性消費蛻變Z世代的為“情緒載體”與社交貨幣。爺爺不泡茶以“空山梔子”系列為例,采用三斤花香窨制一斤茶底的工藝,融合地域文化(四川樂山梔子)與雙茶底拼配,上線首周多地銷量破千,社交平臺種草筆記超萬篇,#爺爺不泡茶#登頂微博熱搜TOP1。霸王茶姬則以“伯牙絕弦”等文化IP命名產品,借東方美學強化品牌溢價,支撐差異化定位。
在存量競爭階段,復購率成為品牌生存命脈,會員體系逐漸成為復購提升的核心基礎,品牌通過分層運營與數據化標簽管理強化用戶黏性。據了解,茶飲行業平均復購率約15%,頭部茶飲品牌通過構建“會員體系+小程序樞紐+社群觸達”構建私域閉環,將復購率提升至30%-45%。 例如奈雪的茶設計了會員分層權益,即付費會員專享折扣,2024年其私域規模超3600萬,每月會員增長量達200-300萬;古茗通過精細化會員運營,2023年平均季度復購率達53%;滬上阿姨私域會員超3000萬,復購率超40%。
在此基礎上,社群運營與付費會員制成為深度綁定用戶的雙引擎。企業微信社群通過限時專屬福利(如瑞幸LBS定向券)刺激復購,社群用戶消費頻次達普通用戶1.5倍;奈雪借社群首發新品提升轉化率,帶動小程序訂單占比70%。
付費會員制則聚焦高價值用戶,喜茶會員權益推動復購率提升3倍;瑞幸私域用戶復購率達58%-60%左右,遠超行業均值。
此外,頭部品牌通過自建產業鏈抵御原料波動。公開資料顯示,蜜雪冰城原料自產率達60%(核心原料100%自控),成本降低約50%,五大基地支撐全國網絡;古茗強化冷鏈以保障鮮果穩定供應。而中小品牌抗風險能力薄弱:據農業農村部全國農產品批發市場價格信息系統顯示,2025年全國檸檬批發均價漲勢明顯,截至6月23日,2025年6月全國檸檬批發均價為12.75元/公斤,較4月份的9.94元/公斤上漲28.3%,較上年同期的7.9元/公斤上漲61.4%。
2024年6月檸檬批發均價同比上漲61.4%(農業農村部數據),無自有果園的品牌面臨斷供風險。
當行業從規模狂奔轉向效率與創新競爭,供應鏈深度、健康化技術、私域運營能力已成為頭部品牌的護城河,有業內人士表示。然而,精耕轉型的過程亦催生標準不一、同質化加劇、加盟商盈利分化等結構性矛盾——這些轉型期的陣痛,正為下一階段的行業洗牌埋下伏筆。
狂熱背后亂象叢生
激進擴張暴露食安危機
新茶飲行業已步入高度分化的紅海階段,呈現“金字塔型”市場格局。頭部品牌效應強化與尾部品牌加速淘汰并存,各層級品牌面臨截然不同的生存挑戰,而高速擴張引發的管理漏洞與行業亂象日益凸顯。
目前,新茶飲行業規模增長趨緩,頭部集中態勢加劇。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數據,行業規模從2017年422億元增至2023年1933億元,年復合增長率(CAGR)達28.87%,但預計2025年增速將進一步回落。艾媒咨詢預測,到2028年市場規模有望突破4000億元,增速維持小幅穩定。
連鎖化與寡頭化并行。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茶飲行業連鎖化率為51.6%,為餐飲細分品類之首。灼識咨詢(CIC)數據顯示,按2023年前九個月終端零售額計,前五大品牌市場份額合計已達44.2%,獨立茶飲店生存空間持續壓縮。
金字塔格局下,行業層級差異顯著,頭部品牌規模壁壘突出。蜜雪冰城以全球4.65萬家門店(2024年新增8914家)領跑行業,下沉市場滲透率達57%,自建供應鏈使原料自產率超60%。但快速擴張伴隨閉店率上升,平均每新增6家門店即有1家關閉。
中端品牌則陷入增長乏力階段。財報顯示,古茗2024年營收增速從上年38.1%驟降至14.5%,單店日均GMV由5800元下滑至5200元;茶百道營收同比下滑13.8%,凈利潤大跌59%,年內關閉約900家加盟店。關店數是上年同期的四倍多。
高端品牌的分化差距拉大。招股數據顯示,霸王茶姬以差異化策略突圍(單店日均銷量超800杯),2024年新增2929家門店;而奈雪的茶同期僅增143家,單店日均銷量從344單跌至270單,客單價由29.6元降至26.7元;喜茶門店擴張數量由2000家縮減至1100家左右。
高速擴張下行業亂象叢生,價格戰不斷擠壓盈利空間。行業價格帶普遍下探至10元左右,加盟商成為最大承壓者。財報顯示,2024年古茗單店GMV同比下降4.3%至236萬元,霸王茶姬單店月均GMV同比下滑超20%,蜜雪冰城單店日均收益較上年同比減少5%。
行業迎來閉店潮,大量加盟商開始退場。據報道,2024年古茗871家加盟商終止合作(同比增107%),茶百道890家加盟店關閉(同比增305%)。窄門餐飲數據顯示,過去一年行業新開門店12.27萬家,但凈增長為-3.63萬家,實際閉店數量近16萬家。激進擴張逐漸暴露出食安危機與品控失控。書亦燒仙草被曝篡改食品有效期標簽;滬上阿姨使用過期原料被監管部門立案;奈雪的茶預包裝茶包中檢出整只青蛙干。
同質化競爭與營銷內卷進一步考驗著品牌盈利能力。據了解,輕乳茶品類覆蓋超7個主流品牌,2024年4月-9月,輕乳茶系列品牌數量同比增長近1倍,外賣量同比激增740%。各大品牌不得不加碼營銷補貼,數據顯示,奈雪的茶推廣費用同比增長48%,占收益比升至5%;茶百道、古茗分銷費用增幅分別達202%和42%。
資本已由最初的狂歡回歸理性。品牌上市后分化加劇,頭部企業受資本青睞,而二線品牌則遭遇估值遇冷。2025年,蜜雪冰城自上市后股價累計漲超160%,市值破2000億港元;霸王茶姬首日開盤漲20%,收盤仍漲15.9%。但部分二線茶飲股市值較高點腰斬過半,資本投向集中于頭部企業。
多位連鎖經營專家指出,當前新茶飲行業已進入“規模與質量”的再平衡期,金字塔格局下各層級品牌面臨差異化挑戰:頭部品牌須解決規模化擴張與食安管控失衡的矛盾;中端品牌亟需應對價格戰引發的盈利萎縮;高端品牌則需突破同質化桎梏。破局路徑需聚焦三重核心:一是深化供應鏈垂直整合,二是重構差異化價值,三是優化加盟機制,例如將加盟商盈利納入考核,建立動態區域保護。率先建立健康、效率、體驗正向循環者將贏得終局。
紅利消退
新茶飲市場下半場“哨響”
新茶飲行業在高速擴張后陷入規模、成本與品牌調性的三角困局,增量紅利顯著消退。艾媒咨詢數據顯示,行業增速已從2018-2023年的25.2%下滑至未來五年預期的15.4%,倒逼競爭邏輯從粗放式規模競賽轉向精細化價值深耕。
供應鏈深度整合成為降本增效的核心路徑。頭部品牌加速向上游延伸。喜茶于2017年在貴州建立500畝有機茶園,奈雪的茶2018年自建云南草莓基地;2024年茶百道投產福建原葉茶生產基地以服務全國8000余家門店;古茗同年投資10億建原料基地,預計年產能茶葉1萬噸、鮮果5萬噸。
效率優化方面,蜜雪冰城全球采購網絡覆蓋35國,核心原料自產率60%,包材自產降低成本50%;古茗直供基地實現單店物料周轉僅2.5天,原料成本低于競品18%;霸王茶姬上游擁有2700畝自營茶園,2024年采購1.3萬噸原葉茶,其爆款“伯牙絕弦”貢獻中國市場GMV的35%。
由于直營模式面臨持續性虧損挑戰,品牌開始通過商業模式輕量化轉型以緩解盈利壓力。奈雪的茶7年累計虧損達62億元,2024年凈虧損9.19億元。行業轉向混合模式與合伙制創新。霸王茶姬采用“直營標桿+加盟擴規模”策略,2024年凈利率提升至20%;喜茶暫停加盟以優化單店模型;古茗將加盟費與門店存活率動態綁定(2025年1月門店業績同比增長10%),形成總部、加盟商與店長的風險共擔機制。
出海成為核心戰略,2028年全球現制飲品市場預計突破1.1萬億美元(2023-2028年復合增長率7.2%)。東南亞成主戰場,蜜雪冰城在印尼開設2600家門店(超肯德基),霸王茶姬聚焦馬來西亞、新加坡核心商圈; 日韓市場以試水為主,蜜雪冰城在印尼開設2600家門店(超肯德基),霸王茶姬聚焦馬來西亞、新加坡核心商圈;歐美市場則主打高端滲透,喜茶在美、英、澳開設超20家店,部分產品近10美元(約70元);霸王茶姬北美首店定價6-8美元(約40-60元)。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全球化布局加速,但供應鏈本土化成出海關鍵挑戰。蜜雪冰城依賴國內供應致跨國成本高企,公開數據顯示,2022年Q1越南門店營收929萬元、凈虧32萬元;印尼營收2541萬元、凈利潤僅224萬元;喜茶美國原料需從洛杉磯倉庫運送4555公里至紐約,配送成本激增。應對策略上,茶百道在韓國以蘋果芒果替代臺農芒果,并開發漢拿峰水果飲品;喜茶在美、澳、英、馬建倉;蜜雪于4國建立本地化倉儲,覆蓋超560個海外城市。
健康焦慮成為了消費減頻的主因。49.4%消費者擔憂健康影響,42.2%害怕長胖(艾媒咨詢2023);72.99%消費者重點關注奶原料營養性(《2022現制奶茶奶原料消費者認知報告》)。品牌通過技術投入應對,2024年“超級植物茶”成現象級熱點,喜茶“羽衣纖體瓶”上市5個月售出近4000萬杯;古茗2025年升級“鮮活”標準,近三年研發費用率均超2%且持續上升。但健康化亦帶來新矛盾——霸王茶姬低糖策略導致非華裔復購率偏低,蜜雪“平價健康”產品進一步壓縮利潤空間。
有分析表示,行業拐點已明確顯現。當規模紅利消退,破局關鍵在于重構規模、產品與供應鏈的動態平衡——以健康創新拓展溢價空間,以全球布局分散經營風險,以供應鏈韌性支撐可持續盈利,方能在關乎味覺體驗與消費忠誠的持久競爭中贏得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