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一家高端餐廳的用餐規則引發爭議。
有顧客在網絡上表示,其在上海一家高端餐廳用餐時,拍攝了一條6秒的廚師烹飪視頻,立刻被工作人員微信提醒店內不能拍視頻,讓她感到不愉快。
據悉,該網友提前預約了上海某網紅餐廳的座位,支付定金后收到了一條微信預約確認消息。
圖為店家和網友的對話截圖
現代快報記者注意到,這家餐廳的用餐提醒,除了禁止錄像,還包括不提供打包服務、不接待10周歲及以下兒童等,引發爭議。7月10日,記者聯系到這家餐廳,對方拒絕采訪。
圖為餐廳的提示截圖
該網友稱,用餐時,身后站著兩名服務員,她感覺就餐時在被“偷窺”,一頓飯花了3621元,用餐體驗卻并不愉快。
該網友在平臺上講述事發經過
事后,她在平臺上寫下了體驗并打了低分。很快,餐廳對這條評價發起投訴,并在理由中寫“客人無理取鬧”,認為其在用餐前不看預約信息的內容,有錯在先。記者注意到,這條餐廳的投訴被平臺駁回。
這名顧客稱,收到的餐廳預約確認鏈接需要點開才能看到詳情,不許拍視頻等要求就隱藏在其中,但她沒有點開鏈接。
記者聯系到這名顧客。她表示,事發后商家并沒有聯系過她進行解釋或者道歉。
7月8日,記者聯系到上述餐廳,工作人員表示:“不接受媒體采訪”,對消費者網上發帖一事,未作任何回應。
對此,有網友表示:這家餐廳規矩太多;
部分網友稱這是花錢找罪受
也有人認為:餐廳的規矩沒毛病,“是去吃飯的,不是去拍視頻的”。
也有網友認為餐廳的規定沒有問題
律師解讀
江蘇中慮律師事務所合伙人滕尚麗律師表示,餐廳的規定是否屬有效契約,應當審查規定的內容是否合法合理,在消費前是否有明確告知,顧客是否有選擇權等。在這種情況下顧客前往就餐才形成契約。
若條款加重顧客責任、排除酒店義務或告知不充分(如小字、隱藏頁面等),屬于格式條款或霸王條款內容,即使顧客前往就餐,該部分規定也不構成默示,對顧客沒有約束力。在上述事件中,顧客收到的餐廳規定是否屬于格式條款,需要進行合規審查。
對于發帖網友認為的服務人員窺探了自己的手機,滕尚麗表示,如果工作人員持續緊盯顧客,可能會侵害用餐顧客的隱私,建議餐廳通過公示“禁止拍攝視頻”的規定代替人工監督。
關于該餐廳的其他規定,滕尚麗認為,部分規定不合理,比如禁帶酒水屬于餐飲服務行業傳統的“格式條款”,限制了消費者的自由選擇權,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相關規定,屬于無效條款。
滕尚麗認為,“餐廳不接待10周歲及以下兒童”也存在爭議,未成年人不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在餐廳用餐必須監護人或其他成年人陪同。雖然商家享有自主經營權,但要是阻止成人帶兒童進入用餐,則可能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關于平等交易權的規定。建議餐廳采取更為委婉和柔和的策略,平衡好雙方的關系。
對此,你怎么看?留言說說吧!
本文綜合自:現代快報、微觀上海、網友評論等
延伸閱讀
近日有網友爆料,上海一新開餐廳,某平臺顯示人均消費3888元,每晚僅開一桌12席,餐廳還提供號稱用大象糞便制作的甜品。
圖為相關甜品
記者從閔行區市場監管局最近了解到,這家餐廳名為上海蓬冠樹餐飲服務有限公司,因違反《食品安全法》已被市場監管部門立案調查。
馬橋市場監管所已現場核查,并暫時封存相關材料,展開后續調查。
市場監管部門介紹,涉事主體上蓬冠樹餐飲服務有限公司,經營地址為中青路1515弄,經營范圍酒類商品零售、熱食類食品制售、冷食類食品制售(含冷葷類食品制售)。
經初查,該單位于2024年9月注冊,2025年2月份開始正式經營,其從外地購進竹蟲、螞蟻、大象粑粑作為食品原料,制作成菜品提供給消費者食用。該單位采用預約制用餐,營業時間為每周末晚上,近兩周無訂餐。
現場檢查時查見竹蟲、螞蟻和大象粑粑等食品原料,目前已對上述食品原料做封存處理,并對該單位立案調查,其已停止經營。
據網友拍攝的視頻顯示,餐廳綠植環繞水霧彌漫,顧客仿佛置身于熱帶雨林中。客人進門后,首先體驗的項目是啃葉子,隨后還要穿越幾個房間,參觀食材展示室、蔬菜溫室等。視頻中,員工對此解釋,這是一家生態融合料理餐廳,就像是個小型博物館。
顧客還需提前預約,該餐廳位于閔行區馬橋地區。
圖為點評網站截圖
在某網站上人均消費顯示3888元,今年2月已有網友評價留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