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中有一種關系非常微妙,不是母女又似母女,同為女性卻又無法站在統一戰線。
說的就是婆媳關系。
有人說,再聰慧識大體的女性,在婆媳關系上也不會處理得特別好。
這是因為婆媳似乎天生就站在對立面上。
曾在網上看到一個視頻非常火,一女子受到了婆婆的暗諷“連班都不上,每天就知道找老公要錢”,而女子并沒有委屈自己生悶氣。
而是直接言語犀利的反駁了回去,“只怪你老公養不起你。”把婆婆懟的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不少人在這條視頻底下評論,夸贊這種行為,覺得很解氣。
但也有不少人發表了反對的意見,我覺得女子不尊重老人,把家庭氛圍搞得特別僵。
事實上,這件事上沒有對錯,只有立場。
但是,只觀察到表象的人,才會覺得像視頻中“反應快,嘴巴毒,想法跳躍”的女性是擁有智慧,
透過現象看本質,這明明是逞一時之快的莽撞行為。
重要的是結果而不是過程
大部分人都是不愿意受委屈的,不論在哪一段關系中,都希望自己過得舒適順心。
這種需求是人之常情,不論你是什么身份地位,大家都會本能的追求。
以婆媳關系舉例,大家都希望自己能在這段關系中能夠得到尊重和舒適,都希望對方能夠寬容一些,接納自己。
但是,往往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小時候總覺得人人平等,長大了才知道人受到各種身份制約,沒有哪一段關系是真正平等的。
關系是需要兩個人相互尊重,才能平等,如果單方向的要求對方,一方不斷提出需求,一方數次忍讓,那么結果往往不盡如人意。
在這時候,只會走向一種結局,要么是忍的人不愿意再忍了,要么是提需的人得寸進尺,潛意識不再尊重對方。
當這個狀態失衡,人就會感受到委屈,爆發爭吵。
不知道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在每一次吵架和爭論之后,都會復盤當時的情景,然后責怪自己沒有發揮好。
所以,非常羨慕能夠當時就迅速反應過來,然后精準回擊對方的人。
覺得這樣的人才是聰明且厲害的人。
尤其在婆媳關系中,有人說媳婦要尊重長輩,在爭吵中是劣勢方。
有人說婆婆是年邁的長輩,被小輩頂嘴才是劣勢方。
不同人有不同的角度和身份,但不管他們站在哪個角度,都希望自己是優勢的那一方。
所以,他們會簡單地認為能夠當場找回面子并且迅速回擊的人非常厲害,事實真是這樣嗎?
如果只看表面,當場的口舌之快似乎非常威風,但也只能逞一時威風。
這看似是為自己伸張仗義的聰明,但實際上太淺了,只有一層思維邏輯。
他沒有想過,一時痛快之后呢?你要達成什么后果?家庭關系是否還需要維系?家庭成員之間的情感是否需要挽回?
不愿意讓自己受委屈,可以理解。
但是,人在社會中的身份,不允許個人只做單一的思考。
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做媳婦兒的當面回懟了婆婆,是很痛快。
但之后呢?
日子是要繼續過還是離婚?你的老公將面臨什么樣的選擇?你是否要和婆婆修復關系?以后再也不接觸了嗎?
在沒有解決這些問題之前,任何的反擊和口舌之快都是莽撞的。
因為沒有想過造成的后果,導致后患無窮,這是厲害嗎?
當然如果你選擇吵完這一架就結束這段關系,那它就不是莽撞。所以,在做出這件事情時,一定要想好做出他的后果。
大智若愚才是智慧
不知道你在生活中有沒有發現一個現象。
那些往往真正過得舒心的人,似乎是什么都不懂的傻子。他們好像看不到生活中的惡,看不到關系中的貪,更看不到那些冷嘲熱諷。
他們好像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自得其樂。但這樣,他們不僅是自己過的舒心,甚至連關系都非常的簡單。
他們是真的傻嗎?其實不然。大智若愚,才是一種真正的智慧。
他們不是看不到生活的不堪,而是選擇性的忽略。
生活幸福美滿的老人會說:“不聾不啞,不做家翁。”
生活舒心快樂的人會說:“互相尊重,給彼此一些體面。”
他們的生活中不是沒有惡,不是沒有摩擦,也不是沒有口角紛爭。
但他們選擇看破不說破,少一些爭吵,多一些寬容。
反應快,嘴巴毒,想法跳躍,不是智慧。反應慢,看破不說破,才是真正的智慧。
那有人會說,這樣的日子有意思嗎?需要裝傻來維持表面和平。
這就又要反問第一個問題了,不管是爭吵還是寬容。
重要的不是選擇怎么做,而是最后你想要達成什么樣的結果呢?
當然,涉及到原則性的問題,那不能忽略,但如果只是生活中的小摩擦,也要錙銖必較嗎?
智慧不是個性,而是選擇
大智若愚并不是一種裝傻的行為,而是一種生活的選擇。
如何去判定一個人聰不聰明,不去看他本質是不是聰明,而是去看他的選擇是否聰明。
人生活在關系中,不論說話還是做事,時時刻刻都在做選擇。
大家都想做一個有智慧的人。
那這個人一定是有學識的讀書人嗎?這個人一定是有權力的政客嗎?這個人一定是有錢財的商人嗎?
都不見得。
有智慧的人可能是一輩子沒有離開村落的農民;可能是沒讀過幾本書的老人;也有可能是沒有接觸過社會的小孩。
有智慧的人不在于他是什么身份,而在于他的選擇是否有利于自己,是否在未來某一天并不會后悔。
假設在處理婆媳關系過程中,你不愿忍受委屈當即回懟。
后來全家都對你頗有微詞,此事就算你有真的委屈,你也不占理了。
首先,人都是下意識的同情弱者,當你占據某段時間的上風時,大家就會把同情的目光轉向弱者,而不是客觀的評判對錯。
其次,家庭關系沒有辦法評論對錯,中國講究的就是父慈子孝,在對錯之前有更重要的情理,一時的暢快會落人口舌。
最后,雖然比較殘酷,但現實就是情緒激烈,語出傷人的人,往往都沒有太多處理問題的能力。
作為成年人,情緒穩定的溝通才是應該做的。
情緒的宣泄并不能解決真正的問題,甚至會讓問題雪上加霜。
真正的智慧是壓下一時的情緒,穩定思考,解決問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