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錄取朋友圈下的世態炎涼與教育深思…
近日,山東一戶人家迎來了一件大喜事,女兒高考斬獲692分的佳績,成功被北京大學錄取。這本是值得全家歡慶的時刻,父母滿心歡喜,當晚便在朋友圈分享了這份喜悅。但僅僅半小時后,朋友圈的評論卻變了味。
親戚們的陰陽怪氣撲面而來,有人稱“現在北大也不值錢了”,還有人告誡他們要低調行事。更令人咋舌的是,鄰居竟直言“考得好不如嫁得好”。面對這些不堪的評論,父母的心從頭頂涼到了腳底,最終無奈地刪除了朋友圈。
今年全國高考報名人數達到1335萬人,競爭比以往更為激烈。四川、河南等大省首次采用新高考模式,選科組合增多,志愿填報也變得更為復雜。但無論規則如何變化,高分依舊是高校錄取的關鍵。
在山東,理科生占據了650分以上考生的七成多,而文科生到了600分就只剩下兩成。文科考生家庭的壓力不言而喻,看到別人家孩子取得優異成績,難免會心生落差。
起初,這對家長并不理解大家的反應為何如此強烈。直到女兒提及,隔壁李叔家兒子剛過二本線,王姐女兒復讀兩年仍未考上大學。在這樣的背景下發布喜報,確實容易刺痛他人。
正如央視前主持人也曾透露,自己海歸的兒子畢業快一年都未能找到工作。這種就業焦慮在社會中廣泛蔓延,使得人們在面對他人的成功時,難以展現出真誠的喜悅。
家長在刪除朋友圈后逐漸想通,考上名校并非終點,專業選擇才是更為關鍵的一步。然而,那些說風涼話的人,或許并未領悟這一道理。網上不少人為這對父母鳴不平,認為考上北大是值得驕傲的事,如果自家孩子考上,肯定會放鞭炮通知全村。
的確,雖然北大畢業生中也存在就業困難的個例,但畢竟只是極少數。用個別現象來否定努力學生的成果,實在有失偏頗。
教育部一直強調專業選擇的重要性,這無疑是正確的。但對于普通家庭而言,在專業選擇上往往如同摸著石頭過河。新增的低空飛行、數字治理等專業,聽起來新穎,可實際就業前景尚不明確。
北大、清華在人工智能、碳中和方向的擴招,吸引了眾多考生和家長的目光。有人建議填報熱門專業,也有人提醒不要盲目跟風,要尊重孩子的興趣。如今,就連復旦大學這樣的名校,家長分享孩子喜訊時都得小心翼翼,生怕招來閑言碎語。
每年高考都是幾家歡喜幾家愁,成績高低都是自家孩子的事。教育部擴招新專業,或許能為考生提供更多機會。目前,普通家庭也只能一步一個腳印,先完成志愿填報。此事傳開后,眾多家長開始深入研究志愿填報。
有人緊盯人工智能專業,看好其發展前景;也有人勸誡不要盲目跟風,要以孩子的興趣為主。如今大家都明白,朋友圈雖熱鬧,但分享喜事還需選對場合。在教育這條道路上,每個家庭都在不斷學習、不斷摸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