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東亞杯中日之戰,說是“老對手,但四舍五入也快成單方面“老朋友互送分了,中國男足自1998年以來就沒贏過日本,這回又是0-2,兩連敗的尷尬直接擺在臺面,開場就被日本打穿防線,第11分鐘細谷真大爆射,落后,后面再怎么防也難掩整體差距,球迷看了直搖頭,這么多年換了教練、換了陣型,甚至連邊后衛都在“抽盲盒,可結果還是老樣子,這不是氣人是什么。
戰術層面中國隊其實沒那么擺爛,久爾杰維奇這回用4231,強調防守反擊,首發做了四個人員調整,試圖給邊路注入新鮮血液,張玉寧頂在鋒線支點,王鈺棟、韋世豪、巴頓三人組成進攻線,后腰用黃政宇和高天意,意圖很明顯,先把門鎖死,能不丟球就不丟球,前面靠反擊碰碰運氣,比賽節奏上中國隊跑動距離甚至高于對手,但光拼體力沒用,關鍵球還是被日本打進了,防守再怎么密集,遇到對手中路滲透和遠射,還是破防,換人也沒能改變局勢。
其實中國隊也不是沒有機會,張玉寧上半場那次單刀,搶斷后殺到門前,只可惜最后一腳沒打好,被日本門將撲出,運氣和細節都差點意思,上半場還能看到中國隊有幾次射門,下半場攻勢稍有起色,但到頭來還是被日本望月海輝再次遠射破門,說白了,進攻端零星反擊,防線一松就丟球,這就是硬實力的體現。
球員表現分化很明顯,張玉寧全場作為支點,搶斷后制造單刀,評分6.6,算得上良好,王鈺棟左路幾次突破和那腳爆射有威脅,也是6.6分,表現優異,韋世豪積極跑動,偶有補射但威脅不大,6.2分算中規中矩,巴頓右路輪換后進攻和防守來回切換,得分6.2,勉強及格,反觀后防線,蔣圣龍面對日本高點頻頻失位,頭球防守幾次被打穿,評分6.5,汪仕欽左后衛多次被日本突破,傳球也失誤,險情不斷,6分直接不及格,下半場被換下,劉浩帆右路防守相對穩定,幾次關鍵攔截,6.2分堪堪過線,中場黃政宇和高天意面對日本嫻熟配合壓力山大,評分也不高,高天意5.5分徹底不及格,顏駿凌門將撲救動作到位,無奈失球,評分5.9分,整體來看,三人表現良好,三人拖了后腿。
問題來了,為什么陣型換了、人員調了,結果還是沒變,中國隊最大的問題其實不是態度,拼勁有了,體能沒問題,甚至有幾次反擊打得也不賴,關鍵在于整體性和技術細節遠遠落后,面對日本這種傳控和細膩配合,后腰和邊衛防守質量不達標,一旦站位一亂,禁區就直接淪陷,前場鋒線個人能力有亮點,但缺乏團隊進攻體系,幾次機會都靠搶斷和偶發事件,根本組織不起有效配合,缺少那種“一錘定音的球星氣質,到了關鍵時刻總差點臨門一腳。
外部環境也不是不重要,看看日本,青訓體系和聯賽節奏都甩中國幾條街,球員整體技術素養、場上閱讀比賽的能力,完全不是一個量級,這不是一場比賽的問題,而是整個體系的落后,換教練、換人、換陣型都只是“表面功夫,底層邏輯沒變,想要破局,靠臨場發揮是不現實的,27年不勝日本,其實是中國足球整體停滯的縮影。
賽后球迷輿論炸鍋,有人刷屏“又是熟悉的配方,有人調侃“對噴都懶得噴了,但也有人看到球員的拼勁和偶爾閃光的瞬間,其實情緒很復雜,對比日韓那種流暢的傳控和門前效率,中國隊的進攻就像沒擰緊的水龍頭,只能靠天吃飯,防守端靠人命,進攻端靠運氣,這樣的比賽看多了,多少有點麻木,但每次看到單刀機會還是會心跳加速,等到丟球又是一陣泄氣。
結尾要說,輸球本身并不丟人,關鍵是怎么輸的,拼到最后一刻、場上有思路、有變化,哪怕暫時不敵也能服眾,但如果只是換湯不換藥,賽后還是那幾句“繼續努力,那就真的沒救了,這屆中國男足有亮點,但整體差距擺在那,27年沒贏日本不是偶然,未來想要翻身,必須從源頭改變,光靠場上臨時抱佛腳,永遠只能在賽后感嘆“又輸了,問題到底在哪,大家其實都心里有數,答卷已經寫在比分上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