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消息報》近日披露,俄羅斯唯一現役航母“庫茲涅佐夫”號的維修改造工作已經暫停,俄海軍和聯合造船集團將就該艦的命運做出最終決定,那么,這艘承載著蘇聯海軍輝煌與俄羅斯海洋雄心的巨艦,正站在拆解報廢與戰略轉型的十字路口。
“庫茲涅佐夫”號航母是在1985年蘇聯鼎盛時期下水的,1991年交付俄羅斯海軍,滿載排水量約6.7萬噸,最大航速30節,可搭載30余架艦載機,其姊妹艦,就是被改造為中國首艘航母的“瓦良格”號(遼寧艦)。曾經,“庫茲涅佐夫”號航母的戰斗力僅次于美國“尼米茲”級航母。然而,時光變遷,命運對它并不眷顧。
自2017年俄軍啟動現代化改造以來,該航母命運多舛,它最后一次執行軍事任務是在8年前的敘利亞行動,返回俄羅斯后進廠大修,本以為是短暫修整,沒料到這一修就是漫長的八年。這期間事故頻發,2018年浮動船塢沉沒造成艦體損傷,2019年重大火災加劇該艦的設備老化,連續事故讓本就艱巨的維修工程雪上加霜。歷經近半個世紀的風雨,艦體物理老化與設計過時已成為難以逾越的障礙。
然而,俄羅斯國內對是否放棄航母爭議巨大。俄羅斯太平洋艦隊前司令謝爾蓋?阿瓦基揚茨稱,停止維修是“完全正確的決定”,傳統航母因高脆弱性和高成本已失去現實意義,將被無人機軍事系統所取代,其觀點折射出軍方對裝備現實的清醒認知,以及在資源約束下的戰略收縮。
而俄羅斯科學院專家伊利亞?克拉姆尼克卻強調,航母作為遠洋作戰的空中支援核心,對維護俄羅斯海軍全球存在至關重要。他指出,即便“庫茲涅佐夫”號航母因動力系統不可靠、服役年限逼近半個世紀而難以維系,也需要盡快規劃建造替代艦艇。
今年6月,俄羅斯總統普京批準的2050年前俄羅斯海軍發展戰略中,海軍高層強調航母已不是必要選項。受俄烏沖突影響,俄羅斯軍費主要向陸軍和空軍傾斜,海軍經費捉襟見肘,還要維護老化龐大的艦隊,尤其是黑海艦隊在俄烏沖突中損失慘重,需要大筆經費進行重建。事實上,俄羅斯海軍早已有所轉向,將主要經費投入到核潛艇建造,發展三位一體核打擊能力。俄政府曾多次宣稱,未來的戰略威懾將更加依靠海基核力量。
自普京上臺以來,一直重視海軍建設發展,普京曾說過,沒有一支強大的海軍,就沒有一支強大的俄羅斯。在這二十多年間,俄羅斯頒布了多個關于海軍戰略、海軍建設與發展的學說和草案,俄海軍的活動范圍也從主要地區方向改為走向全球,這是俄海軍重振雄風的重要內容與標志,體現了俄海軍更加注重“全方位、機動靈活、積極防御、不放棄遠洋作戰”的作戰指導思想,俄烏沖突前,俄海軍正從區域海軍向大洋海軍發展。
然而,當前的俄羅斯今非昔比,選擇戰略收縮放棄唯一的航母實為不得已,俄烏沖突持續至今,以及美西方對俄羅斯的制裁,對俄經濟造成巨大影響,俄軍已無法面面俱到的全面發展,在當前這種困難時期,只能集中財力物力先發展急需和頂用的裝備,比如海基核力量,當下更多的還是要應對俄烏沖突。
如果“庫茲涅佐夫”號航母最終決定報廢,那么,俄羅斯將成為五常中唯一一個沒有現役航母的國家。這不僅意味著俄羅斯海軍半個世紀的航母榮光即將落幕,更標志著俄海軍戰略轉型的開始,即逐漸放棄遠洋雄心轉向區域防御。未來,俄羅斯海軍可能將更聚焦近海區域,憑借核潛艇、護衛艦等構建新的作戰體系,在新的戰略方向上探索前行,而其海軍力量在全球的格局也將隨之發生深刻變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