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馬來西亞吉隆坡舉行的一系列東盟活動,已經落下帷幕。這期間最引人矚目的,是自特朗普重返白宮以來,中美兩國外長的首次面對面會晤,從會后雙方的通稿來看,中美都更強調共識,而非分歧。在美方罕見的低調背后,是魯比奧拉攏東盟對抗中國的計劃一無所獲,和美國所謂的“重返亞太”戰略,精心構建的“對華包圍圈”,正式宣告破產。
特朗普這屆政府,對中國束手無策
亞太軸心計劃
重返亞太戰略,又稱亞太軸心計劃,2013年11月,時任美國國務卿希拉里高調宣稱“美國回來了”,第一次明確表示,美國將比過去更加重視亞太地區,尤其會在軍事方面,將戰略重點向亞洲轉移。該計劃的背景,是2008年美國爆發次貸危機,中國應美方要求,購買大量美債,幫美國度過危機。
按說我們雪中送炭,中美關系應該更穩定,但我們把美國想得太好了。多年后,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在自傳中寫道,那場危機就像一面鏡子,照出了中美兩國的根本性差異,和美國必將被中國擊敗的結局。為了給帝國續命,奧巴馬一開始提出,不如中美中分天下,被我們斷然拒絕,之后才是美方絞盡腦汁,要打斷中國的崛起進程。
奧巴馬對中國恩將仇報
該戰略的指導思想,是美方將盡最大的努力,在亞太地區挑起沖突,可利用的抓手包括釣魚島、臺海、南海島礁等。2016年,菲律賓和美國搞出那場荒誕的“仲裁案”,和之后中美海空軍力量在南海的“硬碰硬”,就是該戰略的集中體現。自二戰結束以來,美國在東歐、南歐、北非、中東,拉美,無數次使用類似戰略,都取得了成功。但很遺憾,這次他們的對手是中國。
中國和東南亞
很多朋友,包括美國政府,都對中國在亞太地區的影響力沒有概念,馬來西亞前總理馬哈蒂爾是這么說的,我們和中國有2000多年的交往史,全程見證了中國如何崛起,我們對中國的認知,比西方人更清楚,中國不會殖民其他國家,1509年,葡萄牙人來到這里,只用兩年就把我們變成了殖民地,但中國永遠不會這么做。
這,就是中國和美西方的本質區別,農耕文明講究的是共存,天地人三者要達成某種程度上的協調,才能有所收獲。而海洋文明,眼里只有掠奪,美西方所謂的自由,翻譯過來就是弱肉強食,叢林法則。結合當前的中美博弈,大家可能會看得更清楚,尤其是特朗普對全世界揮舞關稅大棒,而中國則在努力推動多極化世界秩序,和在東南亞,打造各國都能從中受益的“周邊命運共同體”。
魯比奧和王毅的首次面對面會晤
在這次東盟系列會議上,有一個意味深長的瞬間。東盟輪值主席國宣布,中國將無保留地簽署《東南亞無核武器條約》,現場響起熱烈掌聲。與此同時,無數道意味深長的目光,投向了臺下的魯比奧,多年來,一直是美國在東南亞培養代理人,往東南亞部署武器裝備,這些都是渴望和平發展的東南亞各國,最避之不及的東西。
瘋狂的特朗普
如果說以前,各國對這一點感受還不夠深,那俄烏沖突、敘利亞內亂,伊以12日戰爭的接連爆發更能說明問題,到今年,特朗普重返白宮,美國政府居然還能變本加厲。特朗普的關稅大棒,是赤裸裸地攔路搶劫。既要東南亞各國當對華強硬的炮灰,還要給美國交高額保護費,真把人當傻子啊?
這次魯比奧在東南亞,全程受到禮貌招待,但沒和地區國家達成任何協議,而在另一處會場中,五角大樓還在逼問日本和澳大利亞,如果臺海出事,你們會不會出兵。不得不感慨,特朗普真是把地緣政治當成了“國王的游戲”,當一個接一個的國家和地區,被美國搞到集體震驚時,他們圍繞中國構建的“包圍圈”,就將不攻自破。
希望特朗普讓美國“再次偉大”
這么說的話,我們還要感謝特朗普,如此貪財戀權、急功近利。不斷把世界各國往中國這邊推。他這屆政府表現得越荒唐,各國越能認識到,跟中國合作,才是正確的選擇。而美國政府的行為,也有它的必然性。這個曾經的龐大帝國,僅憑自己作死,就敗光了家底,他們的瘋狂,也將注定是舊時代的落日余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