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第一次買相機的時候,估計都應該聽過這樣的說法,不要買入門相機,因為入門相機拍的效果還比不上手機,還不如直接買全畫幅。這話聽起來好像很有道理,可真的是這樣嗎?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入門相機到底是不是浪費錢,以及我們該如何正確看待“入門”這兩個字。
所謂的“入門級相機”,通常是指價格在3000~6000元之間的APS-C畫幅相機。這些相機的主要特點是有比手機更大的感光元件、可以手動控制曝光、可以更換鏡頭,能夠使用RAW格式拍攝,為后期處理留下更大空間。它們的定位就是為初學者量身打造——功能齊全、操控簡單、價格便宜,具備攝影入門與提高之間的銜接能力。但在不少人眼里,“入門”就等同于“低端”、“過時”、“性能弱”。這種誤解來源于對相機功能的深入了解,也源于一種“貴的就一定是好”的購買心理。
其實入門相機最重要的價值不在于拍得多“高級”,而在于它是否能幫助拍攝者真正理解攝影的技術原理,比如像光圈、快門、ISO三者如何互相配合?焦段如何影響畫面?白平衡會如何改變畫面風格?所以說一臺具備M檔手動操作的相機,是足以能幫助我們學習攝影的。而且入門相機不會用各種“智能模式”完成拍攝,而是讓拍攝者親手設置各種拍攝參數,真正“掌控”每一張照片。讓他們體會到 攝影不僅僅是拍攝,更是想法的體現,而想法的體現從來就不是一鍵美顏那么簡單。是的,現在手機的拍攝性能越來越強大。但當用一臺相機,裝上大光圈鏡頭,在光線充足的場景里隨手一拍,就會發現拍出來畫面的通透感、背景虛化的自然感、色彩還原的真實感,是手機所難以比擬的。
當然,在買入門相機的時候,要對它的性能有充分的了解。比如是入門相機,并不是任何題材都適合的。入門相機的主要作用就是幫助初學者了解攝影,給攝影學習做一個入門引導的作用,在拍攝時不要去挑戰哪些高難度的題材,比如運動攝影,弱光攝影等,而要在光線充足的場景里拍攝。要時刻記住要想用入門相機拍出好照片,是有限制的。揚長避短,在適合使用入門相機的場景拍攝才是正確的。
還有我們從廠家生產的這一角度來說,雖然現在是全畫幅相機的天下,但是并沒有看到相機廠家會因為全畫幅而放棄半畫幅的入門相機。相反,現在各相機廠家變著法的上市各種入門相機。特別是富士,它更是把入門的半畫幅相機作為它的主打,而且還把半畫幅相機賣出了全畫幅相機的價格,當然這也離不開富士營銷策略的成功。但從這當中也可看出,入門相機并不是一無是處,買了就是純交“智商稅”的那種。
綜上所述,新手想要買入門相機,是一個正確的思路,但要想買到適合自己的入門相機,關鍵還是在于要了解所購買相機的一些基本情況,并對所購買相機性能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不要高估也不要低估。不要被被“入門=浪費”這種不正確的片面觀點干擾自己的相機購買計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