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日本山形縣鶴岡啟用了一個特殊的“公共廁所”。
準確來說,這個廁所是旱廁,沒有沖水功能,不是為了解決當地居民的內急而開設的,而是為了收集各式各樣的糞便,用來醫學方面的研究。
我們可以稱它為“捐屎中心”,是日本開設的第一家。
該設施由日本Metagene Therapeutics公司運營,據公司介紹,捐也不是無償的,只要糞便符合要求,拉一次最高補貼5000日元,差不多就是243人民幣,而且可以簽長約,允許反復捐贈。
為了能吸引更多的鶴岡居民到這里“如廁”,這家廁所建得很是高大上。
整體氛圍給人一種很干凈的感覺,白色是主色調,燈光柔和看起來很溫馨。里面設置了3個隔間,外面還有一個休息間,可以讓捐贈者在拉之前放松身心。
開頭就已經提到,隔間里馬桶是特制的,和平時用的不一樣。
它不能沖水,里面放了一個飯盒大小的盒子來收集糞便。蹲完后,這些糞便經過簡單處理,就會打包運送到其他地方進行檢測和研究。
人類的排泄物,有什么好收集檢測的?
這就不得不提到近幾年比較流行的糞便移植(糞菌移植),簡稱FMT。
眾所周知,我們腸道里有很多種微生物,有好的有壞的,而糞便移植,就是將健康人士糞便中好的腸道益生菌,轉移到患者腸道里的一種治療方法。
這是一種奇特且爭論較多的療法,人們對它的態度兩極分化比較明顯。
有的人覺得它是“萬能”的,總在私下里嘗試用別人的捐贈,來治療各種疾病。由于是自制的,安全隱患很大,導致各種意外不斷;
有的人覺得這種方式太惡心,完全持有否定態度。
但以目前的研究來看,只能說,糞便移植臨床上對少數幾種疾病治療是有效且安全的,復發性難辨梭菌感染(RCDI)就是其中一種,至于其他的很多疾病應用還在研究中(或許有用,但作用機制有待明確,所以不推薦私下進行,效果不一定好,還有其他風險)。
要研究,就需要大量健康的糞便,這就是捐屎中心建立的初衷。
按理說,全球這么多人,就算不捐,每個人都是要排泄的,研究個“屎”有什么難的,原材料管夠!
但現實就是,好的、健康的糞便太難得了,已經到了“一屎難求”。
就拿這次日本捐屎中心來說,首先,大多數人報名的資格都沒有;
捐贈者的要求很嚴格,年齡18 歲至 65 歲之間(有些地方要求18-30歲),不抽煙不喝酒,生活很健康,自身沒有腸道疾病,也沒有其他傳染性疾病。
捐贈前幾天不能吃生食,不能使用激素類藥物,不能……總之影響捐贈質量的統統不能做。
這些生活細節都是通過“線上健康調查”獲取的,通過了就算報名成功。
其次,就是面臨醫生一系列嚴密的檢查,包括問診、血液檢查、糞便檢查(包括腸道菌群檢查)和唾液檢查,都通過了才能成為正式的捐屎人。
接下來,捐屎人只要定期前往捐屎中心排便,就可以獲得源源不斷的“拉屎薪貼”。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腸道情況是動態的,所以前期檢查不合格的,后期通過調整,也是有機會再捐。同理,剛開始是合格的,后期也有可能失去捐贈資格,捐屎人2-3個月就會被復查一次。
最后
其實“資本”盯上人類糞便,也不是第一次了。全球都有設立類似的機構,捐獻形式大同小異,補貼都蠻高的。
例如:2023年,西安某家醫院的“拉屎薪貼”是300元一次,一周最多5次;2024年,美國的一家公司更是開出了500美元一次的高額補貼;這一次日本的補貼還略低一些。
這也說明“符合研究標準的糞便”確實少,此次日本將捐屎中心設立在鶴岡,也不是一拍腦門的想法。
設立之初,是認為該地區的飲食文化很豐富,攝入的膳食纖維和海鮮類蛋白質比較多,相比較生活方式更健康一些,糞便的品質自然也會更好一些。
但結果并不如意,據報道,剛開始注冊的有300多人,線上健康調查淘汰了230人,最終有捐贈資格的只有3人,合格率還不足1%。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