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家 7 月 13 日消息,據新浪電影報道,電影導演賈樟柯在 7 月 12 日的青蔥青年影展大師班談 AI 無法完全取代傳統電影拍攝手法的原因:
AI 未來可能性非常大,但無法取代傳統電影的就是拍攝本身的游戲的快感。每一門藝術吸引人去從事,都有游戲感手工感,勞作的過程是一種生理需要,其他工作無法取代。拍電影某種程度和過家家差不多,無中生有拍一段人生。
此外,賈樟柯在青蔥青年影展大師班透露:明年是《三峽好人》20 周年,打算修復這部影片,大家會看到一個全新的拷貝。
“當時是數碼拍攝的,但是那時候放映系統都是膠片,所以是數碼轉成膠片,全世界公映都是膠片版本,但是那個年代技術不成熟,衰減很嚴重,在全球只放過兩次數碼版,一個是威尼斯電影節的時候,那次是美國公司贊助了威尼斯數碼設備,我稱之為唯一的原版,另一次是在紐約。明年會以 DCP 數碼的面貌還原它原來的色彩,景深、面貌,希望觀眾能支持。”
▲《三峽好人》電影海報
IT之家注意到,目前電影界名人對 AI 的使用觀點不一,比如傳奇導演蒂姆?波頓(Tim Burton)稱 AI 生成的藝術“非常令人不安”;美國演員尼古拉斯?凱奇(Nicolas Cage)抨擊 AI,稱任何讓人工智能改變表演的演員都在接近“死胡同”,因為“機器人無法反映人類的真實狀況”。
導演扎克?施奈德(Zack Snyder)則表示電影制作人需要擁抱 AI,而不是“雙手叉腰站在場邊”;“星戰之父”喬治?盧卡斯認為 AI 將“不可避免”用于電影制作;詹姆斯?卡梅隆計劃將 AI 應用到“故事講述”之中,并希望能夠像自己當年引領了 CGI 革命一樣,再度推動電影制作技術的邊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