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由國務院研究室和浙江大學聯合舉辦的第八屆科教發展季談會暨“自主科學確定‘雙一流’標準”主題研討會在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成功舉辦。國務院研究室黨組書記、主任沈丹陽,教育部黨組成員、副部長杜江峰出席會議并講話。會議由浙江大學黨委書記任少波主持,浙江大學馬琰銘校長出席會議并作專家發言。
來自國內“雙一流”建設高校及有關院校專家學者出席會議并作主題發言。
北京大學校長龔旗煌院士、清華大學校長李路明院士、復旦大學校長金力院士、南京大學校長談哲敏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常進院士、廈門大學黨委書記張榮院士、浙江工業大學校長高翔院士、合肥工業大學原校長梁樑教授等專家,圍繞主題暢所欲言。與會專家就相關問題展開深入討論,取得豐碩成果,對于深刻把握中國式現代化對高等教育的需求,確定中國特色“雙一流標準”,強化教育對科技和人才的支撐作用等均具有重要作用。
本屆季談會由國務院研究室信息司、國務院研究室教科文衛司、浙江大學中國科教戰略研究院、浙江大學區域協調發展研究中心、浙江大學北京研究院、浙江大學社會科學研究院聯合承辦。國務院研究室及教育部相關業務司主要負責人,浙江大學副校長黃先海、李曉明和發展委員會副主席葉民出席會議。浙江大學中國科教戰略研究院副院長、北京研究院副院長、“科教發展季談會”工作專班副組長侯萬軍以及專班成員參加會議。浙江大學相關部門負責人列席本次會議。
自主科學確定“雙一流”標準
2025年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以下簡稱《綱要》),《綱要》提出,自主科學確定“雙一流”標準,聚焦優勢學科適度擴大“雙一流”建設范圍。完善質量、特色、貢獻導向的監測評價體系,健全動態調整和多元投入機制,加大資源配置力度。
學者湯哲遠、曹燕南在《中國高等教育》中提出的五大維度(扎根中國大地、立德樹人、自主知識體系、分類評價、國際競爭力)成為討論基礎。針對學科導向,與會專家結合國家戰略需求進一步細化:基礎學科需聚焦原始創新能力,如數學、物理等學科的國際頂尖期刊論文影響力;應用學科需突出成果轉化效能,如工程類學科在 “卡脖子” 技術突破中的貢獻;哲學社會科學則需強化中國問題闡釋力,構建自主知識體系。
值得注意的是,文科類學科評價標準被重點提及,專家認為不應僅以國際期刊論文為核心指標,而應將 “服務國家治理現代化、破解中國現實問題” 作為首要標準,如法學學科需考量法治建設智庫貢獻,社會學學科需關注基層治理研究成果轉化率。醫學類高校則應側重 “臨床診療水平、重大疾病防控貢獻、基層醫療人才培養數量”,而非單純比拼基礎醫學論文數量,這些觀點進一步豐富了分類評價的實操維度。
華南農業大學校黨委書記李鳳亮補充,農林類高校應將 “糧食安全技術攻關、鄉村振興人才輸送” 作為核心指標;而工信部直屬高校代表提出,工信類院校需以 “支撐制造強國、網絡強國建設的學科實力” 為評價重點,凸顯學科與國家戰略的綁定性。
59所雙非高校,斬獲“三大獎”
什么樣的高校和學科可以納入擴容行列?
結合“雙一流”建設周期及第二輪“雙一流”結果,近5屆是否獲得過國家“三大獎”在“雙一流”遴選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
因2021年度、2022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暫停,故將統計時間線拉長到2017年度,按第一完成人所在單位或第一完成高校,對非“雙一流”高校近5屆國家“三大獎”獲獎情況進行統計,以期探得哪些高校有入選新一輪“雙一流”的潛力。
據統計,共有59所非“雙一流”高校獲得105項國家科學技術獎。從獲獎總數來看,陸軍軍醫大學、揚州大學、南京工業大學和山東農業大學均獲獎5項,其中,陸軍軍醫大學和揚州大學是唯二兩所實現“三大獎”全覆蓋的高校。
首都醫科大學在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評選上展現出優勢,4個獲獎項目均為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浙江工業大學、南方醫科大學、山東第一醫科大學、燕山大學、廣東工業大學、戰略支援部隊信息工程大學和浙江理工大學獲獎3項。
48所雙非,博士點數量達標
作為衡量高校綜合實力的標尺,擁有一級學科博士點,意味著學校在全國擁有相同學科專業的高校中占據領先地位,對科研項目、人才引進和平臺建設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軟科對非“雙一流”高校一級學科博士點情況進行整理,以期通過博士點建設情況,探得哪些高校有望入選新一輪“雙一流”。
據統計,共有48所非“雙一流”高校擁有10個及以上一級學科博士點。深圳大學現有22個一級學科博士點,位列雙非高校第一;揚州大學以21個的數量緊隨其后。
福建師范大學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均擁有19個一級學科博士點,河北大學和昆明理工大學則有18個。
江蘇大學、青島大學、山東師范大學、浙江工業大學、內蒙古農業大學、西安理工大學和浙江師范大學等高校一級學科博士點數量均在15個及以上,學科實力不容小覷。
各省“黑馬”,劍指一流
作為“雙一流”建設的重要后備力量,各省遴選的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被寄予厚望,成為“突圍”的關鍵。
吉林省從明確各類高校發展定位、分類推進高校改革入手,在10月16日召開的中共吉林省委十二屆五次全會上,明確提出推進吉林大學、東北師范大學、延邊大學“雙一流”建設取得實效,若干學科進入世界一流學科行列。支持3所省屬高校優勢學科建設,努力沖擊“雙一流”。
福建省則啟動實施一流學科培優計劃,將10所省“雙一流”高校22個學科納入計劃,包括廈門大學、華僑大學、福州大學、福建師范大學、福建農林大學、福建醫科大學、福建中醫藥大學、集美大學、閩南師范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福建學院,涉及機械工程、工商管理學、土木工程、化學工程技術、中國語言文學等專業。
除此之外,江西、廣東、重慶、安徽等,紛紛開始沖刺下一輪“雙一流”高校的篩選與培育,在這個起承轉合的重要時間點,加大布局力度,助力高校在“雙一流”建設浪潮中迎頭趕上。
編輯、審核:大可
版權聲明:本文由“TOP大學來了”綜合自“浙江大學中國科教戰略研究院、軟科等”,文章轉載只為學術傳播,如涉及侵權問題,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及時修改或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