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費和救命錢,老年人還是不知道要省哪個”。
今年夏季的三伏天還沒有到,有些地方的氣溫已經飆升到了40攝氏度。
現(xiàn)在的夏天,已經不是靠著手搖扇就能安穩(wěn)度過的夏天了,但是老人還是那些“極致節(jié)省”的老人。
為了省些空調費,老人又是用自己的“偏方”,又是出門蹭空調。
更奇怪的是,社會上還冒出了這三個“怪現(xiàn)象”。
省出的醫(yī)藥費?
“心靜自然涼這一套,在現(xiàn)在的高溫天氣已經行不通了”。
高溫天氣來襲,年輕人寧愿在空調屋里冷得蓋被子,都不愿意只開個電扇洗汗水澡。
畢竟現(xiàn)在的情況與往日早已不同,汽車尾氣排放、高樓大廈的出現(xiàn),都讓夏天的溫度達到了更高的層級。
但在這樣的情況下,對高溫更加敏感、中暑風險是年輕人3倍的老年人,卻始終強撐著不愿意開空調。
為了省些空調費,他們只能強撐著說什么自己不怕熱。
能用手搖扇就不用電風扇,能用電風扇就不開空調,覺得忍著忍著就過去了。
如果一個電扇不夠降溫,他們還會專門拿出壓箱底的痱子粉,每天在脖子和后背上厚厚地撲上一層。
可是區(qū)區(qū)痱子粉哪能夠頂?shù)米崂耍蟊硾]能捂出來紅疹子都算幸運的。
需要注意的是,不怕熱并不代表不用準備防暑措施了。
心疼家里老年人的年輕人,總是苦口婆心地勸他們不要舍不得,如果忍不住就要花費更多的錢。
這些老年人還是不聽勸,年輕人上一秒剛離開家,他們下一秒就把空調給關了。
年輕人都扛不住的熱射病,要是發(fā)生在老年人的身上,后果更是不堪設想。
就算一些老年人能“狠下心”來開空調,結果還是時刻謹記著“省錢至上”的要求。
為了少花點空調費,開一會兒空調就要趕緊關了,像是在跟空調“搶錢”,其實空調開的時間短不一定比時間長省錢。
之后為了讓那點冷風一直在屋子里,開窗通風更是免談。
要知道,密閉空間里的空氣不流通,對于原本有高血壓的老年人來說都是一個不小的打擊。
有些老年人在這里摳一點、那里摳一點省出來的“實惠”,全都變成了病床上的吊瓶和化驗單。
省了幾十塊錢的空調費,結果都變成了成千上萬的醫(yī)藥費。
最后受熱的苦吃了,躺在病床上的苦也跟著一起吃了,年輕人還會心疼自己家的老人。
相較于這些“沒苦硬吃”的老年人,思想比較超前的老年人已經學會了“蹭空調”。
蹭空調的避暑大軍
扛不住熱氣的老年人,許多都選擇跑到了地鐵站、商場、超市這樣有空調的公共場所避暑。
在這兒待著,中暑的風險降了大半,總比悶在家里硬扛著強。
有的老年人再帶上孩子,說不定還能在商場進行消費,能夠迎來“雙贏”。
可是避暑大軍的不斷涌入,也出現(xiàn)了一些不好看的畫面。
有些老人把商場當成了自家客廳,找個角落就鋪開墊子躺下。
有的蜷在休息椅上打呼嚕,腿還伸到過道中間,害得路過的人得踮著腳繞路走,原本幾分鐘的路得走得花十來分鐘走完。
更讓人咋舌的是,個別老人嫌冷藏柜旁邊涼快,竟把腳蹺上去,涼鞋上的灰蹭在玻璃門上。
一旁挑酸奶的顧客看了直皺眉,想買酸奶喝的興致直接給降落到了低谷。
還有一些老人躺在商場的沙發(fā)上,穿著鞋將腳放在了沙發(fā)的扶手處。
這不光使得旁邊的顧客不得不“捂著鼻子走”,還讓下一個要用的顧客不敢接近沙發(fā)。
爭搶地盤的戲碼也時常上演。
靠窗的好位置、空調正下方的“黃金地帶”,都可能引發(fā)一場口水戰(zhàn)。
嗓門大的占了上風,氣不過的就互相推搡,原本安安靜靜的避暑場,瞬間變成了“戰(zhàn)場”。
小商販的小店面也成為了重災區(qū),僅僅供顧客使用的幾張桌子,都被“常駐”給霸占著。
有的老人顧面子會買個東西,而大部分老人什么都不買,直接在那干坐著。
外面想消費的顧客,見到這樣的場面,因為沒地方坐不愿意消費。
沒等到顧客的商家想勸老人吧,又怕被說“欺負老人”,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生意變差。
老年人圖個涼快原本無可厚非,但是把自己的舒適建立在一些人的為難上,也讓空調房變了味。
相較于“省出來的醫(yī)藥費”和“蹭空調”,最頭疼的還是花樣養(yǎng)生的出現(xiàn)。
花樣養(yǎng)生
不管是老年人還是年輕人,都有一部分會想著在夏天養(yǎng)生。
明明窗外太陽把空氣烤得發(fā)燙,屋里人偏要裹著長袖長褲,門窗關得密不透風,美其名曰“出汗排濕”“捂汗排毒”。
殊不知在這樣的高溫天氣里,人體正需要散熱,捂得越嚴實,熱量越難散出去。
尤其是汗腺功能減退的老年人,如果沒辦法排熱,輕則會引起中暑,重則會發(fā)展成熱射病。
真要到了那一步,到最后濕氣和毒氣沒有排出去,反倒是需要先去醫(yī)院“渡劫”了。
還有人在這樣的天氣下,把熱水當作寶貝,絲毫看不上冰水和涼白開。
抱著冰飲續(xù)命的人,會被拿著保溫杯喝熱水的人教育“貪涼傷脾胃”。
其實在高溫天里,喝口溫水解渴沒有什么問題,可如果一個勁灌熱水,脫水風險也會直線上升。
真要想保護身體,就不要硬扛著熱氣當“養(yǎng)生標兵”了,還是要喝點帶著涼意的水。
最讓人摸不著頭腦的,還是當屬于許多年輕人都跟風加入的“曬背養(yǎng)生”熱潮。
有的人特意選擇在正午的時候,穿上深色衣服來吸熱,覺得這樣可以“補陽氣、驅寒毒”。
曬背確實有講究,比如選早上九十點的溫和陽光,曬個十來分鐘就行。
可偏偏有人貪多,太陽最毒的時候往太陽底下一站就是半小時甚至更久,后背曬得通紅還嘴硬“這是寒氣被逼出來了”。
結果呢?輕則皮膚曬得又紅又痛,重則嚴重的還可能中暑,好好的養(yǎng)生變成了“傷生”。
去年7月,就有一個女子因為曬背進入了急診科,體溫高達40.3度。
呼吸困難、精神疲軟的中暑癥狀都有,在醫(yī)院檢查還發(fā)現(xiàn)了高滲性脫水以及橫紋肌溶解的急癥。
這些事情,都在說明,夏天讓身體舒舒服服散熱、安安穩(wěn)穩(wěn)補水,才是最實在的養(yǎng)生辦法。
結語
回看這40度高溫下冒出的種種“怪現(xiàn)象”,其實都是沒能夠在高溫天里找到適合的生活方式。
不管是老人的“假節(jié)約”還是跟風的養(yǎng)生方式,都不值得我們提倡,在夏天找到舒適與健康的平衡,才是最為省錢的方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