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最近對普京的態度變化,確實值得好好說道說道。這位上任剛滿半年的美國總統,前幾天在內閣會議上公開指責普京“殺了很多人”,還說俄羅斯士兵也在傷亡名單里。這話從他嘴里說出來可不容易——要知道半年前他還信誓旦旦說“24小時結束俄烏沖突”,如今卻對著媒體抱怨普京“向我們拋出一堆空話”。這種從親善到問責的急轉彎,背后藏著特朗普政府的戰略困境和私人算盤。
特朗普對調停戰爭的熱情,從來不只是出于國際道義。他心心念念的是諾貝爾和平獎的桂冠,這在他朋友圈里早不是秘密。過去半年他確實攢了些“素材”:撮合印巴停火、調停剛果金沖突,甚至讓伊朗和以色列暫時收手。可偏偏在烏克蘭這個最大舞臺上,普京和澤連斯基聯手給他演了出“雙簧”——每當特朗普高調宣布和平進程有突破,要么是俄軍導彈突然砸向基輔居民區,要么是烏軍無人機襲擊俄本土空軍基地。
最打臉的是7月初,特朗普剛和普京通完一小時電話宣稱“推進和談”,轉頭俄軍就發動開戰以來最大規模空襲,550多枚導彈和無人機把烏克蘭炸得濃煙四起。這種“談判桌放煙幕彈、戰場上動真格”的戲碼,讓特朗普的諾貝爾夢碎了一地。
特朗普對普京發火的導火索,其實是軍援鬧劇。五角大樓7月初突然暫停運送愛國者導彈、精確制導炮彈等關鍵裝備,理由是“美軍庫存告急”。沒想到才過三天,特朗普就在白宮晚宴上宣布追加防御性武器援助,還悲天憫人地說“太多人死亡,烏克蘭必須自衛”。這種反復把國防部推到了風口浪尖——三名內部人士透露,特朗普私下對暫停軍援決定“措手不及”,認為這是五角大樓政策主管科爾比繞開白宮的擅自行動。更耐人尋味的是,當記者直接問國防部長海格塞斯“總統是否發怒”時,這位曾主持美軍裁軍計劃的長官只能含糊回應:“你告訴我?”
明眼人都懂,暫停軍援得罪歐洲盟友,恢復軍援激怒國內孤立主義派,總得有人背鍋。海格塞斯成了現成的替罪羊。
俄烏雙方其實都在利用特朗普的善變。普京看準了特朗普“既要面子又要里子”的軟肋。既然你公開標榜“美國優先”,那我就用能源牌施壓:俄石油通過印度轉口持續輸血軍費,逼得共和黨參議員格雷厄姆甚至提案對中國、印度買俄油行為征收500%關稅。
澤連斯基則走感情牌路線:7月4日與特朗普通話后立刻宣傳“討論成果顯著”,五天內在社交媒體連發三條視頻,強調“愛國者系統是救命稻草”。這種操作很聰明,把特朗普的軍援包裝成“總統個人外交勝利”,滿足他的表現欲。結果就是五角大樓暫停的武器還沒運回美國倉庫,新一批軍援又整裝待發了。
特朗普這半年對俄態度變得比六月天還快:2月罵澤連斯基“貪得無厭”,4月夸普京“務實可靠”,7月又指責俄軍“濫殺無辜”。這種反復橫跳正在透支美國信譽。德國總理默茨聽到軍援暫停后,連夜打電話商量自掏腰包補“愛國者”缺口。東歐國家私下抱怨“白宮政策比烏克蘭天氣還難預測”。連美軍內部都陷入混亂,陸軍發言人沃倫表示,155毫米炮彈產能提升計劃已推遲到2026年,愛國者導彈增產更是遙遙無期。
說到底,特朗普對俄政策的潰敗,是他“交易藝術”在國際地緣政治中的必然結果。他總以為外交是談生意:一手舉著關稅大棒,威脅對俄油買家征重稅。一手搖著橄欖枝,承諾給普京“體面撤軍方案”。
但普京和澤連斯基根本不吃這套,前者要的是烏克蘭徹底重歸俄羅斯勢力范圍,后者要的是北約成員國資格,這都是無法用交易妥協的核心利益。當特朗普發現諾貝爾獎夢碎,只能氣急敗壞地罵街:“普京對我們說了很多好話,結果全是空談!”
這種幼稚抱怨,暴露了特朗普外交戰略的致命傷:大國博弈不是地產談判,沒有共贏空間時,強推交易只會自曝短處。
如今特朗普的困境在于:繼續軍援得罪國內選民,停止軍援又讓普京看笑話。這場由他自導自演的政策反轉劇,終將作為“戰略短視”的典型案例寫進教科書,當國家領袖把個人光環置于國家信譽之上時,再精明的交易藝術也救不了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