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師范學院“曦望”興研突擊隊(通訊員 劉昕蓉)
今天是我參加“三下鄉”支教活動的第七天。清晨醒來,沒有教學任務的我,選擇在辦公室備課,偶爾到一樓看護一二年級的小朋友上課。窗外陽光正好,孩子們稚嫩的讀書聲與蟬鳴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幅生動的鄉村教育圖景。下午是籌備已久的“數學文化節”,我負責數獨游戲環節。誰能想到,這看似簡單的九宮格游戲,不僅讓孩子們體驗了數學的樂趣,更讓我這個“老師”收獲了遠超預期的感動與成長。
當烏云密布的天空預示著暴雨將至時,我們迅速將活動場地從操場轉移至教室。桌椅碰撞聲中,我看到孩子們眼中閃爍著期待的光芒,絲毫沒有因天氣變化而減退熱情。作為數獨游戲負責人,我坐在臨時布置的“攤位”前,看著第一波小朋友猶疑地靠近。他們盯著那些神秘的小方格,眼神中混合著好奇與困惑。我蹲下身來,與孩子們平視,用最簡單易懂的語言解釋規則:“每一行、每一列、每一個小格子都要有1到4的數字,但不能重復哦。”看著他們從茫然到恍然的表情變化,我忽然明白,教育最重要的不是灌輸知識,而是點燃那盞名為“興趣”的燈。
活動進行到一半時,出現了我未曾預料的場景——越來越多的孩子完成了數獨題目,他們舉著小手,爭先恐后地向我展示成果。數獨紙很快告罄,我們不得不用橡皮擦反復擦除已完成的題目繼續使用。在這略顯混亂的場面中,我看到的不是無序,而是孩子們被激發的求知欲和成就感。一個扎著小辮子的女孩堅持要獨立完成,拒絕任何提示;一個平時沉默寡言的男孩在解出答案后,眼睛亮得像是裝進了整個星空。這些瞬間讓我想起教育家杜威的話:“教育不是為生活做準備,教育本身就是生活。”
在指導孩子們玩數獨的過程中,我不斷調整教學方法。起初我傾向于直接指出錯誤,后來發現引導他們自己發現問題更能培養思維能力。這種互動讓我明白,真正的教育是雙向的——在教會孩子思考的同時,他們也在教會我耐心與理解。
隨著活動接近尾聲,最初的混亂早已轉化為有序的歡樂。孩子們互相幫助,大一點的學生主動教弟弟妹妹解題技巧。當我們最后拍大合照時,看著照片中一張張燦爛的笑臉,我意識到,這場看似簡單的數學游戲活動,已經在這些鄉村孩子心中播下了邏輯思維和數學興趣的種子。而對我來說,這次經歷同樣珍貴——它讓我跳出大學生的身份桎梏,重新認識了教育的本質。
回望這一天的經歷,數獨的九宮格仿佛成了鄉村教育的隱喻。每個孩子都像是待填的方格,需要我們用正確的方式引導他們找到屬于自己的“數字”。而教育工作者要做的,不是強行填入我們認為正確的答案,而是創造環境,讓孩子們自己發現規律、體驗成功。這次“三下鄉”支教活動,表面上是我們來傳授知識,實際上我們獲得的成長可能更多。在遠離城市喧囂的鄉村小學,在數獨方寸之間的格子里,我看到了童心對知識的純粹渴望,也找到了自己未來可能的方向。教育不是單方面的施與,而是心與心的交流,是生命對生命的影響。這一課,我將永遠銘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