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王晶定論:天賦不足,觀眾緣封神
7月10日,導演王晶在視頻節目中直言:“劉亦菲絕非天賦型演員,早期作品如《金粉世家》白秀珠演技青澀,但她靠拼命磨煉走到今天。”他更拋出重磅觀點——“她的觀眾緣可媲美趙雅芝”,將兩代“國民女神”并列,引發全網熱議。
王晶以梅艷芳、張柏芝為例,稱二人是“老天爺追著喂飯”的天賦代表,卻因任性錯失黃金期;而劉亦菲的路徑截然不同:從《神雕俠侶》瀑布打戲凍傷嘴唇,到《花木蘭》苦練舉起30斤道具劍,再到《玫瑰的故事》觀察孕婦狀態復刻分娩細節,用二十年“自虐式努力”打破演技質疑。
02 觀眾緣煉金術:時代濾鏡下的破圈密碼
王晶將劉亦菲與趙雅芝類比,揭示觀眾緣的深層邏輯:
-趙雅芝范式:靠《新白娘子傳奇》白素貞的“優雅符號”成為三代人集體記憶,角色氣質與本人高度統一,形成“穩定美學護城河”;
-劉亦菲進化論:從仙俠劇“天仙”(小龍女、趙靈兒)轉型至《去有風的地方》素顏遛狗的許紅豆、《夢華錄》市井茶商趙盼兒,以“去完美化”角色收割共鳴。其豆瓣均分破8的“爆劇三部曲”,覆蓋90后至銀發族,30歲以上觀眾占比五年內翻倍;
-玄學體質:私生活低調、微博年更不足20條,卻因“菜場買菜”“大理遛狗”等路人偶遇頻登熱搜。網友調侃:“她是偶爾現身就刷屏的校花,而非天天見的班花”。
03 爭議與共鳴:努力派的勝利還是天賦被低估?
王晶觀點引發兩極反應:
-支持派:列舉《夢華錄》60萬條“眼神殺”彈幕、《玫瑰的故事》單日播放量破2億等數據,佐證“努力可破天賦壁壘”;其拒綜藝、不炒作的職業態度,成為流量時代的清流;
-質疑派:反駁“劉亦菲14歲演活白秀珠反派復雜性,原聲臺詞吊打同齡人,豈無天賦?”粉絲強調小龍女的靈氣“是共情本能,非純靠磨煉”。
而趙雅芝“無需演技”的爭議表述,則暴露行業長期存在的“美貌邊緣化實力”偏見。影評人指出:“觀眾緣本質是演技、人格、時代機遇的總和——劉亦菲用23年證明,真誠比天賦更長久”。
04 結語:長紅演員的生存啟示錄
王晶的點評看似“毒舌”,實為行業投下深水炸彈:當資本熱衷速造流量明星時,劉亦菲以“非天賦”之姿,憑三年三爆劇(《夢華錄》《去有風的地方》《玫瑰的故事》)殺出重圍,印證“努力是更穩妥的天賦”。正如網友所言:“瀑布打戲的傷、茶藝苦練的繭,才是她真正的獎杯。”
你認同王晶“觀眾緣比天賦更重要”的觀點嗎?劉亦菲哪個角色最能打動你?歡迎在評論區分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