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聯,楊瀚森的表現可以說是讓不少人“破防,一邊是國外球迷和部分國內網友還抱著“這又是哪來的商業操作的疑慮,另一邊則是每場比賽結束后都有大量點贊、回懟、甚至對噴的聲音,圍繞他16順位的選秀身份,討論度直接拉滿,不過球場上的事,還是得看門道,不能光靠局外的熱情或質疑來定論,畢竟數據和眼睛都不會說謊,問題來了,楊瀚森這兩場夏聯,究竟值不值16順位,開拓者到底是慧眼識珠,還是又一次“梭哈?
先擺結論,楊瀚森這波操作,確實不是靠流量“混進NBA的,尤其這兩場夏聯,哪怕你不看分數,只看場上細節,也能感受到他和普通新秀不太一樣,第一場打勇士24分鐘10分4板5助3帽,第二場和灰熊26分鐘10分5板3助1帽,賬面數據其實變化不大,甚至不算特別炸裂,但你要真坐下來,靜下心看兩場比賽的過程,這些分分秒秒就藏著答案,開拓者是真的在圍繞他設計戰術,球隊的戰術地位,絕對不是隨便給的。
但說到底,楊瀚森的問題也很直白,體能短板,籃板還需加強,失誤偏多,速度跟不上后衛,這些毛病,球迷都能一眼看出來,尤其第二場背靠背對灰熊,第一節沒打完就開始大口喘氣,搶板時也被對手切板,甚至出現了五次失誤,什么長傳被斷、強打被切、接球走步,全都有,講真,這不是NBA級別的頂級中鋒該有的狀態,但也別忘了,他才剛剛登陸NBA夏聯,適應節奏才是第一步,體能和對抗都是可以提升的。
再說亮點,楊瀚森真不是“混吃等死,兩場下來他的順下威脅和護框能力肉眼可見,暴扣兩次,尤其那記單手劈扣2米16的勞森洛夫林,場邊都能聽到驚呼,防守端只要蹲坑,基本沒人敢輕松突到籃下,雖然擋拆防不住、換防也跟不上,但一旦隊友把節奏帶起來,他在籃下的震懾力真的不虛,另外,他的傳球屬于罕見的國產大個子類型,三助攻其實還是“縮水版,因為隊友浪費了兩三個空位機會,掩護質量也有保證,這種傳球和戰術價值,是同屆很多內線比不了的。
有意思的是,開拓者這次是真的“攤牌了,不裝了,第二場比賽前官方直接曬圖,楊瀚森已經成為核心戰術一環,甚至有點向約基奇方向靠攏的意思,這波操作讓很多人都懵了,畢竟之前不管國內外球迷,誰都沒想到16順位會選一個中國大個子,而且不是那種“扣籃機器,而是偏全能型的試驗田,有人說這是商業操作,有人說是眼光獨到,真真假假,但夏聯這兩場打完,最起碼證明了一件事——楊瀚森確實有點東西。
當然,問題不小,尤其體能和防守移動,第一場第四節就已經體能下滑,第二場又遇到更強對手,防守端立馬被點名,拉出來一步就被過掉,這種缺陷短時間很難解決,NBA的后衛不是CBA隨便晃一晃,強度和速度完全是兩個檔次,另外,失誤多也是個麻煩,三失誤變成五失誤,不光是傳球問題,更多是對抗和節奏的適應,NBA節奏下,每一次小動作都可能被放大,想混下去,得盡快提升“肌肉記憶。
但要說希望,還是有的,第一場他6犯規,第二場能調整到3犯,說明比賽閱讀和自我調節能力都在線,正負值方面,第二場全隊第二高的+5,開拓者被翻盤基本就是他下場那段時間,這就是影響力,哪怕數據沒爆炸,場上作用還是肉眼可見,另外,性格也算一大優勢,場上冷靜,場下謙虛,哪怕外媒在吹他一戰成名,他還能主動承認和NBA球員的差距,這種態度和成長空間,才是球隊愿意押注的理由。
細節決定成敗,夏聯只是個開始,楊瀚森這兩場確實幫自己正了名,16順位不是空談,很多人看熱鬧,覺得“火了就行,其實真正懂球的都知道,NBA選秀看重的是潛力和塑造空間,而不是一場比賽的高光,楊瀚森身高、體型、投籃、傳球、防守都在線,缺點也很明顯,但換句話說,沒短板的新人哪有落到十幾順位的道理,開拓者這手可以叫“擺爛賭未來,也可以叫“眼光獨到,但這兩場球,楊瀚森確實打出了自己的態度。
最后一問,楊瀚森需不需要回來打亞洲杯?個人覺得沒必要,現在最重要的是適應NBA強度,把語言和體能補上,等到真正站穩腳跟,回頭再為國家隊效力,才是對中國籃球最大的貢獻,這不是對亞洲杯不尊重,而是階段選擇,畢竟NBA的舞臺只給一次機會,錯過就沒了,楊瀚森現在需要的,是更多的比賽、更多的磨煉、更多的成長空間,等他真正和約基奇同框對噴的時候,咱們再來點贊回懟也不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