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楊瀚森這兩場夏季聯賽,多少有點復雜的感覺——首秀刷足存在感,第二場被灰熊逆轉,數據還不錯,觀感卻明顯下滑,尤其是上下半場的落差,讓人忍不住琢磨,這位被捧成“中國約基奇的大個子,到底還能有多遠的上升空間
其實,兩個回合就能看出來,楊瀚森不是那種靠刷分混時間的球員,第一場上半場8分2板2助2帽,第二場也是8分2板2助,數據板漂亮,場面也有亮點,特別是那次隔人滑翔暴扣,直接把氣氛帶起來了,問題就是,下半場一到,畫風就變了,進攻端幾乎隱身,防守端的腳步也慢了半拍,只能靠補籃維持存在感,甚至出現了5次失誤和3次犯規,說白了,體能問題已經成了明牌
這不是說楊瀚森不努力,反倒是夏聯這種高強度、背靠背的比賽節奏,對他這種沒打過NBA魔鬼賽程的新秀來說,確實是場硬仗,CBA聯賽講究節奏,強度和NBA比簡直天壤之別,82場常規賽,4天3賽,這種賽程下,新人往往剛適應就開始掉狀態,楊瀚森從來沒經歷過這樣的考驗,第一場打了23分鐘,第二場25分鐘,主教練其實已經在有意做“耐久性試驗,前12分鐘狀態在線,后面明顯跟不上節奏,這種分水嶺式的表現,只能說現實比想象更骨感
體能短板一暴露,直接影響兩個層面,一是直接對抗,灰熊明顯下半場開始針對,低位“撤凳子各種小動作,楊瀚森一旦腳下發沉,處理球的選擇就開始出錯,失誤和犯規也隨之而來,二是攻防轉換,NBA節奏快,容錯率低,像楊瀚森這種高位策應型內線,體能一掉,進攻端傳球精度和防守端輪轉換位都要打折扣,這不是單靠一腔熱血能扛住的
有網友說,楊瀚森的天賦擺在那,慢慢練就行,其實這話對一半,天賦確實夠用,身高臂長,視野好,傳球靈氣是國產內線里頭一檔,問題是,現代籃球早就不是靠身高打天下的年代了,小球化趨勢下,內線要能跑、能防、能策應,還得有一手外線威脅,看看約基奇,靠的不只是身板,更是出色的體能和大局觀,楊瀚森距離這個級別,還得熬好幾鍋苦湯
但也別一棒子打死,畢竟楊瀚森自己也挺清醒,賽后采訪他直接說被針對是好事,能提前適應NBA的對抗,“世界籃球趨勢是小球化,我不能讓球隊適應我,我需要成長,這話說得明白,說明不是沒數,體能不適應、被針對、打背靠背跟不上,這些都不是遮遮掩掩的問題,既然敢說出來,就說明有準備去扛
問題來了,NBA的魔鬼賽程不是靠一兩場夏聯就能適應的,系統訓練、飲食管理、恢復手段,這些都是大考,想在開拓者站穩腳跟,光靠天賦遠遠不夠,尤其是被欽定為首發新秀,期望值拉滿,壓力自然也就來了,訓練場上能堅持,比賽場上能兌現,這才是真正的考驗
當然,楊瀚森的成長路徑也不是全靠自己,開拓者這套教練組,怎么看都像是在給新人試錯空間,耐心是有,但NBA畢竟不是慈善機構,誰都想贏球,誰都怕掉隊,體能短板如果遲遲補不上,位置自然就會被更能跑、更能拼的對手搶走,現實就是這么殘酷
但回過頭看,夏聯才剛剛開始,楊瀚森也只是起步階段,這種跌跌撞撞的過程,其實才是新秀必須經歷的成長線,球迷可以吐槽可以質疑,但別忘了,約基奇剛進聯盟時也被質疑過體重、速度、甚至攻防效率,真正的巨星都是在跌倒和質疑中成長起來的,“中國約基奇能不能兌現,現在下結論還早,但至少他有態度,敢直面問題,這比那些只會擺爛的天賦型球員要靠譜多了
所以說,楊瀚森這兩場夏聯,暴露了問題,也留下了希望,體能是短板,但不是天花板,只要肯練,時間會給出答案,至于能不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約基奇接班人,這還需要更多場惡仗、更多回合的較量,球迷們也別著急下定論,賽季才剛開頭,熱鬧才剛剛開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