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大家幫幫我女兒,她考上了美國名校,需要200萬學費...”
2020年,一條特殊的募捐信息,像一顆石子投入平靜的湖面,瞬間在網絡上激起千層浪。
見過為治病救命募捐的,為災區重建募捐的,可為一個孩子讀大學公開募集200萬巨款的,很多人說,這真是頭一回見。
這個發起募捐的母親,叫鄭某文。她要供女兒去讀的,是美國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200萬,僅僅是學費。
更讓人咋舌的是,為了女兒在美國讀完這三年高中,她已經花掉了整整110萬人民幣!
錢從哪來?女兒又是怎么花的?這位媽媽,怎么就走到需要上網“化緣”這一步了?
故事,還得從幾年前說起。
在成為“單親媽媽”之前,鄭某文的生活,在旁人眼里,是令人羨慕的。
她是一位全職太太,不需要為生計奔波。支撐起這個家的,是她當時的丈夫,一位做外貿生意的商人。他收入頗豐,對家庭也算盡責,算得上是個“模范丈夫”。
在這個經濟寬裕的家庭里長大,女兒小潔(化名)自然過的是“小公主”般的生活。名牌包包、奢侈品衣服,對她來說,似乎是尋常之物。用錢從不需要精打細算。
然而,表面的光鮮之下,卻藏著一個家庭難以言說的秘密:小潔,并非這位“模范丈夫”的親生骨肉,她是鄭某文與前夫所生的女兒。
在小潔大約3歲時,鄭某文遇到了現在的丈夫。雖然丈夫表示愿意接受小潔,但鄭某文心里,始終像扎著一根刺。為了不影響與新家庭的關系,她做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將年幼的小潔,送到了自己父母家寄養。
時間流逝,小潔到了讀高中的年紀。關于她的未來,家里爆發了激烈的爭論。
鄭某文心中有個執念:一定要送女兒去美國留學。這或許是她對早年未能陪伴女兒的一種補償心理,也或許是她自己未圓的“留學夢”。
但她的丈夫,卻持有完全不同的看法。去美國留學?那可不是買幾個包包那么簡單!高昂的學費加上小潔早已習慣的高消費生活方式,沒有幾百萬根本打不住。他更傾向于讓女兒留在國內接受教育。
夫妻倆還在商量、甚至可以說是爭執階段時,一件徹底改變家庭走向的事情發生了。鄭某文瞞著丈夫,偷偷辦好了所有手續,直接把小潔送到了美國讀高中!
用她自己的話說,這是“補償女兒”。她想用這種方式,彌補過去缺失的母愛。
可這個“先斬后奏”的決定,徹底激怒了丈夫。他感覺自己的意見被完全忽視,家庭的責任和負擔被單方面強加。憤怒和失望之下,他選擇了離婚。
這段婚姻走到了盡頭。丈夫留給鄭某文的,是兩套房子、一輛車,以及50萬元現金。一夜之間,她從養尊處優的全職太太,變成了需要獨自撫養留學女兒的單親媽媽,而小潔那場耗資巨大的美國高中之旅,才剛剛開始。
離婚后的鄭某文,面臨的是前所未有的生存壓力。
她以前是全職太太,沒有過硬的專業技能,也沒有耀眼的學歷。她能找到的工作,薪酬非常有限。最終,她成了一名針織女工,每月收入不過幾千元。
然而,遠在大洋彼岸的小潔,生活卻并未因家庭的巨變而“降級”。
在美國讀高中的三年里,她的花銷,堪稱“流水”。據鄭曼文后來透露和媒體報道綜合估算,這三年,小潔足足花掉了110萬人民幣!
前夫留下的那50萬現金,早就被花得一干二凈。為了支撐女兒繼續學業,填補這巨大的“窟窿”,鄭曼文咬牙賣掉了一套房子。
錢,像沙子一樣從指縫中流走。但鄭某文似乎鐵了心,要把這條路走到底。
高中三年,錢花得如流水,但小潔的學習成績,確實沒有辜負這份巨大的投入。
在美國的“高考”中,她取得了1470分(滿分1600分)的優秀成績!憑借這個分數,她成功獲得了美國名校——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的錄取通知書。
這本該是一個值得全家慶祝的時刻,然而喜悅還沒持續多久,一張冰冷的天價賬單就拍在了鄭某文面前: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的學費,每年高達7萬美元!這還僅僅是學費,不包括在美國高昂的生活費、住宿費、書本費等等。
四年下來,保守估計,至少需要200萬人民幣!
鄭某文懵了,賣房的錢早已在支撐高中階段就消耗殆盡。做針織女工那點微薄收入,在200萬面前,杯水車薪。
也許是實在想不到別的辦法,也許是真的相信“眾人拾柴火焰高”,鄭某文做出了那個讓她“一夜成名”的決定:通過網絡,為女兒小潔募集200萬大學學費!
她在募捐平臺上寫道,希望大家伸出援手,如果覺得小潔應該去讀大學,就獻上一份愛心。她強調,這是捐款,不會有任何回報。
消息一出,輿論瞬間炸鍋,幾乎是一邊倒的質疑和批評,愿意捐款的人,寥寥無幾。
網絡募捐此路不通,鄭某文只能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兩位前夫身上。
她首先撥通了小潔親生父親,也就是第一任前夫的電話。電話里,她顯得很無奈,甚至帶著不情愿,坦言自己并不想聯系他,但為了女兒,她別無選擇。然而,對方的回應很直接:無能為力。他表示自己只是個普通人,早已不了解小潔的情況,更拿不出200萬。而且他已組建新家庭,需要為自己的妻子和孩子負責。
接著,她聯系了第二任前夫,也就是那位曾共同生活多年、供小潔讀書的商人。畢竟有十幾年的情分在,或許還有希望。據這位前夫后來對記者表示,他其實已經想辦法湊齊了小潔第一學期的學費,大約40萬人民幣,他愿意承擔這個“父親”的責任。
但鄭某文卻否認了這種說法,她聲稱自己手里只有16萬,杯水車薪。雙方各執一詞,真相如何,外人難以判斷。但無論如何,距離200萬的總目標,依然遙不可及。
2020年的這場“募捐風波”,在互聯網的喧囂中漸漸平息,最終被新的熱點淹沒。
小潔最終是否走進了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的課堂?鄭某文母女后來的去向如何?這些,都成了沒有公開答案的謎。
但這個故事,留給我們的思考,卻遠未結束。
鄭曼文無疑深愛著女兒,愿意為她付出一切,甚至不惜“舍下臉面”公開募捐。小潔也無疑很優秀,考上了世界名校。然而,當夢想的翅膀被沉重的現實束縛,當愛的付出變成了難以承受的負擔,甚至需要依靠陌生人的善意來維系時,這條路,是否從一開始就走偏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