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說,中華人民的仇人并不是普通的日本人民,而是日本軍國主義。
不過很多人往往會再加上一句調侃:真正的日本人民實在太少了,剩下的全是囂張跋扈的軍國主義。
事實上,當年日軍選擇侵華,并不是那些少數的領導高層想要的結果。
而恰恰是人數龐大的狂熱民眾與下級軍人,在他們的不斷推動下,逼迫上級作出的決定。
為何同樣是討一份生活的百姓,要它們會如此狂熱地摁下了侵略的按鈕?
一、日本人民狂熱支持戰爭
現在在網絡上,有很多人為當年的日本平民辯護。
他們認為當年的日本平民,處在軍國主義的高壓統治下,根本沒有任何辦法反抗。
就像“我們不需要為中國國內高漲的房價負責”一樣。
而且在戰爭后期,高壓的賦稅早已使得日本人民苦不堪言。
“小男孩”和“胖子”烤死了三十萬人,戰爭結束后的賠款更是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但是,事實當真如此嗎?
在1931年7月,也就是九一八事變爆發前的兩個月,日本曾經對當時東京大學的學生做過一次調查。
而在那次調查中,有88%的學生認為“應該通過軍事行動解決滿蒙地區的問題”。
所謂的滿蒙地區,其實就是我們的東三省(滿)和外蒙古東部(蒙)。
在這九成的學生當中,有36%的人認為應該“直接行動”。
剩下的一部分認為應該先采取外交行動,如果實在沒辦法通過外交行動解決再采取軍事行動。
九一八事變爆發之后,在一次“國防思想普及演講會”上,日本再一次對東京大學854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
問卷上面有兩個問題:
“你覺得滿蒙地區是日軍的生命線嗎?”“你覺得應該通過軍事行動解決滿蒙地區的問題嗎?”
最后的調查結果,九成的學生對兩個回答都答了“是”。
相對溫和的大學生群體都是這樣,其他人就更不必說了。
在戰爭爆發的那幾年,日本無論男女都陷入了一種狂熱的情緒里面。
母親送兒子,妻子送丈夫。
他們說自己為這些上了戰場的男人感到驕傲,他們說當戰爭升級的時候,我會以在靖國神社里看到你為榮。
一個叫東史郎的侵華日本人,曾經寫過一部回憶錄。在其中,他回憶自己的母親送他上戰場的場景。
“這是一次寶貴的出征,你便高高興興地去吧!如果一個不小心當了俘虜,請你立刻剖腹自盡。”
南京大屠殺的殺人比賽被明目張膽地掛到了報紙上,那兩場比賽的日本人,成了國內的偶像。
為了籌集戰爭軍費,日本曾經多次發行國債。那些爭著搶著去購買的,正是所謂“無辜”的平民。
在中國燒殺搶掠的軍隊所拿著的鋒利武器,正是那些“無辜”的平民加班加點生產的。
或許大家聽說過一個所謂的“昭和烈女”井上千代子,在當時,千代子的丈夫井上清一并不愿意去中國戰場。
于是這位年輕的夫人選擇在一個夜晚割破了自己喉嚨,逼迫丈夫為國效力。
井上清一大受刺激,在不久之后,中國國土上爆發“平頂山慘案”,其罪魁禍首正是他。
在侵華戰爭期間,有超過七萬的日本女性主動成為“慰安婦”,其中,甚至有一位母親帶著自己十四歲的女兒。
如此,還有人認為他們是無辜的嗎?
二、“滿蒙是日本的生命線”
不過,為什么日本民眾會如此支持侵華戰爭?為什么同為黎民百姓,他們偏不愿意看見別國的人民享受和平?
答案非常簡單,那就是利益。
在1929年10月,美國華爾街股市暴跌,史稱“黑色星期四”。
美國的股市一下子蔓延到了全世界。
在那之前,日本農民的年均收入為1326日元,而那場經濟危機之后,他們的收入打了個骨折,跌到了650日元。
失業率大幅增加,流浪漢開始大量出現在日本街頭,為了轉移民眾的注意力,日本政府開始引導民眾將目光投向了中國。
在當時,即使是一個日本小學生也會告訴你,滿蒙是日本的生命線。
作為一個島國,日本資源匱乏,對外的經濟依賴性很強,而滿蒙豐富的資源正是他們所覬覦的。
此外,發動侵華戰爭還有利于刺激國內的消費,降低節節攀升的失業率。
軍械、軍衣的生產,軍糧的籌集,軍人的供應,都需要大量的日本勞動力。
事實上,受到經濟危機沖擊最大的農村,正是侵華日軍的主要兵力來源。
在這些日本農民最為困難的時候,日本軍部告訴他們:
我們會拯救農山和漁村的蕭條。
因此對于許多日本人來說,對外發動侵華戰爭,給了他們擺脫饑一頓飽一頓的生活的希望。
因此這些人,還來不及從當地的學校畢業,就直接換上了軍裝,滿懷希望地去當一名劊子手。
他們的妻子和母親告訴他們:要么勝利歸來,要么死在那里。
三、軍國主義的反噬
除了經濟原因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日本政府開始管不住自己養出來的這頭“野獸”了。
自從明治維新之后,日本軍國主義就開始在這片肥沃的土壤上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除了日本軍部這頭怪獸,民間的軍國主義思潮也同樣可怕。
在明治維新之后,日本天皇頒布《軍人敕諭》,要求軍人對天皇保持絕對的忠誠。
此后,這種說法就時常出現在各種著作中,在日本社會里被廣泛宣傳。
通過這種經年累月的洗腦,不僅軍人群體成了狂熱的戰爭機器,普通老百姓的瘋狂程度也不遑多讓。
在二戰中,有不少像千代子一樣的女性,選擇獻祭自己的生命來鼓舞前線的士兵。
在他們眼中,并不是日本帝國發動了侵略戰爭,或者中國與日本之間根本不是一場戰爭。
這是日本發起的一場革命,又或者是一場“剿匪行動”。
這在當時的日本人看來,侵華戰爭就是這樣的。
四、結語
有人開玩笑說:“原子彈下無冤魂。”
當有人嘗試著為日本當年的罪行洗白的時候,請你回到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日本看一看。
請看一看那些縫制千人針的女人,看一看那些捐出自己所有零花錢的孩子,看一看那些高高興興購買國債的平民。
這個時候你就會明白:當雪崩發生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參考資料:
1、李寅銓 《論日本軍國主義傾向及其原因》
2、孫立祥 《日本民眾與侵華戰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