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鳳凰衛視消息,2025年7月11日,馬來西亞吉隆坡的東盟外長會現場,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與美國新任國務卿魯比奧的首次面對面會晤拉開序幕。在媒體鏡頭短暫記錄后,這場備受矚目的會談轉入閉門模式。這場持續約一小時的對話,恰逢特朗普政府揮舞“關稅大棒”、令全球貿易神經緊繃的微妙時刻。
王毅在次日的記者應詢中,用凝練有力的十六個字為會談定調——“加強接觸、防止誤判、管控分歧、拓展合作”。他特別指出,中美關系作為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系,其航向關乎全球命運。兩國外交團隊肩負著將元首共識轉化為具體行動的關鍵使命,唯有如此,才能確保中美這兩艘巨輪在歷史的長河中“不偏航、不失速,更不能相撞”。
魯比奧(資料圖)
王毅的弦外之音直指美方癥結。他明確表示,美方需以“客觀、理性、務實”的三棱鏡審視中國,將對華政策的基石置于“和平共處、合作共贏”之上,并以“平等、尊重、互惠”為準則處理雙邊關系。這些表述看似原則性宣示,實則是對魯比奧與其領導的美國外交團隊近期言行的含蓄回應。
耐人尋味的是,魯比奧的政治底色與當前政策為這番告誡提供了現實注腳。這位昔日以強硬反華立場著稱的參議員,曾因推動涉華惡法被中方兩度制裁。角色雖從立法者轉為外交掌門,但其政策傾向未顯根本轉變。2025年2月,美國國務院官網悄然刪除“不支持臺獨”的關鍵表述;數月來,美方在南海、俄烏、亞太議題上持續制造針對中國的敘事雜音。
特朗普政府在經濟領域的“美國優先”更顯粗糲。其關稅政策不僅直指中國,更脅迫東南亞國家共同編織針對中國的貿易圍欄。美越談判中,特朗普單方面宣稱越南接受20%關稅,遠超越方預期的11%,引發后者強烈不滿。美方試圖以高額關稅施壓印尼、泰國、老撾、馬來西亞等國收緊對華轉口貿易,這種以鄰為壑的策略,被王毅在東盟會議上痛斥為挑戰地區的“單邊主義”和“筑墻設壘”。
特朗普(資料圖)
東南亞國家的反應成為國際道義的晴雨表。馬來西亞外長穆罕默德在與王毅會談時明確承諾,面對關稅壓力,馬方“不會只考慮自身,也不會犧牲第三方利益”。那句“當前形勢下,我們能看清誰是真正的朋友”,無疑是對美式脅迫外交的無聲批評。日本、韓國、印度等國對與美國達成協議踟躕不前,亦顯見各國對美方承諾可信度的深刻疑慮——畢竟,誰能保證特朗普不會在社交媒體上再次上演“變臉”戲碼?
值得玩味的是,魯比奧在會談后釋放了元首互訪的信號。他提到雙方均期待高層會晤,并強調需產生“切實可行的成果”。這呼應了6月初中美元首通話中互訪的意愿。日媒曾爆料美方正安排特朗普“稍晚些時候”率企業CEO代表團訪華,結合中方9月抗戰勝利80周年閱兵與聯合國成立80周年紀念活動的時間窗口,外交互動的時間線與優先序博弈隱約浮現。
魯比奧(資料圖)
回望半年前王毅與魯比奧的首次通話,那句“大國要有大國的樣子”與“希望你好自為之”的忠告,如今聽來更顯意味深長。國務卿之職絕非參議員角色的簡單延伸,其言行直接牽動戰略穩定的神經。當特朗普政府的短視策略不斷侵蝕美國僅存的外交信譽時,王毅在吉隆坡的直言不諱,正是對魯比奧能否真正完成角色蛻變的歷史叩問。
中美關系這盤大棋,從來不是零和游戲。王毅指出,從人類發展的維度審視,這兩個大國肩負著探索“星球上正確相處之道”的共同責任。這條道路若得以開辟,福澤將超越兩國國界,惠及全球。當下吉隆坡傳遞的信息清晰無比:美方若繼續背離相互尊重與言行一致的準則,在單邊主義的迷途中“不好自為之”,歷史終將以最嚴厲的方式為其補上落下的課程——世界正在見證,時代不會等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