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對加關稅已經是癡迷了,與中方博弈,用關稅,就連逼俄羅斯停火還是用關稅,仿佛沒了關稅話題他就無法說話了。
在他的威逼利誘下像越南等國家曾妥協,然而更殘酷的現實是他這無差別的攻擊也造成了“小弟們”的離心。
如今又有兩個國家對特朗普的關稅威脅做出了回應,而且還是中方的兩個鄰國,但比起后院著火,特朗普此時更發愁的應該是中方還在狂拋美債,而中方此舉是為了什么呢?
兩鄰國的選擇
7月14日,蘇杰生在天津與王毅會晤,雙方不僅討論了恢復中印直航、放寬稀土出口限制等經濟議題,更就邊界問題達成“管控分歧”共識。
印度外長蘇杰生此次訪華,絕非例行公事,5年前,中印因邊境沖突關系跌入谷底,如今卻在上海合作組織框架下頻繁互動,而這種轉變背后,是印度對美戰略信任的崩塌。
特朗普4月對印度鋼鋁加征25%關稅,6月又因印巴沖突“搶功”激怒莫迪,甚至私下向巴基斯坦示好,印度終于明白美國從未將其視為平等伙伴,只是制衡中國的棋子。
韓國總統李在明的表態更直接,7月17日,他在首爾公開回應美方質疑“韓國不會在中美之間選邊站”,這句話看似外交辭令,實則暗藏鋒芒。
韓國半導體產業30%的原材料依賴中國,而美國《芯片法案》要求韓國企業切斷對華供應鏈,李在明不可能為了華盛頓的政治正確,犧牲本國經濟命脈。
更關鍵的是,韓國已悄悄加入中國主導的“東亞經濟走廊”計劃,與中日共同推動區域自貿協定談判。
特朗普為何失算?
特朗普以為盟友會無條件追隨,但“美國優先”本質是單邊霸凌,對印度加關稅、逼韓國斷供芯片、要求日本承擔更多軍費。
他以為亞洲國家會忍氣吞聲,但現實是,印度直接向世貿組織起訴美國,韓國加速與中國深化半導體合作,日本則悄悄增持人民幣資產,這些國家早已看透,美國的“保護”不過是變相勒索。
在對中方的態度上,美國財政部曾得意洋洋地宣稱“中國離不開美債市場”,但中國用行動證明,減持美債不是賭氣,而是戰略調整。
2025年3月至5月,中國累計減持美債超500億美元,轉而增持黃金儲備至2436億美元,同時擴大“一帶一路”基建投資,更狠的是,中國聯合沙特、巴西推動石油貿易人民幣結算,直接動搖美元霸權根基,特朗普以為金融武器能逼中國就范,卻沒想到中國反手打出一套“去美元化”組合拳。
美債拋售的背后
如今美國國債規模已突破36萬億美元,每天利息支出高達30億美元,中國曾是美債第二大持有國,但持續減持讓華盛頓慌了神。
若中國清倉,美債收益率將飆升,引發全球拋售潮。更諷刺的是,美國一邊指責中國“破壞金融穩定”,一邊卻不得不乞求中國放緩拋售速度。
中國減持美債并非一時沖動,而是精心布局,中方目前正在降低美元依賴,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交易額突破175萬億元,沙特、阿根廷等國已接受人民幣結算。
同時要囤積硬通貨,中國糧食儲備可供全國消費18個月,戰略石油儲備足夠支撐180天,這些實物資產比“紙面美債”更可靠,更重要的是黃金避險,中國連續6個月增持黃金,儲備量足以對沖美元貶值風險。
如今來看特朗普的“美國優先”正在變成“美國孤立”,印度與韓國的選擇證明,沒有國家愿意永遠當附庸,而中國也用減持美債減則宣告,美元霸權并非不可撼動。
當盟友紛紛向東看、人民幣加速走向國際舞臺時,華盛頓或許該反思,誰才是這些轉向的真正推動者,靠霸權說事的時代已經結束。
參考資料
連續3個月減持!5月中國減持9億美元美債,日本、英國增持 澎湃新聞2025-7-18
部分美國人認為韓國總統“親華”?李在明稱:希望美國不要誤解我 觀察者網2025-7-17
印度外長時隔五年訪華:將赴天津出席上合會議,釋放中印關系緩和信號 中國青年網2025-7-14
外交部:中方愿同俄印雙方就推進中俄印合作保持溝通 央視新聞2025-7-17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