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三月初,一個中年人出現在了新四軍軍部駐地,這個人個頭偏矮,八字胡須,面容里透著點蒼白和病態,這個人就是中共黨史上最有名的反面教材,饒漱石。
他此時剛剛經歷過皖南事變,經過化裝潛逃,最終來到蘇北,他年紀不大。來到蘇北之后他總是表現出一種異乎尋常的沉穩,做事給人一種深不可測的感覺。相比較之下,比他大兩歲的陳毅卻是一種十分豪放待人直爽的做派。
陳毅這種性格的人快言快語,他的豪邁豁達一方面會讓喜歡的人更加喜歡他,同時也會讓討厭他的人更討厭他。就比如饒漱石,在后來的工作之中,就爆發出了許多的矛盾,甚至于最后一直持續了十多年之久。
黃花塘事件
饒漱石,江西臨川人,1923年時20歲的他加入了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兩年之后轉為正式黨員,他曾經去過英國,法國,蘇聯等國留學,回國之后被委以重任,是當時中共中央為數不多的高級知識分子。
在上個世紀三十年代,他又多次外出公干,甚至到30年代末,他已經到了到了歐洲和美國從事統一戰線工作,一直到1940年才被召回國內從事延安的工作。
因為多年外出公干的經歷,使得他自身甚郜,有著懷才不遇的想法,對于國內文盲一大片的具體情況,更加覺得心中不滿,覺得自己可堪大用,于是這份怒火最后發泄到了搭檔陳毅的身上。
事情要從皖南事變說起,1941年1月皖南事變爆發,新四軍九千余人遭到國民黨重兵包圍,而新四軍高層背叛,在這種危機的時刻,饒漱石站了出來。他放下了派系之間的舊恩怨,在給中央的電報中,堅決支持葉挺出來擔當大任。
此次作戰,新四軍慘敗,但是戰斗之后饒漱石成功突圍。而這一次的經歷,也讓他在黨中央受到了廣泛的歡迎。就連陳毅和劉少奇見到他之前,都認為他是一個臨危不亂,日后必然能成大器的人。
饒漱石在回到新四軍的駐地之后,他被任命為協助劉少奇的助手。在工作之余不會的東西,陳毅也是傾囊相授,由此在劉少奇被調走之后,他理所當然的成為了接班人。
在逐漸熟悉了新四軍的內部情況之后,饒漱石就開始仗著自己的地位經常犯本位主義的錯誤,不聽從下屬的意見以及分析具體的情況就倉促下令。
對此陳毅將軍快言快語自然會多加指責。久而久之,二人開始心存芥蒂,饒漱石的野心也在這個時間迅速膨脹。在經過精心籌劃之后,不滿于屈居人下的饒漱石發動了黃花塘事件,希望能夠逼走陳毅。
1943年8月,抗日根據地開展學習馬克思主義,整頓三風的整風運動,見此契機饒漱石決定動手。他先是帶著隊伍出去,以調查研究的名義離開隊伍的核心,將整風運動放在了陳毅一個人的身上。這毫無疑問直接是將他架在火上烤。
陳毅喜歡正面批評不對的行為,而饒漱石也在批評范圍之內,后者有了打擊報復的理由,于是在會后幾天,饒漱石就以反對政治委員的借口向上反映,將事態擴大化。
在這段時間里,饒漱石變得越來越謙虛謹慎,體貼下屬,還頻繁的找各個機關的干部來談話,在他的不斷努力之下,眾多干部開始與陳毅逐漸拉開距離。用陳毅自己的話叫:做鬼都不上門。而那些替陳毅說好話的人,都是被漸漸的孤立起來。
1942年冬,潘漢年奉命來到蘇北,這讓饒漱石看到了機會,趁著二人交談各個黨派內幕情況的時候,饒漱石由此開展整風運動,順勢將這把火燒到了陳毅的身上。
十月開始,饒漱石開始命令陳毅進行自我檢討,而在檢討會議上,饒漱石借著機會將事態擴大,j檢討會最后實際成為了對陳毅的揭發批判和批斗會。
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饒漱石一方面穩住陳毅,另一方面則是偷偷的向延安中央發了封電報,電報中給陳毅羅織了多項罪名,也希望中央迅速決定新的干部來擔任,若是能夠成功,那么新四軍的大權就會全部集中到他的手上。
為了增加電報的可信度,他甚至以自己的人格擔保。為了讓事情的成功率變高,直接煽動了一些不明所以的干部,共同簽名致電中央要求換將。這次事件,就是中共歷史上有名的黃花塘事件。
離開新四軍
很快,黨中央的電報回來了,黨中央對此次的事件,回復的電報回復如下:1,此次事件是不好的,但是可以講通,可以改正;2,希望陳毅趕到延安,參加黨的七大;3,陳毅去延安期間,由副軍長暫代。
看到批復的電報如下,饒漱石心中十分欣喜。有人歡喜有人憂,陳毅軍長見到這封電報之后則是心中憤憤不平,但還是帶著滿肚子的委屈前往了延安。
陳毅將軍的急性子,使得他一見毛主席便將心中所有的不滿都說了出來。但是毛主席和劉少奇同志,依舊是對其批評,明確告知希望他能夠通過自我檢討對此次事件做個了結。
軍人以服從命令為職,陳毅心中滿腔不愿,但還是遵命。但是讓他心中較為欣喜的是,中共中央并沒有聽從饒漱石的一家之言,對于陳毅還是十分相信的。
隨后不久,毛主席親自出面對于此次事件進行定性,表示這僅屬于工作關系性質。這個舉動看似是讓陳毅認錯,其實是否認了全部黃花塘事件中給陳毅的罪名,把事情從政治錯誤的高度降低到了工作問題。
陳毅此時看不透其中的原委,對于這個一直以來的老戰友,毛主席親自開導說:
“凡事忍耐,多想一想自己的缺點,做事要照顧大局,只要不妨礙大的原則,就多多原諒。忍耐最難,但是作為一個政治家必須鍛煉。”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陳毅在延安虛心學習,短暫時間內他在思想上得到了質的飛躍,到他回到新四軍的時候,毛主席已經對他頗為放心,甚至直言不會的說:“你的思想一通百通,無牽無掛,此后到處是坦途。”
饒漱石被撤銷黨內職務
1945年8月,陳毅返回新四軍,再次見到老冤家,饒漱石心中十分不快,但是意識自己之前的所作所為倒并沒有動搖陳毅在共產黨中的地位,于是也擺出了和解姿態。在此后的一段時間里,二人之間的工作變得和諧了不少。
時間一晃來到1949年10月,新中國建國的同時,還醞釀著在各大軍區成立軍政委員會。本來這個委員長的人選本來毛主席是想要陳毅擔任的,可惜他百般推辭,最后只能要求華東局開會去決定。
在會議上,對權力渴望了許久的饒漱石徹底撕開臉面,對著陳毅直言不諱的開炮,甚至公然把毛主席的指示置于不顧,更是沒有經過開會討論,就直接以華東局的名義上報央要求自己擔任。
他在與毛主席對話的時候,絲毫不提及陳毅之前的退讓,反而指明是局內干部有很多人不同意陳毅擔任。由此,他順利當上了華東軍政委員會主席。對此,毛主席沒有多言,只是找到了陳毅悄悄告訴他:
“不要傷風,不要失去靈敏的嗅覺,要時刻警惕非法活動!”
一晃來到1953年,饒漱石被調到了北京,擔任了中共中央組織部長,由此忍耐了四年的陳毅終于松了口氣。
陳毅以本以為終于不在和饒漱石有所瓜葛,卻不曾想這一年的12月他來北京開會的時候,毛主席告訴他,饒漱石有了反黨分裂的活動跡象,這一次的矛頭直指劉少奇。
要知道劉少奇曾經對饒漱石有知遇之恩,仕途路上多多提攜。但是饒漱石為了自己的權力欲望,又一次決定對自己的恩人開刀,只可惜這一次敗露了。面對昔日的老冤家,陳毅卻沒有選擇落井下石,他接受了對饒漱石的批評教育工作。
此時的饒漱石已經鐵了心一條道走到黑,他拒絕了最后的機會,始終不肯承認自己的錯誤,最后被撤銷黨內外的一切職務。1955年3月,饒漱石被開除黨籍。
結語
十分諷刺,十年前的黃花糖事件,饒漱石傾盡所有只求整垮陳毅。而在十年之后, 陳毅卻是大度能容,希望能夠幫忙挽救。也正因如此,在中共七屆四中全會期間,劉少奇主動找到陳毅表達歉意,說明過去自己看錯了人,讓陳毅受了委屈。
正所謂大浪淘上,才見得真金,陳毅對黨的忠誠得到了時間的考驗。而經過此次事件之后,黨內的高級干部也受到了教育加強了,也算是因禍得福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