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具體資料贅述在文中結尾
對于殲-35戰斗機,大家肯定很關心是否已經服役,畢竟在網上對殲-35的進展狀態有多種說法,有人認為還未服役,也有人認為已經服役。
但根據官網發布的消息來看,殲20S首次亮相閱兵彩排,官宣新型5.5代機入役,海軍版殲35和空軍版殲35開啟量產裝備部隊,史無前例兩款5型五代機同時服役。
特別是面對中國隱身戰機年產200架的目標,就連美媒也悲觀表態,美軍已經無法“追趕”中國。
五型同框
2025年9月大閱兵臨近,空軍裝備清單也引發全球的關注,畢竟中國將同時亮相五款五代戰機,包括殲-20基礎型、殲-20A(換裝渦扇-10C發動機)、殲-20S雙座型、殲-35艦載彈射型及陸基型。
要知道,這在全球防務領域可是尚無先例的,而且中國殲-20S的技術突破可謂是最具有革命性。
作為全球唯一服役的雙座五代機,它的設計打破了西方單座隱身戰機的技術傳統,例如后艙飛行員專司指揮控制,可同時操控多架無人機實施“忠誠僚機”戰術。
特別是在臺海演習中,一架殲-20S成功指揮6架無人僚機協同作戰,這種能力美軍F-35至今仍在試驗階段。
而且殲-35家族同樣展現多元化發展路徑,其艦載彈射版適配福建艦電磁彈射系統,陸基版則是去掉尾鉤和強化起落架以減輕重量。
就連納米隱身涂層技術,也使其蒙皮厚度僅0.02毫米,雷達反射截面控制在10厘米級別,相當于一個蘋果大小。
最為主要的是,根據央視2025年公開報道顯示,殲-20已換裝渦扇-15發動機,推力達18.5噸,推重比提升至11.5。
這使得殲-20能以1.8馬赫速度超音速巡航,作戰半徑延伸至2000公里,關鍵性能指標遠超越美軍F-22。
而且更先進的殲-20B,也將性能邊界繼續推高,其背部采用“駝峰”氣動減阻設計實現10%阻力降低,超巡速度穩定在2馬赫,極速飆升至2.8馬赫。
特別是機載雷達升級為氮化鎵T/R模塊,比美軍F-35現役砷化鎵雷達領先一代,如果配合射程300公里的霹靂-17導彈,將會形成“先敵發現、先敵摧毀”的壓倒優勢。
數量反超
截止2025年6月,中國隱身戰機數量突破900架大關,與美軍830架(F-22加F-35)的差距縮小至200架以內。
特別是殲-20單一機型服役量高達400-500架,遠超美國F-22的183架和俄羅斯蘇-57的27架,這也因此成為全球量產最多的五代重型戰機。
而且美國空軍協會也在報告中警告:“隱身機數量優勢是美國空軍最后一道屏障,一旦被突破,美軍將喪失對華空中優勢。”
但現實情況卻更加嚴峻,畢竟美軍現役F-22中僅80架可隨時升空作戰,且生產線早已關閉;F-35雖總數占優,但分散部署在亞太的數量不足百架。
但是反觀中國,采用“跨代換裝”策略,直接以殲-20替換殲-7/8等二代機,而五大戰區重點布防東海、南海方向,13個航空旅完成換裝,精銳部隊如“王海大隊”已實現五代機全覆蓋。
就連在海軍方面,殲-35艦載型也在遼寧艦、福建艦完成實戰化部署,使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個掌握艦載隱身垂直起降技術的國家。
特別是當美軍F-35年交付量從98架滑落至70架之際,中國隱身戰機年產200架的目標正在重塑西太平洋力量平衡。
而且預計到2030年,中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預計將擁有700-800架隱身戰斗機,形成亞太地區最龐大的五代機集群。
而且中國軍工早已實現航空材料、發動機、航電系統等全產業鏈自主可控,更是在2025年,航空產業專利申請量躍居全球第一。
就連今年中國航空航天專業畢業生也成功突破3萬人,而且多所高校與工業集團共建實驗室,確保創新體系持續造血。
當美軍試圖以六代機扳回劣勢,但中國已搶占關鍵技術高地,而殲-20S搭載的人工智能指揮系統,也被西方視為“應用六代機技術的五代機”,更是當美國X-62A試驗機還在試飛時,中國的有人/無人協同戰術早已完成實戰驗證。
主要信息來源:
原文登載于光明網2025年07月08日關于中國人民解放軍首次亮相科摩羅閱兵活動的報道
原文登載于參考信息2019年09月06日關于港媒:“7機同框”或意味著殲-20隱身戰機已量產的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