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中俄戰略合作
7月10日,據塔斯社報道,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在“電報”社交平臺上發布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和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在吉隆坡舉行的東亞合作年度系列外長會期間拍攝的合照,同時配文:“俄羅斯和中國,就是王拉夫。”
這啥意思呢?報道認為,扎哈羅娃是在玩諧音梗:把兩國外長的姓組合成“One Love”這一短語,寓意中俄相互尊重、友好與團結。但背后真有這么簡單嗎?當然不是。也是同一天,王毅和拉夫羅夫進行了正式會談,雙方都明確態度,要加強戰略合作,共同維護國際核不擴散體系,推動中東地區早日實現和平穩定。
為啥要這樣做?其實是沖著西方的"規則霸權" 來的。先來看西方。二戰后,在美國主導下,建立了基于規則的國際秩序。一開始,目的是為了促進合作、防止沖突,為國際關系提供一個框架。但近年來,美國的實力有所下降,不愿履行國際義務,甚至為維護自己的霸權地位,搞了很多騷操作。比如美、英、澳搞了個AUKUS聯盟,說是幫澳大利亞搞 "海軍動力堆",暗地里卻偷運核武器材料,完全不把《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當回事!啥叫雙重標準?符合自己和盟友利益,就當沒看見,不符合利益,就要搞制裁那套。
再看中俄這邊,應對措施直接了當。首先,中、俄打算在北京慶祝聯合國成立80周年,率先支持《東南亞無核武器區條約》,吸納埃及、沙特等中東國家加入金磚-上合機制等舉措,都是創新多邊機制的表現。其次,采取“對話敘事”的方式,批判西方“強制和平”的邏輯,推動國與國加強對話交流,尊重各國發展道路的選擇。此外,地區安全、核不擴散等領域,中、俄也做出實質性貢獻,比如推動伊朗遵守核協議,解決敘利亞問題等。這次中、俄攜手,更是為對沖西方“基于規則秩序”的話語體系,提供了替代性安全方案。
02 綜合性解決框架
在吉隆坡會晤中,中、俄外交部長把伊核問題和巴以沖突捆在一起說,是很有講究的。這兩個事件看似獨立,實則形成戰略聯動。以色列把伊朗當作"生存威脅",而伊朗攛掇黎巴嫩真主黨、也門胡塞武裝構建 "抵抗軸心"。今年6月,以色列黑了伊朗核設施,伊朗立馬朝紅海發射導彈回應,全球油價當天就暴漲12%,不僅影響地區穩定,還可能引發國際動蕩。
西方解決伊核問題就單說伊核,巴以沖突就只聊停火,這種方式能解決問題嗎?明顯不能!而中、俄就不一樣了,不斷創新解決方案。在巴以問題上,中俄反對以色列越界,力挺"兩國方案",推動巴以關系正常化。同時,今年4月,聯合國就巴勒斯坦是否"入聯"發起投票時,美國又想動用否決權耍橫,而中俄和阿爾及利亞一起投反對票,迫使美國成為孤家寡人。伊核問題上,中俄不僅重啟2015年的全面協議,還增加了 "分階段解除制裁 + 地區安全保障" 的附加條款,將中東整體安全和核問題掛鉤,極具突破性。
最絕的是,中、俄捆綁政治解決和人道問題的“神操作”。之前以色列在加沙搞斷水、斷電、斷糧懲罰,美國在加沙問題上 "拉偏架"時,中俄拉著非洲、拉美國家,通過聯大的決議,把"斷絕平民生存物資作為戰爭手段" 定性為反人類罪,從根本上來了個釜底抽薪。這套組合拳,為處理國際社會沖突,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
而且,非西方國家的集體覺醒,讓中、俄不再孤立無援。在東盟,這種趨勢及其明顯。今年東亞峰會,東盟十國態度強硬,拒絕西方要求,不在聯合聲明中加入"譴責伊朗" 條款,反而強調 "通過對話解決爭端" 的原則。這和中、俄關于南海問題的主張,簡直是神同步!
金磚國家也開始行動起來。當輪值主席國的巴西,主張在中東建立無核武器區,并譴責針對伊朗的軍事襲擊。更值得關注的是,在7月峰會中,金磚國家在國際規則中,加入發展中國家的技術主權訴求內容。從國家安全到科技發展,非西方世界不想再當規則接受者,而是想成為制定者。
非洲和拉美國家也開始轉變。在6月的聯合國投票上,非洲54國中,有48國投贊成票,拉美33國中,有29國表示支持。和之前烏克蘭危機,普遍棄權的態度完全不一樣。剛果(金)在安理會還秀了把操作,聯合南非、尼日利亞等國,要求把 "外國干預" 加入制裁名單。
03 結語
扎哈羅娃的諧音梗,對 "人類命運共同體" 理念進行了新的詮釋。當西方沉迷"陣營對抗" 時,中、俄開始帶著非西方國家,嘗試 "去意識形態化" 的解決方案。這背后,是非西方國家開始覺醒,不愿意把主導權再給西方國家,全球權力格局也該變一變了。這大概是One Love的真正含義:大家湊一桌,商量著把世界的事辦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