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報道,應歐洲國家要求,伊朗同意與伊核協議中的英、法、德三個歐洲國家代表舉行新一輪談判。本次副外長級談判將于25日在伊斯坦布爾舉行。
此前歐洲曾對伊朗發出通牒:若達不成協議,將啟動“快速恢復制裁”程序恢復對伊制裁。在此背景下,談判進程引發國際社會廣泛關注。
“有限但重要的杠桿”
本屆伊朗政府已經與伊核協議三個歐洲成員國分別在紐約、日內瓦和伊斯坦布爾等地舉行了四輪談判。此外,伊朗自今年4月以來與美國舉行了五輪間接談判。
但目前,伊朗與西方在若干核心問題上分歧巨大。
美國為首的西方大國希望將伊朗的鈾濃縮活動“歸零”,以盡量減少武器化風險。伊朗則明確拒絕這一要求,表示伊方不尋求發展核武器,但有權和平利用核能,適度開展鈾濃縮活動正是這項權利的一部分。
上月,由于美國一度“下場”轟炸伊朗核設施,伊朗與西方的談判中斷。伊朗還暫停與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合作,相關核查人員離開伊朗。此次伊朗與歐洲三國談判是美國襲伊之后德黑蘭與西方的首次談判。
最大看點在于,伊朗如何應對美歐的施壓。
美國上周與英、法、德會商,同意將8月底設定為伊朗與美國達成核協議的最后期限,否則英法德三國將恢復對伊制裁。
2015年7月,伊朗與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中國和德國達成伊核協議。根據協議,伊朗承諾限制其核計劃,國際社會解除對伊制裁。聯合國安理會隨后通過第2231號決議,對伊核協議加以核可。該決議包含“快速恢復制裁”條款,允許簽署國采取措施應對伊朗的違規行為。
安理會第2231號決議將于今年10月到期。由于啟動“快速恢復制裁”程序需要30天,歐洲方面希望在俄羅斯10月出任安理會輪值主席國之前完成該程序。
分析認為,美國和歐洲官員將該條款視為向伊朗施壓的談判工具,是一個“有限但重要的杠桿”,也是外交努力失敗后的退路。
立場差異巨大
目前來看,談判面臨諸多挑戰。
首先,伊朗與西方立場差異巨大。
伊朗外長阿拉格齊上周指出,歐盟或英法德三國應該擱置“快速恢復制裁”程序等“過時的威脅施壓政策”,并強調任何新一輪談判只有在“對方準備好達成核協議”時才可能展開。
在伊朗看來,是美國單方面退出了伊核協議。而且,歐洲三國也嚴重違反了伊核協議承諾,因此沒有資格采取相關行動。
伊朗警告,如果歐洲啟動“快速恢復制裁”,將意味著歐洲在對抗伊朗方面與美國立場一致,將在伊核問題上完全喪失角色。伊朗必將做出回應。
其次,美國因素的不確定性。
美國雖未直接參與此次伊朗與歐洲三國的談判,但美國對伊政策對談判影響巨大。上周美國與歐洲三國商定施壓伊朗達成核協議的最后期限,可能導致談判節奏被打亂,且伊朗方面對此并不認可,增加了談判破裂的風險。
此外,美國先前對伊朗核設施的襲擊以及持續制裁,使得伊朗對美國心存戒備,也間接影響伊朗與歐洲三國談判的氛圍和結果。
最后,伊核核查問題的復雜性。
由于IAEA核查人員離開伊朗,外界難以評估伊朗核計劃現狀。在談判中,如何重啟核查機制、確保核查的全面性與公正性,將是伊朗與歐洲三國面臨的棘手問題。
伊朗認為重新實施制裁缺乏法律依據,并以退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相威脅,這表明伊朗在核查等問題上不會輕易妥協。
俄提出接管伊朗濃縮鈾?
在伊朗與歐洲三國談判前夕,外界還注意到,俄總統普京20日在克里姆林宮會見了伊朗最高領袖的核問題高級顧問拉里賈尼。
雙方評估了中東局勢及伊核問題。俄方重申致力于穩定中東局勢并政治解決伊核問題的立場。
俄羅斯科學院世界經濟與國際關系研究所國際安全中心首席研究員斯坦尼斯拉夫·伊萬諾夫認為,普京與拉里賈尼的會晤正值伊朗與歐洲三國即將談判之際,是莫斯科對伊朗的道義支持。
伊萬諾夫稱,俄方已提議將伊朗剩余的濃縮鈾運出國進行貧化處理,以便隨后用于核電站。“俄羅斯已準備好提供儲存這些鈾的能力”。
俄羅斯政治研究所所長謝爾蓋·馬爾科夫也持類似立場。他認為,如果伊朗在IAEA的監督下向俄轉移濃縮鈾和離心機,將緩解地區緊張局勢。“這對俄羅斯的經濟也有利,我們將獲得一些用于鈾儲存和濃縮的資金。”
(編輯郵箱:ylq@jfdaily.com)
原標題:《美國襲擊伊朗后,歐洲三國將首次與伊朗“談核”,還下了“最后通牒”》
欄目主編:楊立群 文字編輯:楊立群 題圖來源:新華社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張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