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廣西頻道
實踐團成員與村民一同拔花生。廣西職業師范學院供圖
日前,廣西職業師范學院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暑期“三下鄉”實踐團奔赴欽州市浦北縣,開展以“青春扎根鄉村 共繪振興新篇”為主題的社會實踐活動,引領青年學生在祖國基層上好“行走的思政課”,感受中國式現代化的萬千氣象。
期間,實踐團深入浦北縣龍門鎮、白石水鎮、北通鎮基層一線,通過走訪陳皮產業園,了解陳皮“種植—加工—流通”全產業鏈運作模式;探訪制衣廠,深刻體悟“讓媽媽回家”計劃帶給小鎮千百家庭的幸福;參觀石祖茶園,了解石祖文旅勝地意義,解鎖鄉村旅游振興新路徑;走進良江村,探秘良江村振興路上的“示范答卷”。
7月8日,實踐團的學生們頂著烈日,走進浦北縣北通鎮那新村,參與花生采收與荔枝采摘,以實際行動踐行青年擔當,將“助農”融入基層服務,用勞動傳遞青春溫度。
“課本里的助農是情懷,田間的助農是責任。”實踐團成員張同學表示。村委會工作人員點贊:“這些孩子不僅幫了大忙,更讓年輕人懂了土地的價值。”
7月9日晚,實踐團聯合北通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及鄉村建設綜合保障中心,舉辦“文藝賦能揚新風 移風易俗沁人心”主題晚會。活動以高校專業資源與鄉土文化深度融合為特色,通過雙向互動的文藝形式,既弘揚鄉村傳統美德,又為基層治理注入青春活力。
晚會籌備期間,實踐團成員與鎮村干部深入交流,梳理當地婚喪嫁娶等傳統習俗中的移風易俗需求,并結合大學生文藝特長設計節目。最終呈現的舞臺融合民族團結、非遺傳承與現代藝術主題,形成“高校賦能+鄉村共鳴”的獨特氛圍。
本次晚會是校地協同推進文明實踐的生動實踐,未來雙方將持續探索“文藝+文明實踐”的常態化合作模式,以文化軟實力筑牢鄉村振興的精神根基。
在此次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中,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實踐團以腳步丈量浦北大地,以實干踐行青春使命。未來,他們將持續深化校地合作,把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中積累的經驗轉化為推動鄉村發展的實際行動,讓青春為中國式現代化挺膺擔當,綻放絢麗之花。(鐘小連 楊媛媛)
晚會現場。廣西職業師范學院供圖
實踐團深入基層一線。廣西職業師范學院供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