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扛槍,英雄沖陣,戰斗經驗當然有價值。可真到了百年大仗里頭,拼命的還不如拼產能的,打仗的還得靠開廠子的。從抗戰拼刺刀,到諾曼底靠卡車堆登陸,從二戰炮火連天到今天無人機成群結隊飛,精英能帶一仗,流水線能撐一場戰爭。
誰造得多、誰修得快、誰補得勤,誰就能打到最后。經驗能贏開頭,工業決定結尾。這條規律,在歷史長河里,早就一錘一錘敲出來了。
子彈頂得住,工廠跟不上——抗戰靠命撐不住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中國全面抗戰開始。紙面兵力不少,戰略也有章法,但真打起來問題出在背后——工業根基太薄,產能跟不上仗。
當時中國全國的重工業產值僅占總經濟的14.5%,鋼產量不足70萬噸,軍火、車輛、燃料都要靠進口,連軍裝都得靠縫紉社。國軍武器來源多是拼拼湊湊,有意大利機槍、德國步槍、英式火炮,口徑都對不上,補給更是一鍋粥。
1937年淞滬會戰爆發,蔣介石動用了全國最精銳的70萬兵力,企圖在上海死守不退,贏一場“國際注意力”之戰。結果呢?日軍光海軍就動員了200艘艦艇,陸軍飛機300余架輪番轟炸。國軍第88師死戰四行倉庫,士兵拼盡全力,可到最后彈盡糧絕,守得下街道,守不住城市。
到了1938年武漢會戰,中國投入兵力超過100萬人,是抗戰以來最大規模的一戰,打了四個多月。但問題是,戰斗雖英勇,子彈一半打在這兒,后方生產補不上,只能用命換空間。工業能力遠遠無法支撐消耗強度,前線將士困在戰壕,靠騾馬運補,靠人工修路。
更悲壯的是“長沙大火”,為防日軍推進,1938年11月長沙縱火自焚,全城燒成焦土,40萬人無家可歸。
抗戰勝利靠的確實是人民意志,但打的是士兵的命、民眾的苦、戰略的退,工業沒得撐,全靠硬抗。
工業力量不成體系,戰爭打到后期只會越打越薄。八年抗戰結束,中國軍隊傷亡達321萬人,民眾死傷超3500萬,那份勝利沉甸甸,更多靠意志,而不是產線。
諾曼底不是贏在士兵,是贏在物流
跳轉到1944年6月6日,諾曼底登陸,二戰戰場最激烈的一役開場。表面看,是15萬士兵強行登陸法軍灘頭,背后卻是一個工業巨鯨在推著前線跑。
美國此時已經不是那個“大蕭條窮學生”,而是年產飛機9萬架、坦克5萬輛、火炮12萬門的戰爭工廠。在諾曼底行動前的三個月,每月從大西洋對岸運送450萬噸補給,全靠造得起、運得動、補得上。
登陸前夜,美國士兵人人一套M1加蘭德步槍,外加4日口糧、防水傘包、野戰手冊,平均每人隨身裝備達37公斤,全由流水線統一發放。德軍雖老練,彈藥受限,坦克油料斷檔,精兵孤軍奮戰。美國這邊,飛機每天飛1500架次以上,卡車后頭排著隊進灘頭陣地。
當時德國坦克虎式兇猛,精銳老兵久經沙場,可問題是:一輛虎式造價高昂,3個月才造20輛。對面美軍謝爾曼坦克像卷餅一樣下線,一年就干出5萬輛,隨便打、隨便炸,掉了還能換新的。
連美軍士兵自己都說:“我們是卡車開到柏林的,不是爬著進去的。”
這就是差距,精英部隊有上限,流水線火力沒天花板。打的是仗,拼的是算術題。
諾曼底登陸僅第一天,就完成2.5萬噸物資上岸,相當于一個歐洲中型城市的日常運轉量。而所有后續跟進的橋梁、機場、野戰醫院,全部按工業模塊化提前制造,現場拼裝。
這不是打仗,這是用流水線編排戰爭劇本。從導彈制造到巧克力供應,每一個細節都工業接力完成。
諾曼底不是士兵多,而是工業密度高。經驗值對決系統值,美國贏在后方的發動機不停轉。
無人機能橫掃,靠的不是聰明,是批量
時間跳進2020年,納卡沖突。阿塞拜疆與亞美尼亞圍繞納卡地區爆發激烈沖突。按理說,后者長期駐守,山地防御有利;阿方沒多少實戰經驗,還常年依賴外援。可結果是,戰場一邊倒。
誰扭轉戰局?無人機。
阿塞拜疆動用了從土耳其購入的大量“巴伊拉克塔”TB-2型無人機,進行高頻率巡航和精準打擊。整個戰局不到六周,亞美尼亞損失了上百輛裝甲車、數十個防空陣地、多個雷達站,幾乎都是無人機空襲搞定的。
但TB-2無人機本身沒啥高科技。它飛行速度慢、體積小、造價低,一架不到500萬美元,三天能出廠一批。真正關鍵的是:數量多、成本低、部署快、損毀不心疼。
更重要的是,后端算法、數據鏈、圖像處理全打通,前方偵測、后方分析、遠程打擊,一氣呵成。傳統戰斗經驗跟不上節奏,敵人都還沒露頭,打擊已經開始。
同一時期,中國的裝備研發也悄然變軌。2021年央視公開報道東風導彈流水線全自動化生產場景:從原材料進廠,到導彈出倉,流程僅需72小時,全程無需人工干預。
而在西部戰區實戰演練中,僅用3小時完成四類無人集群部署任務,集結、布控、偵察、打擊一體化完成。
從人工搬炮到數據調度、算法補給,戰爭方式徹底變了。
靠經驗打仗是上一代的事,這一代比的是產量、聯通、更新頻率。誰能在鍵盤上規劃戰場,誰就能在衛星下劃定勝負。
參考資料:
實業始終是強國之基,中國證券報·中證網.2017-07-29
“戰爭是一面鏡子,能夠讓人更好認識和平的珍貴"光明網.2022-07-07
百年戰爭啟示錄:實戰經驗與精英戰士,終究不敵流水線的威力.深度思維.2025-01-13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