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切實引導廣大青年學生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火熱實踐中綻放絢麗之花。2025年7月上旬,在共青團南陽市委的指導下,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水脈國魂,踏尋中線”社會實踐團隊追尋習近平總書記的光輝足跡,赴淅川縣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深刻感悟人民至上、協作共享、艱苦奮斗、創新求精、舍家為國的南水北調精神。
南水北調工程是實現我國水資源優化配置、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戰略性基礎設施。7月4日,實踐隊走進河南南水北調博物館。在“長渠綴珍——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河南段文物保護成果展”展廳,隊員們跟隨講解員系統學習南水北調工程知識,參觀了3000余件珍貴文物,從舊石器時代的砍砸器,到新鄭胡莊韓國王陵出土的編鐘、商代獸面紋青銅鼎。隊員們認真聆聽講解,深刻感受到了南陽歷史文化底蘊的厚重。隨后,實踐隊探訪了南水北調生態文化公園,該公園依托南水北調中線干渠而建,呈現出“水清岸綠、人水和諧”的生態畫卷。
隊員們在河南南水北調博物館跟隨講解員進行參觀學習
隊員們在南水北調干渠渠道實地考察
隨著調研深入,7月5日,實踐隊奔赴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水源地——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重點探訪淅川丹江移民民俗博物館。館內泛黃的移民搬遷文件、磨損的農具、帶補丁的衣物等千余件實物,瞬間將隊員們帶回那段波瀾壯闊的歲月。講解員動情講述淅川移民“舍小家、顧大家”,背井離鄉、重建家園的感人故事,這些故事不僅展現了水利工作者無私奉獻、勇于擔當的精神風貌,更生動詮釋了南水北調精神的價值內核。
隊員們在淅川丹江移民民俗博物館內翻閱文字資料
7月6日,實踐隊來到了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涵養區白河沿岸。隊員們沿著白河開展實地勘探,重點觀測河道水質、兩岸綠化景觀及休閑設施等生態環境與公共空間的建設維護情況。他們深入沿岸社區與居民交流,了解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完成后對當地群眾帶來的發展變化及生態紅利,并借此機會發起了節水倡議,呼吁居民從生活細節入手,如及時修復家庭漏水、合理控制用水時長、循環利用生活用水等,共同守護水資源。
隊員劉禹軒向當地居民普及南水北調相關知識
社會實踐是引領青年學生深入社會、了解國情、錘煉意志、增長才干的重要途徑,通過此次社會實踐,不僅能夠幫助青年學子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激發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促使他們積極投身社會建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青春力量。下一步,團市委將持續推動社會實踐活動深入開展,為青年學生搭建更廣闊的成長舞臺,引導更多南陽籍大學生認識家鄉、熱愛家鄉、服務家鄉,為南陽高質量發展匯聚青年力量。
?來源丨共青團南陽市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