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P-8I反潛巡邏機
據《印度防務》的最新消息,印度海軍原計劃從美國增購6架P-8I“波塞冬海神”反潛巡邏機。但這次美方突然將報價提高50%,大大超出印度海軍預算,導致該項目前景變得十分復雜。
根據美國波音公司的最新報價,這6架P-8I售價高達36億美元,比印度此前采購的12架P-8I(基于美國自用的P-8A型)的總成本還要高出不少。美國方面的說法是,此次價格大幅上漲歸因于全球供應鏈中斷和生產成本上升,并且在這一價格立場上幾乎沒有表現出任何讓步的意思。
一句話,你愛買不買。
《印度防務》透露,“這一局面使印度政府面臨艱難抉擇:要么承擔高額成本以滿足印度海軍的戰略需求,要么減少采購數量”。據報道,印度方面正在討論將采購數量從最初的6架縮減為5架,即便如此,其超出溢價部分仍然讓印度海軍預算吃緊。
目前印度海軍共裝備12架P-8I反潛巡邏機,自2013年服役以來,印度海軍對這批飛機的性能和表現十分滿意。筆者需要強調的是,這批飛機后勤和服務都是由波音公司直接負責。
印度海軍今年一月一口氣服役三艘軍艦
這批P-8I現部署于印度泰米爾納德邦的拉賈里海軍航空基地(針對東印度洋和亞太方向)和果阿的漢莎海軍航空基地(針對阿拉伯海、紅海方向),累計飛行時間已超過4萬小時。
P-8I巡邏機是美國波音公司為印度海軍制造的P-8A“海神”改進型號——雖然部分設備與美國不同,但這筆訂單算是比較良心(價格并不良心,售價遠超美國出售給其他盟友的),因為為了能打開印度市場,美國基本沒有太多縮水其性能。并愿意幫助在該型巡邏機上集成印度國產中程艦載反艦導彈(NASM-MR)和部分電子設備。
其平臺采用波音737,具備反潛 、反艦以及情報偵察功能,可以攜帶MK-54魚雷、魚叉反艦導彈和其它武器,以及投擲和管理聲納浮標,能與例如MQ-4C在內的海上無人機聯合協同作戰。
該型巡邏機除了美國、印度以外,澳大利亞、英國、挪威、新西蘭、韓國、德國和加拿大等多國已經裝備或正在采購。
《印度防務》在其報道中說得很明白,印度海軍就是指望P-8I來對付中國海軍,尤其潛艇在印度洋的活動情況。畢竟巴基斯坦海軍規模十分有限,現有P-8I機隊可以輕松的應對巴基斯坦海軍潛艇的部署。
不過隨著巴基斯坦即將服役中國新型的元級AIP常規動力潛艇(孟加拉國有可能也會采購中國潛艇)和中國海軍在印度洋的航跡增多,印度P-8I機隊未來可能會力不從心,于是催生了這次新增訂單。
印度海軍一直明確表示,至少需要總數達到18架P-8I,才能實現對其重點海洋區域的全面覆蓋。這一需求在2023年蘇聯制造的伊爾-38“海龍”巡邏機正式退役后變得更加迫切。伊爾-38服役長達46年,而新采購的6架P-8I正是用于填補由其退役帶來的作戰能力缺口。
此次追加采購計劃早在2021年便獲得了美國國務院的批準,當時估算成本為24.2億美元。然而,印度國防部此前因價格過高及“自力更生的印度”(Aatmanirbhar Bharat)倡議——優先發展本土國防制造業——而暫停了采購——其實這是借口,因為印度并不具備研發國產反潛巡邏機的能力。
大家明白了吧?印度因其一貫“貪小便宜”和戰略“短視”才是造成美國“宰客”的關鍵原因。為了和美國砍價,在價格勉強算是“便宜”的時候不提早下手,自以為手段高明,結果美國人不吃你那一套。時隔四年后再想買?晚了。
尤其美國深知印度的反潛需求十分迫切,于是才表現出文章開頭提到的“沒有任何讓步的空間”。
關鍵在于,這個價格可能未來還會漲,事實上波音公司也沒完全說謊:稀土獲取困難、美國大幅提高關稅、生產力大幅下滑等都是造成美國武器裝備成本上漲的主要原因。
當然,一下子貴這么多肯定也不只是制造成本上漲帶來的,遇到印度這種客戶,美國很難控制自己不宰客的沖動。
為了說服美國降價,印度還表示愿意額外采購美國“神劍(Excalibur)”精確制導炮彈在內的其他武器。但顯然這些條件沒能打動美國,尤其是波音公司。
盡管波音公司現在是印度裔CEO掌權,波音此前還加大了對印度的投資,包括建立印度波音客機零配件工廠、推銷F-21(F-16印度版)戰斗機等。但近期由于印度航空一架波音787客機出現嚴重空難,再次重創波音客機的全球口碑。面對事故,印度官方和波音公司各執一詞,鬧得并不愉快。
根據路透社在7月14日的最新消息,波音公司確認飛機上的燃料開關鎖是安全的, 而6月12日印度飛機事故調查局 (AAIB)在其初步報告中把責任歸咎于此。
印度墜機事故現場
一定程度上,印度政府和波音公司因為客機墜機事件導致關系不睦。
所以現在印度海軍對此非常頭疼,因為印度海軍預算實在緊張,根本沒有額外的預算空間來支持此次采購。
《印度防務》承認,就在此時,印度還在同時推進其他多個高額國防項目,例如最近與法國簽署的26架“陣風”艦載戰斗機采購協議;剛剛確定的潛艇采購計劃(法國“魷魚”級潛艇印度本土建造版),這還不包括印度國產核潛艇、印度新型驅逐艦建造等多個重大海軍軍事裝備采購案。
雖然這些大型軍備項目有外購、有國產,但價格無一不是向西方武器價格看齊。
而就目前來看,印度最終妥協的可能性更大,“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只是印度這種莫名其妙、自以為是的“軍備競賽”,最終拖累的只會是印度自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