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建福
衡陽市中級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
促進民營經濟持續、健康、高質量發展,是國家長期堅持的重大方針政策。民營經濟組織及其經營者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以及經營自主權等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人民法院要切實發揮審判職能,堅持和落實“兩個毫不動搖”,在深刻領會民營經濟促進法條文的基礎上找準著力點和切入點,提升司法服務保障水平,促進民營經濟在法治軌道上高質量發展。
聚焦穩市場促競爭,營造公平有序的營商環境
保護和促進公平競爭是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的前提。對人民法院而言,這既是審判責任、法治責任,更是政治責任。
把維護市場公平競爭扛在肩上。堅持從維護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的角度出發,扎實開展規范涉企執法司法專項行動,依法嚴懲貸款詐騙、操縱市場等危害金融市場秩序和串通投標、非法經營等破壞市場經濟秩序的犯罪行為,著力防止和糾正以行政、刑事手段干預經濟糾紛,監督糾治趨利性執法、“小過重罰”等問題,以公正高效權威的司法審判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
把加強產權司法保護抓在手上。強化穿透式審判思維運用,與時俱進提升專業審判能力,在充分查明案件事實的基礎上準確適用法律,既要防止不法分子利用虛假訴訟等方式牟取不法利益,又要合理適用財產保全和司法強制措施,保護企業合法生產經營活動。準確界定涉案財產,建立完善涉企執法司法負面清單,嚴格規范相關程序,不得追繳、沒收涉案單位的合法財產、與犯罪無關的財產及孳息。
把促進要素市場化配置落到實處。堅決糾治市場分割、行業壁壘、地緣保護、“以大欺小”等不正當競爭和壟斷行為,打通內循環堵點,破除各類市場主體公平競爭障礙,促進生產要素自由有序流動,增強市場經濟韌性。對照世界銀行營商環境新評估體系,聚焦提升“促進市場競爭”的公共服務效率,發揮破產審判積極拯救和及時出清雙重作用,創新“府院聯動+公益清算”等舉措,“一攬子”解決稅務稽查、證照變更、信用修復等問題,推動預重整、中小微企業快速重整等規范性文件落實到位,優化市場資源配置。
聚力穩企業促效益,筑牢平等保護的司法基石
平等保護是法治的核心要義。只有瞄準企業發展所需發揮法治護航作用,才能不斷將政策紅利、司法善意轉化為發展效益。
在做強涉企糾紛化解上用力。堅定站穩市場主體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的立場,依法懲治損害民營企業家合法權益、危害民營企業發展的違法行為,妥善審理行刑銜接、刑民交叉等案件,以“求極致”的態度尋找“最優解”,切實維護民營經濟組織及其他市場主體的合法權益。堅持“抓前端、治未病”,借助“總對總”訴調對接機制、綜治中心規范建設等,將訴調對接的“調”向前延伸,健全調解、復議、仲裁同審判相銜接的工作機制,形成“政+法+社”協同發力的多元解紛生態,推動一次性實質化解矛盾。
在破解企業涉訴難題上著力。持續更新審判理念,切實把民營經濟促進法的基本原則、價值取向和政策導向落實到審判執行工作中,著力破解企業“立案難”“要賬難”“執行難”等問題。嚴格落實立案登記制,防止擴張管轄、人為制造異地管轄等“爭”管轄和“推”管轄情況的發生。用好“以保促執”、交叉執行等方式,持續推進中小企業“逃廢債”清積行動。堅持善意文明司法,在辦案進程中嚴防“久拖”,嚴禁超權限、超范圍、超數額、超時限執行,依法最大限度降低訴訟對企業生產經營的負面影響,謹防“案件辦了、企業垮了”。
在優化法治服務供給上發力。進一步暢通民營企業問題反映渠道,打造“開門普法+送法入企”雙向適配模式,利用法院開放日邀請民營企業家代表旁聽案件審理,聯合市工商聯、邀請代表委員深入中小企業“把脈問診”,開展“法治體檢”,開出法律風險診斷書,助力解決民營企業發展中的困難和問題。強化“一個案例勝過一打文件”理念,充分利用各類媒體資源開設普法專欄,打造“出圈”作品,講好促推民營經濟發展的法院故事,持續擴大法治影響力、引導力。
聚勢穩預期促發展,為新質生產力發展注入法治動能
在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人民法院要更好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
保護知識產權創新驅動發展。持續推進知識產權審判“三合一”改革,深化知識產權刑事附帶民事訴訟運用,加強民事案件調解,落實全面保護。持續開展知識產權“高質量·嚴保護”專項行動,建立完善關聯案件信息披露制度,依法嚴懲惡意維權、重復訴訟等擾亂創新秩序的行為,綜合運用比例原則確定懲罰性賠償倍數。探索“示范裁判+類案調解”機制,定期發布知識產權保護典型案例,促推涉企知識產權糾紛公正高效化解。
傳遞綠色低碳價值帶動發展。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民法典的綠色原則融入涉企個案裁判中,正確處理好懲罰性賠償、刑事罰金、行政罰款的關系,加強以技術節能改造履行生態環境民事損害賠償責任等方式運用,以司法裁判引導市場主體、社會公眾增強環保意識。用好用活司法建議、白皮書,倡導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發展,依法鼓勵、支持企業拓展綠色融資渠道,做實司法審判“后半篇文章”。
加強科技賦能司法推動發展。以全國法院“一張網”建設為契機,提高數字化司法產品運用的理論水平和實踐技能,常態化開展條線數據會商,以數據可視化抓審判弱項、補能力短板,提升審判質效和公信力。發揮“庫網融合”效能,有針對性地開展對下指導,促進涉企案件法律適用和裁判尺度統一,打造人工智能、生物醫藥、平臺算法等新型、復雜案件精品,以司法的穩定性助力民營企業安心發展。
來源:法治日報
編輯:夭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