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筑牢鐵規矩
堅守硬杠杠
主題演講
編者按
為進一步加強法院作風建設,以優良的作風護航新時代審判工作高質量發展,7月10日上午,西寧中院舉辦“筑牢鐵規矩 堅守硬杠杠”慶祝建黨104周年暨作風建設主題演講活動。現對演講作品予以展播,讓我們一同傾聽源自崗位實踐的青春之聲,感受赤誠之心和熾熱的法治情懷。。。。。。
演講者: 楊 燕
西寧中院環資庭法官
我是環境資源審判庭法官楊燕,今天我以“筑牢鐵規矩,堅守硬杠杠”為主題,與大家共同探討在環境資源審判崗位上,如何深入學習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切實守規矩、守底線。
以總書記囑托為動力
時刻謹記三個“最大”省情定位
我的家鄉青海,這片被譽為“中華水塔”的高原凈土,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習近平總書記對青海作出“三個最大”的省情定位——最大的價值在生態、最大的責任在生態、最大的潛力也在生態,這是對青海的深切關懷,更是賦予我們沉甸甸的責任。身為青海環境資源審判庭的法官,我們手中的法槌不僅決定著一個個案件的走向,更關系著青海生態環境的保護與未來,守規矩、守底線是我們履行使命的基石。
以“鐵規矩”為鏡
照清環境司法的初心底色
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是新時代共產黨人的作風準則,它如同一把標尺,丈量著我們的行為;又似一面鏡子,映照出我們的作風。其核心要義,在于以“嚴”的標準、“實”的作風筑牢紀律防線。對環境資源審判法官而言,“鐵規矩”首先是對法治信仰的絕對忠誠,對公正司法的堅守。所以我們辦理的每一起案件,無論是污染防治糾紛,還是生態修復執行,都必須以法律法規為根本遵循,絕不讓“人情案”“關系案”動搖裁判的天平。
以“硬杠杠”為尺
量準生態保護的司法刻度
環境資源審判的“硬杠杠”,本質是對生態紅線的司法守護。中央八項規定精神要求求真務實,落實到我們崗位上,就是要在裁判中杜絕“和稀泥”“走過場”,以“零容忍”態度對待破壞生態的行為。要嚴格按照法律程序,全面審查證據,最終依法作出公正判決,讓違法者受到應有的懲處。這不僅是對法律的尊重,更是對青海生態環境的守護。只有嚴守公正司法這條規矩底線,才能讓每一份判決都經得起法律和歷史的檢驗,才能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以“守規矩”為筆
書寫司法為民的時代答卷
在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過程中,我常思考:環境資源審判法官的“規矩”是什么?是庭審中對證據的嚴謹審查,是裁判文書中對生態倫理的闡釋,更是面對誘惑時那句“我是法官,更是生態守護者”的堅定回答。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落腳點是為民服務,環境資源審判的終極目標,也是讓群眾在每一個案件中感受到司法助力生態環境保護的信心和決心。守規矩、守底線,不是為了“獨善其身”,而是為了讓司法公信力成為守護生態的堅強后盾。當我們在每一起案件中都做到“程序無瑕疵、裁判無偏私、執行無拖延”,就能讓中央八項規定精神轉化為看得見的“生態正義”——讓污染者付出代價,讓修復者得到激勵,讓群眾共享藍天白云、清水綠岸。
同志們,生態環境保護是“國之大者”,環境資源審判是守護這一“大者”的法治利器。讓我們以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為指引,把“鐵規矩”刻在心里,把“硬杠杠”扛在肩上,用清正廉潔的司法作風、嚴謹務實的審判態度,為筑牢生態安全屏障、建設美麗中國交出一份經得起歷史和人民檢驗的司法答卷!
來源:新聞處
編輯:苗 艷
審核:馮 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