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海地王來得太快,就像龍卷風。
在當前周邊成交價9萬多-10萬出頭/平的情況下,前海桂灣新宅地直接拍出8.4萬/平樓面價。
這標志著,繼杭州和上海后,輪到深圳開始暴力拉升房價了。
01
昨天下午,深圳新單價地王誕生——
經過長達158輪的激烈爭奪,前海桂灣宅地最終被招商以21.55億收入囊中,溢價率86.1%,其84180元/平的綜合樓面價,刷新了2015年寶安尖崗山地塊79907元/平的宅地樓面價紀錄。
成為深圳首宗單價8萬+地王。
本次參拍的12家房企,都是國家隊陣容:中海、保利、華潤、招商、越秀、建發、金茂、綠城、華發、中建、中鐵,以及天健深業聯合體。
占地8287.15平方米,規劃建面25600平方米,容積率3.1,限高80米,是前海近年出讓宅地中密度最低的宅地。
地塊面積小了點,但位置不錯,在前海桂灣片區,能看到一定的海景及摩天輪景觀,又是純居住宅地,無70/90戶型、商品房售價限制,開發商自由度很高。
就片區來說,桂灣近年供應稀缺,上一次出讓居住用地還是2021年,其項目深業云海灣,當時成交樓面價41255元/平,毛坯限價9.2萬/平。
時隔四年,前海土拍樓面價上到8.4萬,不管未來售價能賣到多少錢,當下而言都有提振市場信心的作用。
02
今年的深圳土地市場,有幾個共性:
1、小地塊為主
今年以來,深圳共賣了5塊宅地,總成交額108億,平均每塊地攬金20億左右。
地塊小、總價不高,正好是開發商喜歡的類型。因為能讓他們迅速動工和入市、盡快回款,銷售壓力也小。
像昨天出讓的前海桂灣宅地,下午剛拿完地,晚上開發商就宣布正式動工,再一次刷新深圳速度。
2、擁抱改善
今年深圳土地市場,延續了去年的土拍思路,大部分地塊都是區域中比較好的位置,把樓面價抬得高高的,然后去蓋改善或豪宅。換句話說,這些新房項目,很多一開始就不是給剛需客準備的。
因為目前深圳的剛需房太多了,老的,新的,遠的,近的,還有各種保障房,整體供大于求。而在改善市場,優質的選擇不是太多,而是太少。
3、容積率普降
深圳今年的住宅地塊容積率基本控制在3左右,而之前的住宅容積率動輒5以上,對新購房者來說,整體舒適度會有所提升。
03
剛需、改善和豪宅的分層現象,其實是由不同群體的收入差距導致的。
過去幾十年,中國經濟高速增長,不少人靠做生意、買房翻了身,但現在通過買房實現階層跨越的通道已經越來越窄。
現在還能看到有人賣剛需房換改善房、賣改善房換豪宅,但這波置換潮過去后,跨階層買房會越來越難。
很可能你現在住哪類小區,孩子將來還得住這類小區。別覺得不可思議,這些都是發達城市已經走過的路,一河之隔的香港就是如此。
對處于社會階層交界處的人而言,不上不下的,往往在兩個階層中都難以找到充分的歸屬感。
現在的選擇就尤為重要,它將直接決定個人資產的未來變遷。畢竟,不同層級的房產,其價格邏輯和市場表現存在著顯著的差異。
越到后面,向上置換的通道就越窄。
普通人能做的,就是不斷努力尋求向上的機會與空間。
包括換城市、換板塊、換產品,掌握的稀缺資源越多,未來對抗風險性的能力就越強。
說白了就是給自己多攢點硬通貨,等以后社會階層固化嚴重了,這些才是保命符。好比游戲里打怪升級,現在不多攢點裝備,后面關卡更難打。
04
對比其他核心城市地王頻出,深圳目前賣地還算溫和,不過接下來也會陸續出讓一些更好的地塊、蓋更多的改善和豪宅。
過去幾年房價調整,本意是想讓更多人買得起房,結果發現大家反而不開心,沒買房的怕跌不敢買;有房的資產縮水,經濟也受影響。
現在政策要做的,就是把這“浪費掉”的幾年拉回來,讓核心區的房價回到曾經的高點。只有房價穩住甚至上漲,才能帶動消費和經濟。
現在管理者有更重要的目標,發展經濟需要錢,必須讓市場活躍起來。
政府有意通過拉升優質地塊價格,重塑新房價格梯隊,從而激活并帶動整個樓市的預期和流動性。
當新房價格被一塊塊“地王”抬高,二手房市場的性價比優勢和流動性機會將愈發凸顯。現在,是時候重新審視你的資產配置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