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新中國已經成立了近76年。但臺灣的統一問題,無疑仍是中華兒女無法釋懷的痛。雖然這數十年來兩岸人民都竭盡全力,但臺灣問題目前仍然未能完全解決。
實際上在新中國成立初期,黨中央并非沒有全力推進解放臺灣的進程。而當時無數解放軍將士枕戈待旦,隨時準備踏上解放臺灣的征程。
但一名叛徒的出現,成為了導致當時臺灣難以被解放的關鍵人物。如若不是此人的背叛,恐怕臺灣問題不會至今仍懸而未決。而是會在數十年前,就已經實現全國的徹底解放。
長征英雄的墮落
1934年深秋,26歲的蔡孝乾背著行囊踏上長征路,成為四萬紅軍中唯一的臺灣人。當隊伍翻越夾金山時,他因凍傷被戰友輪流攙扶前行。
甚至在過草地時,他仍在無比兇險的情況下把最后半塊青稘面讓給傷員。這些閃光時刻,讓他贏得“臺籍硬漢”的美譽,更被委以中央蘇區政治部敵工部長重任。
解放戰爭爆發后的1946年7月,當蔡孝乾以“老鄭”之名秘密返臺時,肩扛我黨在臺最高情報中樞使命。
初期戰績確實耀眼:三年間發展黨員1300人,建立基隆碼頭、鐵路局等16個秘密支部,滲透進國民黨國防部參謀本部。
在他的努力下,國民黨的中將參謀次長吳石成為核心內線。甚至就連蔣介石官邸的會議記錄,都能三天內傳回大陸。
但十里洋場的臺北迅速腐蝕了這位老革命:沉迷于高檔的西餐廳當中。單他一個人單月的餐費,就抵二十名黨員的生活費。
最令人感到憤怒的,莫過于這名為革命奉獻熱血的戰士迷上自己年僅14歲小姨子馬雯娟。甚至不惜為此斥重金,租下陽明山別墅金屋藏嬌。
當手下黨員多次向華東局報告“老鄭生活奢靡”,得到的回復竟是“特殊人才特殊對待”。當革命理想讓位于物欲洪流,崩塌只待一粒火星。
1949年12月,基隆中學校長鐘浩東在老虎凳酷刑中恍惚吐出“老鄭”二字。保密局特務谷正文如獲至寶,在臺北布下78個監控點。
第二年的1月6日,蔡孝乾在情婦住處落網。這位經歷過雪山草地的老戰士初始尚存氣節,甚至借吃牛排之機成功脫逃。
可當他藏身彰化農家時,卻因難忍粗茶淡飯,冒險進城吃西餐再度被捕。這次,谷正文祭出致命殺招:讓梳妝精致的馬雯娟捧著紅酒走進牢房。
“招供就讓你倆團聚。”特務的低語擊潰最后防線。蔡孝乾顫抖著寫下438人名單,連吳石將軍的代號“吳次長”也赫然在列。
更荒唐的是,他為保情婦安全,竟要求吳石為其辦理出境通行證。正是這張蓋著“國防部”大印的證件,讓吳石將軍徹底暴露。
七晝夜的煎熬,葬送了整個臺灣地下組織:多達1800名黨員被捕,其中400余人遭槍決;朱楓吞金自盡被救回,受盡酷刑后犧牲。
寄希望于兩岸統一的吳石將軍,竟在獄中被打瞎左眼。但在臨刑之前,吳石將軍仍血書“臺灣必歸”。而此刻的叛徒,正摟著情婦在圓山飯店品嘗神戶牛排。
臺海戰局的歷史拐點
1950年3月的福建沿海,粟裕大將凝視沙盤上密密麻麻的船模。三野12個軍50萬大軍完成集結,2000余艘登陸艇在廈門港排出十里長龍。
按原計劃,4月15日將發起總攻。已經背叛的蔡孝乾曾親自建議此時“臺島季風最弱,潮汐最利登陸”。
而吳石將軍最后傳回的三份絕密情報顯示:臺軍主力12個師集中在高雄左營;基隆要塞彈藥儲備僅夠48小時激戰。而臺中清泉崗機場的油料存量,不足三日用量。
這本可讓解放軍實施“北線突破、中心開花”的精準打擊。但隨著名單泄露,國民黨一周內實施全島大搜捕,地下情報網徹底癱瘓。
而6月份朝鮮戰爭爆發,美國第七艦隊開進臺海;蔣介石緊急調回駐金門精銳部隊。美軍的147架F-86佩刀戰機,也在此時進駐桃園機場。
這一系列知名變故,無疑代表著戰略窗口的關閉。面對武裝到牙齒的美蔣聯軍,攻臺計劃被迫永久擱置。毛主席晚年仍扼腕:“若吳石情報網尚在,何至于此!”
馬場町刑場的槍聲格外刺耳。1950年6月10日,吳石將軍整好囚衣,寫下絕命詩:“憑將一掬丹心在,泉下嗟堪對我翁。”
子彈穿透胸膛時,吳石將軍仍面朝西北故土的方向。包括身中七彈仍挺立的朱楓以及高呼“新中國萬歲”的陳寶倉在內,無數烈士與吳石將軍并肩赴死。
而刑場百米外的蔡孝乾,正接受蔣介石親授少將軍銜。他在電視鏡頭前污蔑烈士“被共產主義洗腦”,甚至編纂《中共在臺地下活動》手冊助紂為虐。
最終在2000年,吳石將軍的骨灰歸葬北京福田公墓,漢白玉墓碑刻著“隱秘忠魂垂青史”。朱楓烈士的遺骸也在2010年,自臺北六張犁尋回,覆蓋黨旗安葬寧波鎮海。
反觀叛徒蔡孝乾病逝臺灣時,國民黨機關報僅刊三行訃告,墓地荒草沒膝。當北京西山無名英雄廣場落成,花崗巖浮雕上吳石的目光穿越海峽。那眼神里沒有仇恨,只有未竟的遺憾。
回望這場浩劫,最痛徹的不是背叛本身,而是救命警報被漠視:1947年時候上海聯絡員密報蔡“沉迷百樂門舞廳”,但當時的華東局僅發函告誡。
周恩來總理彌留之際對秘書喃喃:“不要忘記臺灣的老朋友”。他的骨灰在人民大會堂臺灣廳停放整夜,最終撒向海河。或許有一縷已飄至基隆港,替蔡孝乾完成了他背棄的初心。
如今走進國家安全教育館,蔡孝乾案作為反間諜經典教案被永久陳列:吳石將軍血染的絕命詩,曾為了我國人民對他的悼念。
當年輕父母帶著孩子在無名英雄碑前獻花,當金門漁民與大陸船隊共撒同一片漁網,這些平凡的瞬間都在訴說:背叛者或許能篡改一時的人生劇本,但永遠無法阻擋一個民族走向團圓的歷史洪流。
參考資料:
《變節者蔡孝乾:若未被捕招供 臺灣或已解放》——鳳凰網衛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