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風問題的核心是黨同人民群眾的關系問題。延安時期是中國共產黨發展史上極其重要的階段。面對內憂外患、生存發展的嚴峻考驗,黨開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作風建設,不僅為奪取革命勝利奠定了堅實的群眾基礎,更留下了永放光芒的寶貴經驗——“延安作風”。“延安作風”的核心就是通過持之以恒、切中要害的作風建設,實現并鞏固黨與人民群眾的魚水深情。
一場從思想到行動的深刻革命
延安時期的作風建設并非空洞的口號,而是一場觸及靈魂、改變行為的深刻革命,其核心舉措包括:
通過理論武裝與思想整風確立優良作風。延安整風運動是延安作風建設的標志性事件。反對主觀主義以整頓學風,反對宗派主義以整頓黨風,反對黨八股以整頓文風。通過系統學習馬列主義著作、黨的文件,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徹底清算教條主義、經驗主義等脫離實際、脫離群眾的錯誤思想根源,使全黨深刻認識到“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重要性,實事求是的觀念開始深入人心。毛澤東發表《為人民服務》《紀念白求恩》等著作,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確立為黨的根本宗旨,內化為每個黨員的價值追求和行為準則。
反對官僚主義與形式主義,進一步祛除作風問題頑疾。實行精兵簡政,裁減冗員,簡化機構,提高效率,減輕人民負擔,直接回應了群眾對“衙門作風”的厭惡。大力提倡調查研究,先后發布《中共中央關于調查研究的決定》《中央書記處關于檢查調查研究決定執行程度的通知》等,明確指出“調查研究決定是反對主觀主義的重要指示”。毛澤東還在《〈農村調查〉的序言和跋》中系統闡述了調查研究的方法和步驟,要求黨員干部“放下臭架子,甘當小學生”,拜群眾為師。反對空話套話、裝腔作勢的文風,提倡新鮮活潑、為中國老百姓所喜聞樂見的語言和表達方式,使黨的宣傳和文件更易于被群眾理解和接受。
不斷豐富作風建設實踐載體,密切聯系群眾見行見效。以大生產運動(如南泥灣墾荒)等厚植黨群、干群情感。面對經濟封鎖,黨號召“自己動手,豐衣足食”,毛澤東、朱德等領導人帶頭參加勞動,黨政軍民學共同投入生產,不僅克服了物質困難,更在共同勞動中加深了與群眾的感情。以“三三制”政權等暢通民意表達。在抗日民主政權中,共產黨員、黨外進步分子、中間派各占三分之一。這不僅是統一戰線政策,更是尊重民意、傾聽不同聲音、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制度體現,增強了政權的包容性和代表性。不僅如此,延安時期還通過參議會、群眾團體、信訪接待等方式,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和批評,建立暢通的溝通渠道;以切實改善民生贏得民心支持。延安時期要求黨員干部認真研究群眾的“耕牛、農具、種子、肥料……合作社、變工隊、運輸隊、紡織業、畜牧業、鹽業等等重要問題”,關心群眾疾苦,切實解決群眾的生產生活困難。例如,推廣衛生運動、開展識字掃盲等。
以艱苦奮斗與廉潔自律的作風建設,塑造新型政黨形象。延安時期,黨內上下倡導勤儉節約,在極端困難條件下,黨員干部帶頭節衣縮食,毛澤東穿補丁衣服、周恩來紡線等故事廣為流傳。延安時期還制定了嚴格的紀律規定,對貪污腐化、以權謀私、侵害群眾利益的行為進行嚴厲懲處,以嚴明的紀律為優良作風提供堅強保障,進而樹立了清廉樸素、與群眾同甘共苦的新型政黨形象。
優良作風塑造了嶄新的政黨形象
毛澤東同志曾指出:“只要我們黨的作風完全正派了,全國人民就會跟我們學。……這樣就會影響全民族。”延安作風建設的系列實踐產生了巨大的政治和社會效應。群眾真切感受到共產黨是真心實意為大家謀利益的,“只見公仆不見官”成為延安的真實寫照。“延安作風”為黨贏得了人民的衷心擁護與支持。“母親叫兒打東洋,妻子送郎上戰場”,人民踴躍參軍支前,成為革命事業最堅實的靠山。美國記者斯諾在《西行漫記》中對此有生動描述。通過整風和生產實踐,培養了一大批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勇于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優秀干部,為革命和建設儲備了骨干力量。作風建設不僅鍛造了高素質的干部隊伍,更為增強黨的凝聚力戰斗力奠定了堅實基礎。延安的優良作風塑造了嶄新的政黨形象,與當時國民黨統治區的腐敗、官僚、脫離群眾形成鮮明對比,延安成為進步青年和愛國人士向往的“圣地”。
可以說,“延安作風”打敗“西安作風”的關鍵就在于:通過一場深刻而全面的作風建設革命,中國共產黨在延安時期成功地將自己植根于人民群眾的沃土之中,贏得了民心,凝聚了力量。思想統一、作風優良、團結一致的黨,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展現出強大的生命力和戰斗力,領導人民走向勝利。
密切黨群關系是永恒課題
經歷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全面從嚴治黨與自我革命,中國共產黨更加堅強有力,但黨內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之風仍較突出,部分黨員干部缺乏擔當,滋生腐敗的土壤依然存在,延安時期以作風建設密切黨群關系的成功經驗,為我們今天加強作風建設、鞏固黨的執政根基提供了深刻的啟示。
加強作風建設是密切黨同人民群眾關系的重要法寶,必須持續用力、久久為功。密切黨群關系是永恒的課題,必須常抓不懈。脫離群眾的危險長期存在,官僚主義、形式主義、享樂主義、奢靡之風等頑疾具有反復性,必須始終保持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的政治清醒。作風建設的核心是堅持人民至上。作風建設必須始終站穩人民立場,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落實到制定政策、推動工作、檢驗成效的全過程。任何決策和行動都要以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為根本標準,須臾不得偏離。作風建設的關鍵在于為群眾解決實際問題。作風建設不能空對空,必須聚焦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切實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要讓群眾從作風建設中得到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領導干部帶頭是作風建設的風向標。必須堅持以上率下,發揮“關鍵少數”的示范引領作用,積極營造健康的政治生態,為密切黨群、干群關系提供豐厚土壤。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作風關系黨的形象,關系人心向背,關系黨的生死存亡。”延安作風歷史地證實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這個論斷,同時也雄辯地說明:作風正則人心齊,人心齊則事業興。延安時期作風建設中所鍛造的以“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批評與自我批評”為核心的“延安作風”,是黨的寶貴精神財富,更是在新征程上實現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力量源泉。
(作者分別為上海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兼職博導、上海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高校中國共產黨偉大建黨精神研究中心上海大學分中心研究員)
原標題:《“延安作風”何以永放光芒》
欄目主編:楊逸淇 文字編輯:于穎
來源:作者:李國娟 趙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