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国产精品欲av蜜臀,可以直接免费观看的AV网站,gogogo高清免费完整版,啊灬啊灬啊灬免费毛片

網易首頁 > 網易號 > 正文 申請入駐

浙江日報專訪鄭津洋院士:“雙碳”變革中,浙江如何練好“氫功”

0
分享至



專家簡介:


鄭津洋,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氫能研究院院長、博士生導師,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首席科學家,浙江省特級專家,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際氫能協會規范標準專委會主席,國際標準化組織氫技術委員會(ISO/TC 197)特別顧問,全國氫能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省部級科技一等獎6項。

“雙碳”變革中,浙江如何練好“氫功”

——訪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氫能協會規范標準專委會主席鄭津洋

2025年是《巴黎協定》達成10周年,也是中國提出碳達峰、碳中和目標5周年。作為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能源是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的主戰場。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是我國能源革命的主攻方向。”如何理解能源轉型的重要性,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有哪些著力點,氫能作為助推經濟綠色低碳轉型的引擎之一有哪些優勢,在發展氫能產業上浙江又該如何發力?為此,浙江日報記者近日在浙江省科學技術協會主辦,三門縣委、縣政府承辦的“之江院士講壇”上,采訪了中國工程院院士鄭津洋。

能源轉型是我們自己要做且必須做的事

記者: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創造性地提出“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在此指引下,我國能源轉型取得了哪些重要成就?對于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來說,能源轉型為何如此重要?

鄭津洋:自從人類文明誕生以來,如何探索利用新能源以及開發新的能源應用技術,始終是推進文明進步的關鍵一環。大約50萬年前,直立人學會了控制和利用火,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意義重大的能源進步。自此,人類先后開發和利用了煤炭、石油、天然氣、水力、太陽能、風力等能源,每一次新能源的開發利用和技術突破,都極大地促進了生產力的提高和文明的進步。

尤其是近代以來,能源對于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的影響愈加明顯。比如,18世紀的英國就憑借豐富的煤炭資源,生發了近代史上最重要的能源革命,發明和應用了高效利用煤炭的蒸汽機,推動人類社會進入工業文明時代;19世紀末,內燃機、汽車工業興起,石油成為“工業血液”,加之電力的廣泛使用,人類進入了第二次工業革命。那些能源豐富及能源技術創新領先的國家和地區,其經濟增長速度往往更快。

化石能源在成為推進人類經濟社會發展引擎的同時,也帶來了資源枯竭、氣候變化、地緣政治沖突等問題。世界氣象組織發布的報告顯示,近幾十年來,西南太平洋的海平面上升幅度和海洋表面溫度增幅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極端高溫、特大暴雨這類極端天氣事件,呈現大幅增長態勢。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推動能源綠色轉型勢在必行。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即能源消費革命、能源供給革命、能源技術革命、能源體制革命,全方位加強國際合作,旨在實現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夯實基礎。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在能源領域取得了長足進步,逐步構建起囊括煤炭、石油、天然氣、核能、水電、風能、太陽能等多元能源的供給體系,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產國和消費國。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對能源高質量發展提出新要求,致力于大力提升非化石能源的可靠替代能力,同時發揮化石能源的支撐調節作用,加快構建多元清潔、安全韌性的能源供給新體系。

截至2023年底,我國風電、光伏發電裝機規模較10年前增長了10倍,清潔能源發電裝機占比達到58.2%,且新增清潔能源發電量在全社會用電增量中的占比超過一半。在“雙碳”目標的引領下,“十四五”期間,單位GDP能源消耗4年累計降低11.6%,相當于減少了11億噸二氧化碳排放量。

雖然我們在能源轉型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面臨著一些挑戰和問題。能源短缺是中國無法回避的客觀現實。2024年中國原油和天然氣的對外依存度分別為71.9%和40.9%。同時,中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能源現狀仍是產業結構偏重、能源結構偏煤,而且工業化、城鎮化尚未完成,未來一段時間能源需求還將繼續增長。這表明,中國能源向低碳轉型還面臨著一定的難度和壓力。

“中國推進能源轉型,不是別人讓我們做,而是我們自己要做;也不是能不能做,而是必須做”,《中國的能源轉型》白皮書中的這句話擲地有聲。無論是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還是為全球綠色發展貢獻力量,能源轉型都是中國長期應做且必做的事情。

氫能是推動“雙碳”變革的新引擎

記者: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指導推動能源革命,強調“要科學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促進水風光氫天然氣等多能互補發展”。氫能作為我國未來能源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能源終端綠色低碳轉型的關鍵載體,也是國家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在氫能領域深耕多年,您認為它在推動“雙碳”變革中將起到什么樣的作用?

鄭津洋:氫能是指氫和氧進行化學反應釋放出的化學能。氫單位質量能量密度高,燃燒的產物是水,被視為21世紀最具發展潛力的清潔能源。

相較于其他能源,氫能有三個顯著特性:一是來源多樣,水電、太陽能等通過電解水都可轉化為氫能;二是能量密度高,氫氣單位質量的熱值約是煤炭的4倍、汽油的3倍、天然氣的2.6倍,這意味著相同質量的氫能可提供更多的能量,有利于能源高效利用;三是無碳清潔,氫氣燃燒的唯一產物就是水,不產生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等污染物,這對于緩解溫室效應具有重要意義。

正是由于氫能自身擁有的獨特性,它在推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中將發揮關鍵作用。首先,發展氫能可以保障能源安全。氫是多樣的,既有天然氫,也有人造氫。人造氫的來源多元化,比如,可以從煤、天然氣等化石能源制氫,也可以從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制氫,也能通過生物質熱化學法和生物法制氫,這在一定程度上能緩解能源短缺的情況,保障能源安全。

其次,氫能是實現“雙碳”目標的新引擎。氫能不僅多樣,也“多彩”。根據不同的制取方式,氫能可分為綠氫、灰氫、藍氫等。其中綠氫是最為重要的,它通過風能或太陽能等可再生清潔能源發電,再利用這些清潔電能,以電解水方式制取氫氣。綠氫在制取過程中基本不產生溫室氣體,是目前氫能發展的主要趨勢。目前,綠氫正成為清潔能源轉型的重要一環。2023年,我國建成投產了首個萬噸級光伏發電直接制綠氫項目——新疆庫車綠氫示范項目,每年可生產2萬噸綠氫,每月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48.5萬噸。

第三,氫能能夠有力支撐可再生能源的規模發展。目前,我國正加快在沙漠、戈壁灘、荒漠及深遠海建設大型可再生能源基地。能源的供給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區和深遠海,而約70%的消費則集中在東南部,存在明顯的供給和消費區域錯位。為解決這種錯位,需要實現大規模遠距離能源輸送以及有效儲能。然而,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具有間接性和不穩定性。利用特高壓輸電輸送基荷電力,剩余電力就地制氫,通過管道外送可實現可再生能源的規模輸送和存儲,也為大規模儲能提供了重要的技術途徑。

第四,氫能可以催生一系列新興產業。1874年,“現代科幻小說之父”儒勒·凡爾納就說過:“有朝一日,水將被用作燃料,構成水的氫和氧,單獨或一起使用,將提供取之不盡的熱與光,其強度是煤炭無法做到的。”目前,氫能已經逐步應用到交通運輸、發電、冶金等領域。氫能催生的一系列產品和產業,有利于實現“零”碳排放,高品質的低碳產品在未來也更具有市場競爭力。

總體而言,氫能在“雙碳”時代下的戰略地位無可替代,盡管短期面臨著如何實現可再生能源低成本、大規模制氫等難題,但是從長遠來看,氫能的發展非但不會曇花一現,反而是潛力巨大,一旦大規模產業化應用后將會顯著加速能源轉型。近年來,全世界都在積極探索綠色、低碳、可持續的能源解決方案。截至2024年底,全球公布氫能戰略的國家和地區已超50個,主要國家和地區的氫能政策由戰略規劃轉向推動實施落地,歐、美、日進一步提高了氫能產業發展目標。而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費國,已將氫能產業視為未來能源轉型的重要方向。《中國氫能發展報告(2025)》顯示,2024年,中國氫能全年生產消費規模超3650萬噸,位列世界第一。截至2024年底,全球可再生能源制氫項目累計建成產能超25萬噸/年,中國占比超50%,已逐步成為全球可再生能源制氫及相關產業發展的引領國家。

浙江應從五個方面入手練好“氫功”

記者:如您所言,氫能在新能源體系中有望扮演關鍵紐帶角色。《中國氫能發展報告(2025)》指出,“中國的氫能產業正從試點探索逐步進入有序破局的新階段”。您認為,下一步怎樣推進氫能產業的發展,浙江又該如何發力?

鄭津洋:由于氫能涉及“制儲輸用”多個環節,是鏈條式發展的系統工程,不能只發展單個環節。比如說建設了一條很長的輸氫管道,但若沒有源頭、沒有用戶端,管道建出來也無法發揮作用。因此,氫能的發展需要時間,也需要多方配合。浙江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發源地,也是服務“雙碳”戰略的排頭兵。近年來,浙江已出臺多項政策規劃推動氫能產業發展,氫能“制儲輸用”全產業鏈正在形成,氫能儲輸和極端條件氫安全技術特色鮮明、優勢明顯,但也存在創新能力待提升、基礎設施待完善、應用場景待拓展等問題,氫制備、氫儲能、氫發電等領域還未出現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氫能產業鏈龍頭企業。

我認為,浙江要練好“氫功”,需要從以下五個方面入手。一是強化氫能核心技術自主創新。加快突破低碳氫大規模低成本制備、安全高效氫儲存和輸配、低成本氫能多元應用等氫能關鍵核心技術,鼓勵深遠海風電制氫、低成本大規模氫能儲存和輸送等原始創新,探索與工業、交通、建筑等深度融合發展的新模式,形成既有追趕又有原創的創新體系。

二是打造國家級氫能科技創新平臺。加大對氫能全省重點實驗室等省級平臺支持力度,大力推進氫能領域高水平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支持高校、企業、科研院所共建氫能前沿交叉研究平臺,組建氫能創新聯合體,打造產學研用融合創新模式,整合行業優質創新資源,充分利用氫能儲輸特色優勢,爭創氫能儲輸技術和裝備國家級創新平臺。

三是實施氫能基礎設施完善工程。借鑒國內外氫能發展“基礎設施先行”經驗,搶抓國內“新基建”建設布局的機遇期,加大氫能基礎設施投資建設力度。統籌規劃覆蓋全省、布局完善的加氫網絡,逐步構建多元化的氫能儲運體系,適當超前謀劃氫能海外輸入登陸站和大規模氫能儲存設施。

四是推進氫能示范應用多元化。有序推進摻氫天然氣、氫燃料電池公共交通車輛等的示范應用。鼓勵可再生能源制氫技術研發應用。依托未來社區、美麗園區建設,實施氫燃料電池熱電聯供示范工程。探索氫燃料動力船舶和飛行器等領域的創新應用。

五是制定浙江省氫能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統籌氫能產業發展布局,加大對可再生能源規模制氫、管道輸氫、氫儲能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優化升級以氫能汽車和加氫站建設為重點的氫能產業規劃,盡快出臺浙江省氫能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提出用氫端支持政策。

來源:浙江日報、浙江省科協

責編:葉 揚

美編:鄭娜莉

一審:何百岳

二審:方佳佳

三審:王陸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科技武林門 incentive-icons
科技武林門
浙江省科學技術協會
3992文章數 149關注度
往期回顧 全部

專題推薦

洞天福地 花海畢節 山水饋贈里的“詩與遠方

無障礙瀏覽 進入關懷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涟水县| 友谊县| 堆龙德庆县| 项城市| 潍坊市| 灌南县| 芜湖市| 寻乌县| 紫金县| 五大连池市| 大方县| 兴宁市| 陆丰市| 蒙城县| 如东县| 梅州市| 上犹县| 政和县| 宁国市| 中西区| 淮安市| 伊宁县| 云阳县| 揭西县| 郓城县| 定安县| 烟台市| 会同县| 胶州市| 承德县| 朝阳区| 德保县| 安图县| 噶尔县| 平度市| 塔城市| 武义县| 富宁县| 京山县| 彩票| 青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