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安徽頻道
日前,安徽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組織了5支社會實踐隊,奔走在長三角綠色科技產業一線,將課堂理論“搬進”轟鳴的工廠,用腳步丈量專業知識從實驗室到產業化的真實路徑。
自暑期社會實踐啟動以來,實踐團隊奔赴安徽、江蘇多地,開展深度探訪與沉浸式學習調研。企業實踐讓學生們看清了技術轉化的全貌,更將“產學研融合”具象為觸手可及的實踐路徑。
實踐不止于觀察與聆聽,返回學院后,團隊即刻投身氫電高效轉化與固態存儲安徽省重點實驗室。針對企業提出的固態鋰離子電池材料難題,大家分組在實驗臺前展開攻關,通宵模擬材料性能、碰撞優化思路。隊員李健輝感慨:“當儀器數據驗證了理論公式,讓我明白材料學科不是紙上談兵,而是解決實際痛點的鑰匙。”“車間+實驗室”的雙軌模式,正是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構建“企業認知-理論深化-能力鍛造”閉環育人的探索。
據悉,作為華東地區首個氫能科學與工程專業,其設立高度契合安徽省新能源汽車產業戰略。該專業已連續招生兩屆,正著力構建面向產業應用的特色化人才培養體系。安徽工業大學材料學院副院長李永濤表示:“氫能賽道技術壁壘高,唯有在真實場景中反復錘煉,學子方能成長為理論實踐兼備的復合型專才。”
材料學院院長柳東明介紹道:“產教融合的深度決定了人才培養的高度。我們致力于將最前沿的產業現場轉化為最生動的育人課堂,在解決真實工程問題的淬煉中,鍛造學生服務國家戰略需求的硬核本領與創新擔當,這是新時代卓越工程師培養的必由之路。”(孫興旺 邰子劍 汪盛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