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中美關系緊張得像拉滿的弓弦,而俄羅斯那邊也總有聲音跳出來點評兩句。有個俄羅斯專家曾說美國在國際上有個特點:欺軟怕硬,尤其不敢直接跟中國硬碰硬。這話聽著挺刺耳,但仔細想想,背后還真有些門道。
這位專家叫亞歷山大·杜金,他是個政治分析師和戰略家,有人甚至叫他“普京的大腦”,因為他的想法對俄羅斯的外交戰略影響不小。杜金的觀點很簡單:美國喜歡拿弱國開刀,動不動就揮拳頭,但面對中國這么個硬茬子,就變得小心翼翼,甚至有點慫。他覺得,這是美國想保住自己老大地位的表現,但這種做法暴露了它的虛弱和矛盾。
那這說法有沒有道理呢?咱們得從兩方面看:一是美國對弱國的態度,二是它跟中國的關系。
先說美國怎么對付那些實力不強的國家。歷史上的例子不少,近幾十年的尤其明顯。咱們先看看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那會兒,美國總統小布什一口咬定伊拉克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威脅世界安全。
于是,美國帶著一幫盟友,直接出兵把薩達姆政權給 打得稀巴爛。可后來呢?沒找到什么規模殺傷性武器,伊拉克卻亂成了一鍋粥。據統計,那場戰爭死了幾十萬平民,受傷的更多,國家到現在還沒緩過來勁兒。很多人說,美國這就是拿伊拉克立威,殺雞儆猴,讓其他小國知道誰才是老大。
再比如2011年的利比亞。美國和北約插手,支持反政府武裝把卡扎菲趕下臺。開始說是保護平民,結果利比亞打完仗后更亂了,成了武裝團伙的天下,連奴隸市場都冒出來了。美國干完這票就拍拍屁股走人,后果不管不問。這種事兒,杜金就說,美國專挑軟柿子捏,軍事上占絕對優勢,打起來不費勁,贏面大。
還有經濟制裁這招,美國也用得順手。伊朗、委內瑞拉、朝鮮,這些國家都被美國摁得喘不過氣。伊朗因為核計劃被制裁,經濟一落千丈,2022年通脹率飆到40%以上,貨幣貶值,老百姓日子苦不堪言。
委內瑞拉更慘,石油出口被堵死,GDP從2013年的3000多億美元跌到2020年的500億不到,超市里連衛生紙都買不著。朝鮮就更不用說了,幾十年的制裁讓它跟外界幾乎隔絕,經濟靠出口點礦產和勞務撐著。
這些國家的共同點是什么?實力弱,打不過也罵不贏,只能硬扛。美國這么干,既能教訓對方,又不傷自己筋骨,跟街頭混混找小個子撒氣差不多。可這也讓不少國家看透了,美國的霸道只敢沖著弱的來。
那美國為什么不跟中國玩硬的呢?咱們得看看中美關系這本賬。中國這幾十年的變化誰都看在眼里:經濟從窮得叮當響變成世界第二,軍事上也有了底氣。
2022年,中國軍費2300億美元,雖然比美國少,但東風導彈、航母編隊這些硬家伙,不是擺設。經濟上,中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2022年雙邊貿易額超6000億美元,美國公司在中國賺得盆滿缽滿,中國也靠出口攢了不少外匯。
貿易戰打了幾年,大家應該還有印象。2018年,美國開始對中國商品加關稅,說中國搞不公平貿易,偷技術。中國也不示弱,反過來加美國的關稅,比如大豆、汽車這些。雙方你來我往,鬧得挺兇,但最后咋樣?2020年簽了個第一階段協議,各自退一步,沒真撕破臉。為啥?因為真打下去,兩邊都得掉塊肉,誰也不想。
再說南海的事。中國在那兒建島,美國不樂意,老跑去“自由航行”,秀肌肉。可每次都是點到為止,軍艦繞一圈就走,從沒真跟中國艦艇干起來。2018年那次“迪凱特”號差點撞上中國船,事后美國還趕緊喊冤,說中國挑釁,但也沒敢再進一步。臺海問題也一樣,美國賣武器給臺灣,嘴上挺硬,可真要中國動手,美國敢出兵嗎?沒這膽兒。
為啥不敢?原因有幾個。第一,中國軍事實力擺在那兒,真打起來,美國未必討得了好。核武器、導彈這些,誰也不想捅馬蜂窩。第二,經濟綁得太緊,打仗等于自己割肉,美國企業第一個不干。第三,中國朋友圈不小,“一帶一路”拉攏了150多個國家,美國想孤立中國,沒那么容易。第四,真打起來容易擦槍走火,拖進大戰,誰擔得起這后果?
所以,美國對付中國靠的是軟刀子:制裁華為、搞技術封鎖、拉盟友圍堵。可這些招數傷不了中國筋骨,反倒逼著中國自己搞研發。現在5G、芯片這些領域,中國已經追上來了,美國急得跳腳也沒轍。
美國這套“欺軟怕硬”的玩法,其實不難理解。說白了,就是權衡利弊。對弱國動手,成本低、回報高,還能立威,劃算。對中國這種對手,動手風險太大,可能偷雞不成蝕把米,干脆就忍了。
軍事上,美國有11艘航母,全球部署,收拾小國跟玩兒似的。可中國有反艦導彈、衛星這些硬貨,美國航母敢不敢靠近都不好說。經濟上,中國是全球制造業中心,美國一半的貨都從中國來,真斷了供應鏈,美國自己先亂。地緣政治上,中國跟俄羅斯走得近,還在非洲、拉美鋪開了攤子,美國想單挑,沒那么容易。
再加上國內因素。美國老百姓不傻,打伊拉克、利比亞這種仗,罵歸罵,但沒真影響生活。可跟中國開戰,油價飆升、日用品漲價,誰受得了?國會那幫政客吵吵半天,也沒人敢拍板說干就干。
杜金的意思是,美國這么搞,說明它心里虛。以前一家獨大,想咋樣咋樣,現在中國起來了,它得掂量掂量。這不光是實力問題,還有心態問題:美國怕輸,輸不起。
從杜金的分析看,美國的外交政策確實有點“雙標”。對弱國下狠手,對中國就縮了。這背后是大國博弈的現實:誰強誰有話語權,誰弱誰挨打。可這也給美國挖了個坑。長期這么干,小國不服,大國不屑,慢慢地,美國這老大的位置就坐不穩了。
中國這邊呢?這些年悶頭發展,不跟美國硬碰,但也不怕事。經濟上趕超了,軍事上站穩了腳跟,外交上朋友越來越多。未來咋走?估計還是斗而不破。中美競爭會更激烈,但誰也不想真翻臉,畢竟這年頭,打仗不如賺錢。
再說全球格局。杜金老早就推多極化,說世界不能老讓美國說了算。現在看,這趨勢是真來了。中國、俄羅斯、歐盟,甚至印度,這些力量都在抬頭,美國想再獨霸,難嘍。這對小國是好事,至少不用老看美國臉色了。
總的來說,杜金這話有幾分道理。美國對外政策確實看人下菜碟,對弱的狠,對強的慫。可這不是啥新鮮事兒,大國博弈從來都這樣。關鍵是,中國現在硬起來了,美國不得不調整策略。這不光是兩國的事,也是世界格局變遷的縮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