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資深玩家給牛大叔抱怨,說現在的游戲本造型越來越簡單,越來越趨同了,以前那些個性的、帥氣的亦或是特立獨行的設計消失了——這的確是實情。不過也有例外,那就是微星——這家主打游戲本的廠商,其游戲本產品依然堅持游戲硬核風設計。且作為國際廠商,它的中高端機(注意,非“旗艦機型”)又比ROG、聯想的高端機便宜,而其中非常有代表性的機型,就是泰坦16 AI 2025款!
配置規格:
■屏 幕:16英寸2560×1600分辨率500nit亮度100% P3色域240Hz高刷
■處理器:Ultra 7 255HX(8P+12E/20核20線程,最高睿頻5.2GHz)
■顯 卡:RTX 5070Ti(12GB)獨顯+Intel Graphics集顯
■內 存:1×16GB DDR5 5600(可擴展第二根)
■硬 盤:1TB PCIe4.0 SSD(可擴展,其中一根支持PCIe5.0規格)
■網 絡:2.5Gbps有線+Intel AX211 WiFi 6E無線網卡
■左接口:2×雷電5全功能口+SD讀卡器口
■右接口:2×10Gbps USB大口+3.5mm復合音頻口
■后接口:2.5Gbps有線網口+HDMI 2.1 FRL口+電源口
■重 量:機身2.62kg(含典型值90Wh/實測87Wh電池)+適配器0.98kg(330W)
參考價:11999元
國補價:9999元
造型:還是硬核的味道
可能有些讀者對微星游戲本還不算太了解,也不知道我為什么說它“依然堅持游戲硬核風設計”,所以這里我就高度概括一下微星的游戲本:其一,微星游戲本在全球已有很長歷史;其二,微星的游戲本一直是很有設計感且更具“硬核游戲風”的,并且它還在堅持這種設計風格。
▲這是微星早年的游戲本產品,風格各異,但都有游戲、硬核的感覺。
▲也正因如此,當泰坦16 AI擺在我桌上時,雖然它有點厚實,也有點重(2.62kg),但我依然會有一種“熟悉的親切感”——微星依然在堅持自己的風格,而這種堅持本身就是值得稱道的。
▲值得注意的是,雖同是屏幕轉軸前置,但該機的散熱結構并非今年流行的內吹式散熱,而且傳統的左、右、后左、后右四出風口設計。金屬A面,C/D面則是塑料復合材質。
▲微星中高端機型的鍵盤是與賽睿合作的,所以字符造型很獨特,識別度極高。另外WASD游戲主操控鍵和光標鍵是透明的,漂亮。注意,泰坦16 AI是“高端機”而非“旗艦機”,所以并沒有頂級個性化的“單鍵多彩”背光,但能展示24分區動態背光,也還是蠻拉風的。
▼另外注意一處細節,該機觸控板的位置和大部分游戲本的“主鍵盤區居中”不同,它采用“機身居中”的設計,所以打字時,右手掌會較大面積地接觸到觸控板的右側——但無需擔心,該觸控板的防誤觸設計得非常好,不會“飛標”及“誤觸發”。而挑剔地看,如果鍵盤按鍵適度增加摩擦力,打字的手感會更好——當然該機是游戲本,也就不奢求了。
接口及擴展性:幾乎是最高規格
今年游戲整體有個“省錢”的趨勢,七八千的機型也只有10Gbps Type-C口,用戶對此抱怨頗多——畢竟現在20Gbps、40Gbps帶寬移動硬盤盒等高速連接設備的價格已經很低廉了。但泰坦16 AI則沒有讓用戶的“高速傳輸夢”落空,它搭載了兩個80Gbps帶寬的雷電5接口(是的,不是雷電4,是雷電5),連倆USB大口都是10Gbps帶寬的(USB3.2 Gen2)。而尾部的有線網口是高規2.5Gbps的,HDMI口也是2.1 FRL(48Gbps帶寬),可輸出4K@120Hz畫面。
簡單一句話就是:這接口規格,高得幾乎不能再高了!另外還有個驚喜是該機竟保留了SD讀卡器,我熱淚盈眶!
揚聲器:與“蚊子音”勢不兩立
接著我要跳過屏幕這個環節說說揚聲器。雖然大部分學生用戶對揚聲器的需求不大,但只要你工作了,或是有獨立的空間了,多半就會立馬改用揚聲器。但今年游戲本拼低價的結果就是:很多環節都得省成本,揚聲器也成了災區之一,個別游戲本不僅揚聲器功率小,甚至連音效合作都沒了(知識加油站:揚聲器可不是只要功率夠大就行,要想聽歌聽音樂看電影玩游戲“爽得起來”,一定要與音效服務商合作),甚至出現了“蚊子聲”游戲本。
而泰坦16 AI作為高端機型,雖沒在揚聲器數量上加碼,但采用的是兩個較高功率的揚聲器,疊加Nahimic(納米)音效,只要“嗓門一開”,你就能感受到相對主流及低價位機型的“氣場碾壓”!
而牛大叔我之所以會單獨把揚聲器拿出來說,是因為它不像屏幕那樣“有明確的硬件指標”,也無法通過揚聲器的個頭大小來做判斷,必須要靠實際聽來驗證。而結論是:泰坦16 AI的揚聲器不僅音量大,且有一定的低音和準確的樂器形感,算是筆記本中的第一梯隊。
游戲表現:5070Ti帶來2.5K光追自由!
▲作為一臺雙考負載200W+(穩定期為67W+135W)的高功率釋放5070Ti游戲本,其實大家最不用擔心的就是它的游戲表現。這里給出游戲成績對比,大家一眼就能看明白2.5K分辨率對Ultra 200HX+5070Ti的組合完全是小菜一碟▼。
▲甚至于開啟超吃硬件資源的光線追蹤特效,也能憑借最高4×幀生成(RTX 50系顯卡特性)技術把游戲幀速“拉回來”,而且有可能“拉得更高”!其實準確說,RTX 4060就能輕松應對2.5K分辨率游戲了,所以5070Ti完全是“輕松拿捏”,而從這個角度來看,該機搭載支持4K@120Hz輸出的HDMI 2.1 FRL接口也的確是有價值的——預算充裕的用戶完全可以外接27英寸4K高刷顯示器來提升游戲的視覺沖擊力!
優異的處理器平臺:兼具強大性能與日常應用續航
今年的低價位游戲本,甚至八九千元的游戲本,大多采用N-1代(甚至N-2代)的HX處理器(包含酷睿HX和銳龍HX),但坦率說,正確的選擇就應該是酷睿Ultra 200HX!這個選擇不是說它可以帶來更高的游戲幀速,而是Ultra 200HX平臺有兩大突出優勢:
●一方面,它能以較低的功耗實現很強的性能,甚至足以涉足專業應用領域;
●Ultra 200HX平臺目前是所有HX處理器平臺中閑置功率最低,日常應用功率最低的平臺,能兼顧到日常應用的正常續航。
下面具體說一下:
▲這是Ultra 7 255HX處理器的單考情況,它的爆發功率為217W+(是的你沒看錯),但是會迅速下降,不過在1分10秒以內,能頂著100℃的內部溫度保持在140W+的功率水平。而之后功率會降到104W~115W波動,內部溫度穩定在88℃。
▲而靠著140W+的爆發功率,255HX可以在Cinebench R23上跑出34000分+的高分,而這已經超過了穩定147W輸出的24核32線程處理器i9-14900HX的表現。
即便是105W~115W的穩定功率輸出,255HX的專業應用性能表現也能匹敵之前的各種頂級處理器,這里我們對比一下它和穩定118W功率輸出的銳龍R9-8940HX(16核32線程)的仿真計算和渲染計算性能▼提示:由于雙通道內存才能充分發揮處理器的專業應用特性,所以該測試我們是在2×16GB內存下進行的。另外,這些運算都是長時負載,而非短期爆發負載。
▲從測試成績來看,兩顆處理器在專業應用性能上各有勝負,貌似平分秋色,但這里要指出兩個情況:
●首先,這個比試是Ultra 7 PK Ryzen 9,算是“越級挑戰”;
●其次,105W~115W遠不是Ultra 7 255HX的功率(性能)上限——畢竟它其實能跑到217W,而散熱能力更強的機型,其實能穩定壓住160W+,屆時它可以輕松勝出。
而根據這個測試,大家也可以側面了解到Ultra 200HX的兇悍性能。
第二個要解讀的是“平臺閑置功耗”和“日常應用續航”的話題。現在市面上大量游戲本采用13700HX、14650HX、14900HX、R9-8940HX/8945HX,而這些處理器平臺有個共同的問題,就是:即便設置為“集顯模式+靜音電源模式+60Hz刷新率”,平臺閑置功耗還是太高(往往在13W+),日常應用功耗也太高,比如本地播放視頻就有20W+的功耗,如果在線播放視頻(FHD格式),更是高達27W~35W,80Wh電池也支撐不到3小時。
▲但Ultra 200HX則對平臺閑置功耗和低負載應用專門做了優化,在“集顯模式+靜音電源模式+60Hz刷新率”下,整機閑置功耗不到7W,而本地視頻播放也就11W左右(40%屏幕亮度+40%音量),在線視頻20W出頭,這樣即便偶爾離電使用,也能有相對合理的續航——比如本地視頻播放能支撐8小時,可應對大量旅途娛樂了。
▲泰坦16 AI的內部。四出風口機型與內吹式散熱機型的內部構造還是有明顯差異。該機有3粗3細共計6根熱管;內存帶有屏蔽罩a;另注意,該機均熱板可不是薄薄的“白鐵皮”,而是正兒八經非常厚實的金屬板。
遺憾點:噪音稍大;平衡模式風扇又“過于低調”
機無完機,泰坦16 AI也不例外。該機在“狂暴模式”下,高負載時(比如雙考和玩大型游戲),風扇噪音略偏大,近機身位噪音57分貝▼。
當然,這一稍大的噪音也不是全無意義,比如該機的C面溫度就不高,下圖▼是雙考30分鐘后的C面溫度情況(室溫24℃),可看到整個C面的高溫區實際在鍵盤外,鍵盤區域普遍也就三十來℃,綜合溫度體驗不錯。
如果希望安靜,可設置性能模式為“均衡模式”,此時雙考(初期)的功率輸出會降至“處理器56W+獨顯120W”,比狂暴模式的67W+135W稍低,但獨顯性能折損實則很少,游戲性能不會受到什么影響——不過,相對于功率的小幅調低,散熱風扇的轉速則是大幅降低,以至于“均衡模式”下變得相當安靜,近機身位噪音只有不到48分貝了(3分貝一個能量級,所以降低9分貝,就已變得相當安靜了)▼。
噪音低,安靜,這不是好事嗎??但問題在于,但由于風扇降速太多,散熱能力下降,核心配件內部溫度提升,比如處理器撞到了雙考設定的長時溫度墻88℃,于是功率輸出持續走低,最后只能維持在28W~30W,這對于20核處理器就有些偏低了,好在獨顯還能維持117W左右▼。另外,核心配件溫度提升也導致機身C面溫度提升,用戶的操控舒適性也降低了。
其實,這個問題解決起來也非常簡單,適度提升風扇轉速就能達成相對理想的平衡——這一點,希望微星后續能夠通過BIOS更新解決!
總結:拿出了誠意的性價比高端機
在當下游戲本外觀“愈發簡化”的風潮下,微星依然堅持著硬核風設計,泰坦16 AI外觀個性十足;而24區動態背光鍵盤,豪華到極致的雙雷電5+雙10Gbps USB大口+2.5Gbps網口+HDMI2.1 FRL接口組合,以及不俗的揚聲器表現,則充分展現了該機的誠意。當然,該機“最正確之處”是選擇了Ultra 200HX處理器平臺,兼顧了強大的性能和合理的日常應用續航。而RTX 5070Ti的加持,更使得該機能輕松駕馭2.5K分辨率的極致特效游戲,徹底實現了“光追自由”。實際上,該機的綜合性能已能勝任各類專業應用,如簡單的三維渲染和仿真計算,以及各類設計工作。
當然,該機也有遺憾:較重;狂暴模式高負載時風扇噪音稍微大;均衡模式下風扇又過分安靜導致溫度體驗降低——好在這應該可以通過BIOS更新進行調整。而瑕不掩瑜,國補后9999元的價格,如此有誠意的配置,泰坦16 AI還是頗具吸引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