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西農科院植保所黨支部赴興業縣洛陽鎮旺龍村開展“結對共建促振興,同心向黨慶七一”黨組織結對共建活動,發揮科研院所黨組織在鄉村振興工作中的引領作用,充分發揮科研院所黨組織在鄉村振興工作中的引領作用,在旺龍村現場簽訂結對共建協議、開展植保科技服務、產業發展座談等,為旺龍村發展注入紅色動能與科技動力。
活動現場。興業縣委組織部供圖
黨建領航,結對共建筑牢發展根基
活動現場,旺龍村黨總支書記梁志東熱情地向植保所黨支部黨員代表介紹了村黨組織引領產業振興的“旺龍經驗”,他表示:“我們通過黨支部領辦合作社、黨員帶頭流轉土地、搭建‘黨支部+基地+農戶’發展模式,實現全村陽光玫瑰葡萄、甘蔗、沃柑等特色產業串點成鏈。”截至目前,旺龍村建成30畝葡萄示范園、55畝果蔗種苗基地,帶動200余人次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人均年增收超5000元,真正實現“支部有作為、群眾得實惠、集體增收入”。
在熱烈的掌聲中,雙方正式簽訂結對共建協議,確立“組織共建、資源共享、人才共育、產業共興”四大合作機制,未來將通過聯合開展“田間黨課”“科技講堂”等特色主題黨日活動,推動黨員教育從“會議室”延伸到“田間地頭”,實現黨建工作與產業發展同頻共振。
雙方簽訂結對共建協議。興業縣委組織部供圖
科技賦能,田間課堂激活產業動能
簽約儀式后,40余名黨員代表、種植大戶代表直奔甘蔗種植基地、陽光玫瑰葡萄產業示范園,開展“沉浸式”科技服務。植保所專家團隊針對近期發生的甘蔗死苗、葡萄霜霉病爆發等難題,現場傳授生物防治、物理誘捕等綠色防控技術,手把手指導農戶配置環保型農藥等。“這種‘課堂開在果園里、技術送到心坎上’的服務太實用了!”種植大戶李裕通感慨。
數據顯示,通過農科院近年持續技術賦能,旺龍村葡萄最高畝產從1200公斤提升至1500公斤,優果率達80%以上;甘蔗病蟲害發生率下降20%,畝均節本增效超1000元。此次實地調研中,雙方進一步明確建立“定期會診+定向服務”機制:每季度組織黨員專家團隊進行田間現場把脈,每半年舉辦1次植保技術培訓班,全年計劃開展科技下鄉活動不少于4次,確保“技術需求在哪里,黨員服務就跟進到哪里”,切實為當地農作物病蟲害防控系上“安全繩”。
雙向奔赴,共繪鄉村振興新圖景
“我們帶來了最新的甘蔗地下害蟲和葡萄霜霉病防控技術。”植保所黨支部副書記、所長于永浩在座談中表示,將以此次共建為起點,推動建立一個黨員科技先鋒崗,打造一個智慧農業示范基地、培育一批“田秀才”“土專家”的“三個一”幫扶工程落實落地。雙方針對農業技術賦能、產業鏈延伸、項目與資源整合等方面內容開展現場對接,謀劃共同把植保所的專業優勢轉化為村集體經濟發展的“驅動力”,實現從“輸血”到“造血”的轉變,同時推動科研成果落地,形成“黨建引領、科技賦能、產業振興”的良性循環。
“有了農科院的‘技術后盾’和黨支部的‘紅色紐帶’,我們發展產業更有底氣!”梁志東算起新賬:今年甘蔗已擴種至55畝,陽光玫瑰葡萄即將上市,預計產量達7.5萬斤,廣西農科院的植保服務有序開展……一幅“黨建強、產業興、農民富”的鄉村振興畫卷正徐徐展開。據悉,雙方還計劃聯合開發“黨建引領鄉村振興”數字地圖,將產業基地、技術服務點、黨員責任區等要素可視化,讓科技賦能與紅色動能真正轉化為群眾增收的“真金白銀”。(凌文凱、梁金利、林建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