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曾編織海外童話的雜志,又被現實狠狠打臉了。
近期,一位旅居北美的華人小伙分享的超市見聞,直接顛覆了三觀。
他鏡頭下的超市宛如大型自助現場:顧客們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唯獨少見老老實實掃碼付錢的。
更讓人瞠目的是,那些規規矩矩排隊付款的少數派,竟被投以這人是不是傻?的同情目光——說好的高素質典范呢?
這位小伙稱,剛踏入當地一家大型連鎖超市,就被眼前景象驚呆了。
一位壯漢旁若無人地往自備大袋里塞滿商品,隨后大搖大擺徑直出門,守在出口的工作人員如同思考者雕塑,一臉茫然,仿佛在靈魂拷問:他……付錢了嗎?
為啥這么亂呢?
其實,為了壓縮成本,商家大幅削減人工收銀臺,幾乎全靠顧客自覺操作。這本是信任的體現,不料卻成了貓鼠游戲的溫床。
比起美國某些地區零元購的簡單粗暴,這里的智慧型占便宜堪稱升級版,隱蔽且花樣百出。
雖然有工作人員在自助區值守,但其存在感堪憂——不查小票,不看顧客刷的是福利卡還是學生證,與其說是監督者,不如說是無奈的人形背景板。
這就給了某些人大膽發揮的空間:只要動作夠自然,把商品塞進背包或外套,輕松完成0元購離場已成公開的秘密。
當然,也有講究人不屑于明搶。他們發明了一套掃碼玄學:無論手里拿的是昂貴的牛排、紅酒還是電子產品,結賬時統統當最便宜的香蕉掃!于是出現了荒誕一幕——購物車堆成小山,賬單卻只顯示$10.99(約合人民幣幾十元)。小伙感慨:這腦子用在正途,諾貝爾都得排隊領號。
智慧遠不止于此。稱重環節更是技術流的舞臺:有人故意用手提起塑料袋底部,或巧妙地讓部分商品懸空,電子秤上的數字瞬間跳水。兩斤重的蘋果,能稱出一斤半的效果,差價無聲蒸發。小伙目睹有人滿載一推車商品,最終只支付了十幾加元(約合人民幣幾十元)。
結賬時的表演更令人嘆為觀止,有人拿著商品在掃碼區凌波微步般虛晃一槍,機器沒響?無所謂!反正工作人員眼神不好。有人甚至直接跳過某些高價商品,若無其事地只掃低價貨。
令人無語的是,小伙坦誠,這些超市生存寶典并非他暗中觀察所得,而是當地熱心鄰居當面傳授的生活智慧。身為從小接受誠信教育的華人,小伙只能搖頭苦笑,堅持自己的傻子行為——老實付錢。
有人認為,物價飛漲或許是誘因,日子緊了,歪心思就活了。商家本想省點人工費,沒成想聰明反被聰明誤,養肥了一批薅羊毛大師。
但小伙直言:窮則思變沒錯,但變通也得有道。真困難,選平價貨、多打份工是正途??考夹g省下的錢,花著能心安?
消息傳回國內,網友集體嘩然。原來某些雜志描繪的凈土也難逃人性考驗!每次類似海外魔幻現實曝光,都讓這些曾經的濾鏡制造機被拉出來鞭尸。
小伙的經歷還不止于超市。他提到,當地公共交通的逃票現象也堪稱行為藝術。
有人尾隨前一位乘客快速閃入閘機(俗稱蹭門)。
有人用過期票、兒童票蒙混過關。
甚至有人自制假票,手法粗糙卻屢試不爽。
查票員如同稀有動物,偶爾出現也難以覆蓋龐大網絡。規則在這里,似乎成了可以靈活調整的橡皮筋。
更諷刺的是,商家并非毫無察覺。小伙發現,某些超市開始嘗試在出口加裝感應門、增加抽查頻率,甚至將部分高價商品鎖進防盜盒。
然而往往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如同西西弗斯推石頭如同西西弗斯推石頭。成本最終轉嫁給全體消費者,形成惡性循環。這困境,究竟是誰的鍋?
結語:
世界并非非黑即白。在規則與利益的夾縫中,有人選擇鉆營取巧的捷徑,有人堅守樸素的誠信底線。所謂的文明高地,從來不是地理標簽賦予的,而是源于每個個體面對誘惑時,那份知可為而不為的清醒與定力。
當自助淪為自取,當省錢妙招挑戰法律邊界,折射的不僅是經濟壓力下的失序,更是對現代社會契約精神的冷酷嘲諷。規則意識的坍塌,沒有贏家,最終買單的,是整個社會的信任成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