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休賽期至今,看似很熱鬧,其實就發生了三件大事,轟動性由低到高排列分別是:
①杜蘭特加盟火箭(兩年半里的第三支球隊了)。
②勒布朗與湖人沒有再次1+1續約,曾經全聯盟趨之若鶩的大王生涯第一次面臨冷遇。
③楊瀚森首輪第16順位被開拓者選中,自2012年易建聯離開后,中國終于又有了一個首輪級別的nba球員了。
阿杜的加入讓火箭補齊了陣容上最后的短板,上賽季球隊已經沖到了西部第二、聯盟第四,烏多卡打造的牛皮糖防守體系已經展現威力。他們就是缺一個最后時刻一錘定音的人物,而論這項技能,全聯盟大概都沒有比阿杜更出色的人選。
如果阿杜再年輕個三四歲,這筆交易的轟動性并不亞于16年加盟勇士。
但相比另外兩件事,火箭和杜蘭特頂多只是影響下賽季或者是未來兩年的nba格局。
而詹姆斯的被冷落和楊瀚森的登陸則具有更深遠的影響力。
楊瀚森這次的高位被選中,其實跟勒布朗·詹姆斯有很大的聯系(看清楚是聯系,而不是功勞)。
讓我們把時間線拉長,回到勒布朗第一次奪冠的11-12賽季。那一年聯盟最佳陣容的三位中鋒是霍華德、拜納姆和泰森·錢德勒,然而這三位當年季后賽都沒有打進分區決賽。
下一年更搞笑,一陣中鋒是已經36歲的蒂姆·鄧肯。
到13-14賽季,最佳陣容的三位中鋒分別是諾阿、霍華德和“大AI”杰弗森,其中兩個是藍領。
14-16兩個賽季,已經夸張到連德安德烈·喬丹都可以連續闖進最佳陣容甚至當選一陣中鋒。
當時一位刻薄的教練曾經這樣說
“把他(小喬丹)關在球館里一晚上,只要不讓進禁區,他連十個球都投不進。”
甚至那個時代的冠軍隊也不依賴中鋒,14年馬刺的內線是鄧肯帶著斯普利特,勇士則是一著急科爾就讓追夢打五,放五小陣容,
很多人都說勇士讓聯盟進入了小球時代,但你是否還記得熱火那時的主力陣容?
兩連冠的熱火,斯波爾斯特拉一進入關鍵時刻場上擺的就是波什-巴蒂爾-勒布朗-韋德-查爾莫斯(諾里斯·科爾/雷·阿倫)。
論打小球勒布朗的熱火還早過后來的勇士,甚至可以追溯到九十年代的公牛王朝。禪師一著急,擺的是喬丹-皮蓬-羅德曼-庫科奇-科爾/哈珀。
你說這里面誰是中鋒?2米01的羅德曼?
從2011-2020,這十年里的nba,中鋒的生存環境跌落到了谷底。
這其中勒布朗、庫里、以及哈登可謂“居功至偉”。
其中前兩位證明了自己不依靠超級中鋒(甚至不用優秀中鋒)就可以拿冠軍,后者則是讓中鋒功能化達到了極致,身邊配個卡佩拉就足夠好使,甚至搭檔魔獸霍華德時還嫌他阻占空間呢。
其中,勒布朗可謂是那個時代的始作俑者。
或者換個說法,那時全盛時期的勒布朗,取代了中鋒讓自己成為了聯盟的“版本答案”。
在nba,什么是版本?最強的那個人就是版本。
從喬丹,到鯊魚,到勒布朗,到庫里,到約老師概不如是。
從那時的獎項評選就可以看出,
2011-2020這十個賽季的mvp,有一半是前鋒(勒布朗兩次,杜蘭特、字母哥將次)。
更夸張的是總決賽mvp,十個人里全部都是前鋒。除了11年的諾維斯基和19年的萊昂納德,其他要么是勒布朗,要么是和勒布朗對位的人(伊戈達拉、萊昂納德、杜蘭特)。
很多人習慣于忽略和無視勒布朗的影響力,但你不得不承認2010-20這十年是nba歷史上前鋒的最“黃金年代”。
至于為何,還不明白嗎?
那這個時代是怎么結束的呢?
一句話,詹姆斯老了。
跟庫里這種把球權交給綠老師,依靠跑位和三分打開局面的時代怪才不同(也是歷史獨一份)。
跟保羅、哈登以及如今的東契奇喜歡中鋒擋拆搭子欺負防守人的持球大核也不一樣。
巔峰時的勒布朗其實非常反感擠占自己操作空間的大個子。
所以在熱火和騎士聯手的都是波什和樂福這樣能夠投射的大前鋒。
甚至生生把曾經的兩雙機器和得分25+的面筐攻擊大魔王改造成三分炮塔。
沒辦法,他太強了。在他身邊你不需要做你自己,只需要當一個適配他的高端部件,就可以贏球拿冠軍了。
另外別說詹姆斯廢了他倆,等老頭走后,熱火和騎士又都給了兩人高薪續約合同。
球隊不傻的,為了球隊犧牲和自身能力不足是有本質區別的。
但等到年齡見長,人老不以筋骨為能,老詹也逐漸開始接受現實,最明顯的就是在湖人選擇聯手的是濃眉而不是像歐文、韋德這樣的頂級外線。
他知道自己的身體已經不足以全部支撐攻防兩端,也不可能年年打出18詹那樣的表態表現。
他不可能再像年輕時那樣,進攻端可以頂防對面大中鋒(希伯特、斯普利特、佩金斯們紛紛點贊),進攻端又憑借自己的速度力量拉爆大個子們的體能。
最明顯的就是23-24連續兩年打不過掘金。
你能想象就憑一個阿隆·戈登和護筐聯盟平均水準的約基奇(對不住約老師,這大概是他唯一的弱點了)就能擋住歷史第一突破手?
頭都給你擰下來。
所以,當勒布朗無法憑借無解的突破讓對面的內線付出犯規代價,當庫里和綠老師的死亡五小進攻端無法射爆對面,防守端也扛不住對手的“體型霸凌”,勒布朗和庫里聯手營造的對nba中鋒們,這一歷史上最具統治力位置的宰制也徹底結束。
咱們這通常說法是,詹杜庫的時代結束了。
于是我們看到了約基奇、恩比德乃至轉職中鋒的字母哥們的崛起,今年亞歷山大之前聯盟mvp已經連續六年被大個子們霸占。
于是我們看到了曾經被當沙包打的戈貝爾,在以他為基石的防守體系+年輕氣盛的愛德華茲,就可以在一年里連續在季后賽中做掉詹杜庫三人。
聯盟傳統的“一內一外”奪冠模式,再次成為主流。
所以別看今年東西部分區決賽是亞歷山大、哈利伯頓、布朗森、愛德華茲這四大后衛斗法,但其實四支球隊都擁有足以同時擺出雙塔的鋒線儲備。
雷霆有哈特-霍姆格倫、森林狼有戈貝爾-蘭德爾-里德,步行者有特納-西亞卡姆-托平,尼克斯有唐斯-米羅,幾乎都是各自賽區內線儲備最豐富的球隊。
在度過了勒布朗、庫里的巔峰期后,nba仿佛繞了一個圈,又回到了內線爭雄,高度取勝的年代。
當然現在nba的大個子們與二十年前只要有身高力量,會拼會強的丹皮爾、福特森、福斯特們已經安全不同(不知道還有多少人記得這幾位)。
現在不僅要有護筐籃板卡位能防守,最好要會擋拆吃餅(服務外線攻擊手),能投籃(拉開空間),可以傳幾手球(場上多一個支配點)。
經過一個輪回的磨煉和洗滌,現在的nba對于大個子們的能力要求更高了。
說了這么多,終于輪到楊瀚森了。
論力量彈跳速度,他可能根本無法在如今的nba立足,甚至不如夏季聯賽的很多內線。
但他身上閃耀的是如今nba乃至整個籃球世界最寶貴的大個子技巧。
足夠的球商,細膩的手活,早早開發的投射,以及國際大個子們所特有的細膩內線步伐,和足夠的尺寸。
他如今的缺陷,比如力量、體能,比賽習慣、投射效率以及和隊友之間的溝通,都是可以通過后天的努力去彌補的。
但他的優點,是教不出來的。
屬于生下來有就有,沒有再怎么練也僅僅是聊勝于無。
楊瀚森是幸運的。
約老師的成功已經為他們這種類型的大個子們打開了上升通道,天花板極高。
而申京的進步也讓聯盟各支球隊意識到傳球型大個子們普及化、量產化的可能性。
楊瀚森正好趕上了自身的比賽風格被這個時代瘋狂追捧。
他不用像王治郅那樣登陸nba時只被質疑不會防守、球風太軟,而忽略他的投射和華麗技巧。
不用像易建聯登陸時聯盟還只看重奧登這樣的傻大個,忽略了其運動能力和空間投射的完美結合,錯過了nba的小球時代和空間型前鋒的黃金期。
天時地利人和,楊瀚森都已占盡,現在就是去大踏步地追求成功和卓越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