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一網友表示:有25%美國人愿與中國開戰,愿與俄開戰的卻只有5%。有一個問題擺在美國人眼前,如果非要選擇跟一個國家開戰的話,那應該選擇中國還是俄羅斯,讓人感到意外的是,竟然有更多人選擇了前者,而且比例特別懸殊,這究竟是為什么呢?
美國人對這兩個國家的看法,早就被各種事攢出來的,俄羅斯在他們眼里,就是個硬核“戰斗民族”。
冷戰那會兒,蘇聯紅旗插遍半個地球,美國人被嚇得不輕,后來蘇聯沒了,可俄羅斯還是那副不服輸的樣兒。
尤其是普京上臺后,對內整治寡頭,該送監獄的送監獄,該槍斃的槍斃。對外橫插敘利亞、鋼鐵洪流碾壓車臣,2014年甚至主動出手吞并克里米亞,2022年就因為烏克蘭親北約傾向,悍然發動俄烏戰爭,打了三年愣是沒服軟。
再加上俄羅斯是實打實的核大國,光現役核彈頭就有2500多枚,跟美國基本處于同一水平線。而且,俄羅斯人狠話不多,俄烏沖突里直接把戰略核力量拉到戰斗值班狀態,連外長都公開放話“必要時將使用核武器”。
這種“光腳不怕穿鞋”的架勢,讓美國老百姓本能地覺得,跟俄羅斯開戰就是“自殺式操作”。
但中國不一樣,雖然咱們也有東風-41洲際導彈和094型核潛艇,但美國媒體天天渲染“中國核力量只有300枚彈頭”,還把咱“不率先使用核武器”的核政策,歪曲成“不敢還手”。結果美國老百姓就真信了,覺得中國的核威懾是“紙老虎”,真打起來根本不是美國的對手。
可他們不知道,中國的核戰略講究的是“一劍封喉”——只要能摧毀對方一次,數量多少其實沒那么重要。
不過,核武器只是表象,更深層的原因還得從美國媒體的“洗腦”說起。CNN、福克斯這些主流媒體,天天給觀眾灌輸中國的負面新聞:今天說新疆“強迫勞動”,明天講南海“軍事化”,后天又炒作“中國偷技術”。
就連美國的政治精英們也在有意無意地引導這種認知。他們把中國塑造成“制度性對手”,說中國的發展模式威脅到了美國的“價值觀”。
這種“信息繭房”效應,讓美國老百姓覺得中國就是個“渾身冒壞水”的對手,甚至超過70%的美國人對中國持負面看法,年輕人尤其嚴重,他們覺得,跟中國開戰是“正義之戰”。
經濟因素也在悄悄影響美國人的選擇。中國是美國最大的貿易伙伴,2022年兩國貿易額超過6900億美元,但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高達3800多億。這就讓不少美國人覺得自己“吃了大虧”,甚至把疫情期間的供應鏈問題也怪到中國頭上。這種“經濟焦慮”很容易轉化為對中國的敵意。
當然,這些因素背后還有個更深層的邏輯——美國的霸權焦慮。中國GDP已經達到美國的70%,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連續多年超過30%,這種此消彼長的態勢,讓美國老百姓本能地把中國視為“頭號威脅”。
所以,這些年美國在亞太地區搞“印太戰略”,又是拉著盟友搞軍演,又是在菲律賓部署“堤豐”導彈系統,擺明了是要圍堵中國。
從這個角度看,美國老百姓選擇跟中國開戰而不是俄羅斯,本質上是被核武器誤判、媒體洗腦、經濟焦慮、地緣政治布局和霸權心態共同“塑造”的結果。這種認知偏差就像一層濾鏡,讓他們看不到中國的真實實力,也忽視了跟中國開戰可能帶來的災難性后果。
不過,當美國國防戰略委員會都警告“單獨與中俄開戰將失敗”時,也許美國老百姓該醒醒了——在這個核武器滿天飛的時代,任何戰爭都可能是“潘多拉魔盒”的開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