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乒帶著3冠2亞從美國大滿貫凱旋,但獎金榜卻炸出一片嘩然:王楚欽單槍匹馬卷走10.18萬美元(約73萬人民幣),而世界排名第一的孫穎莎僅入賬1.2萬美元(約8.6萬人民幣),兩人收入相差8倍!更扎心的是,00后小將黃友政拼死拼活只拿到1325美元,連機票錢都填不平,與王楚欽的差距直接拉開100倍。這赤裸裸的數字背后,是WTT賽事規則下單打為王、雙打陪跑的殘酷現實——單打冠軍獎金10萬美元,雙打冠軍卻只有8000美元,連零頭都夠不上。
王楚欽的“吸金密碼”:單打冠軍=印鈔機
當王楚欽在男單決賽4-0暴擊張本智和時,他手里攥著的不僅是金牌,更是一張10萬美元的現金支票。
這還不算完,他和梁靖崑搭檔的男雙沖進四強,又分到1800美元,總獎金直接飆到101800美元,穩坐國乒“首富”寶座。
對比去年福岡總決賽,他同樣橫掃張本智和奪冠,但當時單打冠軍獎金僅5.5萬美元,如今暴漲近一倍——WTT今年把大滿貫單打冠軍獎金從7.5萬猛提到10萬,王楚欽成了新規最大贏家。
孫穎莎王曼昱的“血虧之旅”:單打翻車拖垮錢包
“海產姐妹”這次栽在了最不該翻車的地方:單打16強。
兩人各拿9000美元,還不到單打冠軍獎金的十分之一。
雖然后來女雙殺進決賽摘銀,但亞軍獎金對半分每人僅3016.5美元,最終總收入定格在12016.5美元(約8.6萬人民幣)。
要知道,她們去年澳門世界杯單打奪冠時,孫穎莎光獎金就卷走40萬人民幣,如今縮水八成——一次爆冷出局,代價是實打實的七位數人民幣。
蒯曼的雙冠尷尬:拼到抽筋不如別人拿個亞軍
21歲的蒯曼是本站最拼的人:女單、女雙、混雙三線作戰,一天連打三場是常態。
她硬是搶下女雙和混雙兩冠,可雙打冠軍獎金寒酸到每個項目只能分5000美元。
女單半決賽她與陳熠血戰七局落敗,四強獎金25250美元,總賬算下來35250美元(約25萬人民幣)。
諷刺的是,單打亞軍陳熠一場沒贏到底,光獎金就拿了5萬美元(約36萬人民幣)——雙冠王蒯曼的收入,竟比單打亞軍少了近30%。
林詩棟的“血汗錢”:三項搏命換不回一個冠軍
19歲的林詩棟同樣三線出征,男單半決賽與張本智和撕到決勝局,2.525萬美元獎金到手。
混雙搭檔蒯曼奪冠再分5000美元,但男雙八強只拿到1325美元,合計31575美元(約22.6萬人民幣)。
他拼到體能透支換來的收入,還不及單打亞軍陳熠的63%——兼項選手的性價比,在WTT獎金體系里被狠狠壓制。
底層球員的生存現實:1325美元不夠飛美國機票
當王楚欽在慶祝73萬進賬時,20歲的黃友政正對著賬單發愁。
他只參加了男雙一項,八強出局后獎金對半分得1325美元(約9500元人民幣)。
從北京飛洛杉磯的經濟艙往返機票就要1.2萬元,這筆錢連回程機票都覆蓋不了。
同樣心塞的還有林高遠、周啟豪等五人:單打一輪游獎金4000美元,扣除教練團隊分成、食宿自費后,實際收入可能還不夠支付賽事期間酒店一頓日料——香港選手杜凱琹吐槽過,賽事酒店日料人均消費高達786元人民幣。
國乒獎金制度巨變:從上交50%到全歸個人
這筆天文數字的獎金能全落進球員口袋,還得感謝劉國梁2019年的改革。
前國乒名將許昕曾透露,蔡振華時代選手只能拿走獎金的50%,另一半上交國家隊分給教練和后勤。
如今政策徹底顛覆:運動員賽事獎金和商務收入全額歸屬,只需依法納稅。
以王楚欽為例,他73萬收入扣除20%個稅后,實際到手仍超58萬——若按舊規,他能支配的金額將直接腰斬。
雙打淪為“慈善項目”:冠軍獎金不如單打十六強
WTT的獎金設計徹底暴露了雙打的“卑微”地位。
女雙冠軍蒯曼/王藝迪獎金總額僅8000美元,兩人對半分各得4000美元;而單打十六強選手哪怕一輪游,也能拿到9000美元。
更荒誕的是,蒯曼拼下兩個雙打冠軍,總收入仍低于單打八強陳幸同的13750美元——陳幸同本站只打了女單一項目。
這種畸形的分配模式,逼得頂尖球員戰略放棄雙打:王楚欽本站就主動棄戰混雙,專注單打沖10萬美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