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星星盼月亮,足足等了快三十年,71歲的“喜劇活化石”陳佩斯,終于帶著他的新電影《戲臺》,顫巍巍卻又無比堅定地,站回了大銀幕前!
而這一次,他又一次破了“喜劇”天花板,也讓所有人看到了一個“喜劇大師”該有的造詣....
想想看,從春晚小品《吃面條》里那個餓得發慌的小演員,到《警察與小偷》里滑稽又心酸的角色,陳佩斯那張臉,早就刻進了好幾代人的記憶里。
后來雖然跟春晚說了“再會”,觀眾心里卻從來沒把他放下過,年年“最想誰來春晚”投票,陳佩斯老師總是穩坐頭把交椅。
說句掏心窩子的,大家想他,不就是那份純粹的樂呵,那份對藝術的較真勁嘛!
而這把年紀了,他本可以含飴弄孫,安心在家享清福。
可他心里那團藝術的“火”,一點也沒熄滅,把自己耕耘十年、口碑爆棚的話劇《戲臺》,愣是搬上了大銀幕,7月17號就正式跟全國觀眾見面。
提前點映場那叫一個火爆,好多家庭扶老攜幼,一家三代人齊齊整整坐進影院,就為看“陳佩斯”這仨字。
這陣仗,足以說明,這位人民喜劇藝術家的分量有多重....
而看著久違的老藝術家重回銀幕,觀眾們掌聲雷動,激動地喊話:佩斯老師保重身體,我們還想看您接著演!
面對如潮水般的熱情和期許,一向風趣幽默的陳佩斯,瞬間眼眶通紅,淚花在眼睛里打轉。
他強忍著問大家:是真的嗎?
當得到無比熱烈的回應時,他聲音有些發哽地說出了一句讓全場、也讓后來看到視頻的數萬網友心酸不已的話:看我身體吧……
話音落下,這位古稀老人主動起身,向著臺下黑壓壓、愛了他幾十年的觀眾們,深深地、深深地鞠了一躬。
這一幕迅速傳遍網絡,留言區被“看哭了”刷屏。
一條網友評論獲得了最多的點贊:演了一輩子的地痞、流氓、小偷,可他卻是演藝圈最干凈的人....
1983年,央視春晚導演黃一鶴找到陳佩斯和朱時茂,希望他們創作一個喜劇節目,兩人琢磨許久,最終決定嘗試一種新的表演形式——小品。
他們的第一個作品《吃面條》在內部審查時差點被斃,理由是“太搞笑,沒教育意義”。
幸好黃一鶴力挺,最終《吃面條》登上1984年春晚,一炮而紅,從此,陳佩斯和朱時茂成了春晚的“金字招牌”,《羊肉串》《主角與配角》《警察與小偷》等作品至今仍是經典。
可是,隨著春晚越來越規范化,陳佩斯對節目組的某些做法越來越不滿,尤其是觀眾席安排“假笑托”的行為。
他認為,演員應該靠真本事贏得觀眾的笑聲,而不是靠人為安排,1998年,演完《王爺與郵差》后,他徹底離開了春晚。
可是1999年,陳佩斯發現央視未經授權就發行他和朱時茂的小品VCD,一怒之下將對方告上法庭。
雖然勝訴獲賠30多萬,但他也因此得罪了行業巨頭,演出機會銳減,影視公司也因資金鏈斷裂破產。
最困難時,他連兒子280元的學費都拿不出來,只能向親戚借錢,那段日子,他一度消沉,整日借酒消愁。
關鍵時刻,妻子王燕玲帶他去了北京郊區的一座荒山....
原來,早在陳佩斯事業紅火時,她就悄悄用積蓄承包了這片地,為的就是給家庭留條后路。陳佩斯深受感動,決定和妻子一起開荒種果樹。
接下來的幾年,他放下明星身份,和農民一起挖坑、種樹、施肥,皮膚曬得黝黑,手上磨出老繭,連雇來的村民都沒認出他是誰。
果園漸漸有了收成,家里的經濟狀況好轉,但陳佩斯心里始終放不下表演。
妻子看出了他的心思,把賣水果攢下的錢全部交給他:“去做你想做的事吧,家里有我。”
2001年,他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做話劇,當時的話劇市場低迷,幾乎沒人看好,但陳佩斯堅持投入全部資金,自編自導自演了《托兒》。
沒想到,《托兒》一炮而紅,場場爆滿,隨后,《親戚朋友好算賬》《陽臺》等作品也大獲成功,讓他重新回到了觀眾的視野。
而這一次,他又把手伸向了“電影界”.....
他最新的這部電影,講的是民國的兵荒馬亂,剛剛占了城的大帥爺來了興致要聽戲,卻是個不懂裝懂的主。
一高興,非要讓包子鋪的伙計頂替名角兒上臺唱戲,而戲班子班主侯喜亭(陳佩斯飾)是個八面玲瓏的人物,卻不得不對強權賠著笑臉,點頭哈腰,一肚子憋屈能把人撐炸。
戲班里最較真的名角鳳小桐(余少群飾),氣得手指頭直哆嗦,那場面,看著滑稽可樂,嘻嘻哈哈背后,卻戳著每一個為生活、為理想“憋屈”過的普通人的心窩子。
這么看來,這部電影完全是陳佩斯一貫的風格,一切喜劇都有一個悲情內核。
觀眾看完點映后,說的最多的就是:“笑著笑著就哭了”,“這喜劇高級”!
“人生如戲如人生”,海報上這話,說得真真一點兒不虛。
影片口碑炸裂,憑的是戲,更是陳佩斯臺上臺下那份“命都給戲”的勁頭!
你敢信?七十一歲高齡的陳佩斯,在片場走路都打晃了,還是黃渤眼疾手快好幾次上去扶,可機器一開拍,他立馬精神抖擻,成了那個為保全戲班子豁出一切的侯班主。
電影里那些揪心的場面:用額頭咚咚撞柱子、啪啪扇自己大耳刮子、撲通一聲重重跪在地上……全是他親力親為,實打實地演,硬生生地抗!
那每一聲悶響,那每一次搖晃,都看得人心里直抽抽。
片場有個小花絮戳中無數人淚點:拍戲間隙,陳佩斯看著自己演戲的回放,一個人蹲在那,泣不成聲。
負責表演指導的劉天池老師后來說,陳佩斯那是真把戲外的半生坎坷,也揉進了戲里人物的悲愴里,達到了“人戲合一”的境界。
那一刻,片場沒人說話,但誰都明白,這位為喜劇藝術堅持了大半輩子的老人,心里裝著多少不為外人道的酸甜苦辣....
闊別大銀幕近三十年,陳佩斯,這位71歲的陳佩斯,用一部《戲臺》,證明了對藝術的赤誠,可以穿越歲月;對觀眾的真心,永不蒙塵。
他不是神,也是個血肉之軀,會說“看身體吧”這樣的實在話。
但他又不僅僅是“陳佩斯”這個人,他是一種代表:
代表著對“戲比天大”的敬畏,代表著寧折不彎的藝術風骨,代表著那份從人民中來到人民中去、能讓老中青三代都能開懷大笑、也能笑出眼淚的“干凈”喜劇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