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開戰三年多以來,烏克蘭戰場上幾乎成了新型武器裝備的試驗場,從高超音速導彈到各式無人機,無不吸引人們關注的目光。
這一次是人工智能機器人大顯神威。
7月13號,西班牙《阿貝賽報》網站報道,在烏軍完全由機器人部隊執行的任務中,俄軍作戰人員首次在沒有人類步兵直接干預的情況下被俘。
這是完全由作戰機器人完成的壯舉,俘虜俄軍士兵的是機器人,押送俘虜的也是無人系統。也就是說,無需烏軍士兵踏足戰場,就取得了勝利。
媒體評論說,這是一個史無前例的里程碑,是一場機器俘虜戰俘的現代戰爭。這是歷史上第一次,俄軍士兵在純粹由機器人系統發起的進攻中投降。
從戰場趨勢來看,從無人機無人艇到智能機器人的使用,烏軍似乎走在現代化戰爭的前列。
顯然,這并非烏克蘭軍工系統所能辦到的,大概率是美西方國家新近開發的無人作戰系統。
按照烏克蘭第3獨立突擊旅的描述,烏方在哈爾科夫地區首次成功地僅憑無人機和自殺式地面作戰平臺,迫使俄軍士兵向無人裝備投降。
這種機器人作戰的優點是顯而易見的。
一方面,這種智能機器人在近距離作戰短兵相接時候,很容易逼退敵人。尤其在巷戰中具有明顯優勢,無人系統可以掃描到各個角落,讓敵人無處可逃。
另一方面,相對于軍人的損失,無人系統具有價格優勢。它能夠以極其微小的代價取得滿意的效果。也就是說它能減少傷亡,甚至不費一槍一彈就迫使敵軍后撤或者投降。
不過,無人系統還有一個致命缺點,機器人依賴電子系統受程序控制。一旦受到強電磁干擾就會失去戰斗力。
這一點,俄軍心知肚明。俄軍也擁有強大的無人作戰系統,他們并非不想這么做,關鍵原因在于美國的電磁干擾技術,大大約束了俄軍作戰機器人的用武之地。
盡管如此,對于這種新的戰爭形式立刻引起許多國家軍事專家的重點關注。
據說,美國和以色列等國的國防專家正在分析此類案例,以盡快將自主系統納入地面作戰理論。
可以預見,未來戰爭將向無人系統方面迅速過度迅速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