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杭州一則消息牽動了無數家長的心。有網友在社交平臺爆料,稱杭州市錢塘區文海第二實驗學校自去年9月搬入新校舍后,多名學生陸續出現流鼻血、鼻炎、反復咽喉異物感及干咳等癥狀。更讓家長們憂心的是,孩子們反映“常在操場聞到刺鼻氣味”,甚至在運動后“頭暈加劇”。
杭州市文海第二實驗學校校園(圖源學校公眾號)
一位憂心忡忡的家長向記者描述:“這些情況,在搬到新校區后就明顯嚴重起來了。” 他們將目光投向了與學校僅有一墻之隔的一家工廠,懷疑是工廠排放的污染物影響了孩子的健康。
官方回應:專班進駐,全面檢測
7月14日,事件引發廣泛關注后,杭州市錢塘區教育局工作人員回應稱,已收到相關信訪件,“非常重視”,并已成立工作專班進行調查。目前正在核實了解學生身體狀況的實際情況及家長訴求。同時,屬地環保、街道辦等部門也已介入。
杭州市生態環境局錢塘分局相關科室工作人員也表示,正在進行實地調查處理,已邀請專業人員對涉事企業的排放物進行全面檢測。據悉,已有相關部門工作人員在企業進行全天候監測。
血色警示:相似劇本,十年間多地重演
文海第二實驗學校的遭遇,并非孤例。當我們把目光投向過去,會發現令人痛心的相似場景曾多次上演:
- 廣州海珠(2015年): 逸景第一小學在新跑道啟用后,多名低年級學生出現“莫名其妙”流鼻血。家長們將矛頭指向新跑道和周邊印花廠排放的“毒氣”。記者親歷發現,校外站半小時便感喉嚨不適,氣味刺鼻。校方雖堅稱跑道“檢測合格”,但也無奈表示對周邊工廠的污染投訴無果。
- 浙江溫州(2013年): 樂清市北白象鎮第九小學搬入新校區僅3天,就發生震驚事件:19名學生流鼻血,近百名學生出現胸悶、惡心、嘔吐!緊急停課。家長們同樣將矛頭指向周邊密集的電鍍廠、塑膠廠和作坊。環保部門雖拆除部分黑作坊,但最終因難以鎖定“事故當天的氣體”而留下遺憾。孩子們最終被迫搬回老校區危房上課。
https://example.com/image1.jpg (示意圖:學生出現鼻部不適癥狀)
https://example.com/image2.jpg (示意圖:工廠緊鄰校園)
追問:孩子的健康防線在哪里?
每一次事件,都伴隨著家長的惶恐、學校的無奈、官方的調查和“檢測合格”的回應。然而,孩子鼻孔里流出的鮮血,操場上彌漫的刺鼻氣味,這些直觀的感官沖擊,比任何報告都更早地敲響了警鐘。我們不禁要問:
- 規劃之殤? 學校選址緊鄰潛在污染源,規劃審批環節是否充分評估了環境風險?環境安全是否應成為新建校舍的絕對前置條件?
- 監測之困? 官方介入后啟動的監測固然必要,但監測數據能否真實反映孩子們日常暴露的環境?如何解決“監測時達標”與“實際排放波動”的矛盾?事前、常態化、無預警的監測機制是否缺位?
- 責任之重? 當孩子的健康出現群體性異常,且指向明確的環境誘因時,如何確保調查的透明、公正與高效?如何避免“歷史重演”的悲劇?
關注就是力量!
文海第二實驗學校的調查正在進行,我們期待一個清晰、權威、令人信服的結論和后續解決方案。同時,廣州、溫州的舊聞,如同血色印記,時刻提醒著我們:
- 孩子的呼吸健康,容不得半點妥協! 校園應是安全、健康的凈土,而非健康風險區。
- 校園環境安全,是比硬件設施更重要的“硬指標”! 再漂亮的新校舍,如果空氣不安全,也是不合格的。
- 家長的擔憂,社會的聲音,需要被聽見、被重視! 每一次關注和追問,都是推動問題解決的力量。
讓我們共同關注杭州文海第二實驗學校事件的進展,持續追問校園環境安全,為所有孩子的健康成長筑起一道堅實的防線!孩子的鼻血,不該成為檢測環境質量的代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