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司法部最近亂成了一鍋粥。
一邊是負責給特朗普標志性政策打官司的部門快沒人了——110個律師跑了69個,三分之二的人不愿干;另一邊,司法部長帕姆·邦迪突然動手,直接解雇了20名參與調查特朗普的工作人員,連法警、整理卷宗的支持人員都沒放過。這一前一后的變動,把司法部攪成了政治漩渦里的“風暴眼”。
辯護的人跑了:“總不能為違憲政策站臺”
先說說那個快空了的“辯護部門”——聯邦計劃處。這地兒的律師本該給特朗普的標志性政策兜底打官司,比如限制出生公民權、削減哈佛大學資助這些爭議政策。但現在110人里走了69個,連23個主管都跑了10個,剩下的人湊不齊一個完整的辯護團隊。
跑的人里,不少是伺候過好幾任總統的老律師。有位離職律師說得實在:“我們來這兒是捍衛憲法的,不是幫著推翻它。”他們要辯護的政策,不少踩著法律紅線——比如限制出生公民權,直接跟憲法第十四修正案對著干;削減哈佛資助,被罵“用行政權力瞎干預教育”。更憋屈的是,白宮常扔過來一堆模糊政策,連細節都沒說清就催著“趕緊辯護”,律師們上了法庭都直犯怵。
有人私下吐槽:“這哪是打官司?分明是硬掰法律。再這么干,律師執照都得被吊銷。”司法部長邦迪今年二月還放話“敢用個人觀點懟總統政策,就處分”,這話一出,更多人找借口溜了——“與其被開除,不如主動走”。
查案的人被踹了:邦迪動手,連法警都沒放過
這邊辯護的人跑著,那邊查案的人直接被“清場”了。邦迪最近突然解雇了20名參與杰克·史密斯對特朗普調查的工作人員,說是被“武器化工作小組”標記了——可這里面,不少人跟調查核心八竿子打不著。
有負責整理證據的支持人員,每天就對著卷宗敲鍵盤;還有在法院門口站崗的法警,頂多算“間接接觸”。但邦迪不管這些,解雇通知發得干脆,理由就倆字“調整”。有沒被解雇的員工嚇怕了:“現在誰沾過特朗普的案子,都怕被盯上。前幾天還有人不敢接特朗普相關的文件,生怕留痕跡。”
這場景讓老司法部員工想起特朗普第一任期的“大清洗”——當年也是這么折騰,不聽話的、敢查案子的,要么被調崗要么被逼走。“那會兒大家上班都揣著辭職信,現在又這味兒了。”
司法部的“雙重困境”:辯護的不想干,查案的不敢干
這兩波變動湊到一塊兒,司法部里外不是人。
想找人為特朗普的政策辯護?難了。剩下的律師要么是臨時從其他部門調來的“新手”,開庭前還在翻法條;要么是新招的“政治派”,敢硬掰法律但常被法官問懵。結果就是,特朗普的政策官司輸多贏少——比如針對律師事務所的行政命令,被法官直接判“違憲”,辯護律師回來臉都紅了。
想好好查特朗普的案子?更難了。邦迪這一解雇,剩下的調查人員縮手縮腳。有人說:“現在開個會都得關著門,怕說錯話被記下來。連法警都被換了,誰還敢放心遞證據?”
外界看得明白:這哪是正常人事變動?分明是“想辯護的留不住,想調查的不敢留”。有評論員直言:“司法部快成了政治工具——對特朗普有利的,硬著頭皮辯護;對他不利的,直接拆了調查團隊。”
結語:當司法部成了“選邊站”的戰場
不管是辯護律師跑路,還是調查人員被解雇,說到底都是一個問題:司法部的天平,越來越向政治傾斜。老規矩里“只認法律不認人”的底線,正在被一點點打破。
有人說這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不為違憲政策站臺的人,用腳投了票;而硬要插手調查的操作,只會讓更多人看清:當司法被政治裹挾,受傷的不只是那幾十個離職或被解雇的人,更是大家對“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那點信心。
(據路透社報道、ABC NEWS、社媒評論等綜合整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