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生長發育過程中
身高、體重、頭圍和胸圍
是最基礎且重要的指標
身高反映孩子骨骼生長情況
體重體現孩子的營養攝入
和身體發育綜合狀況
頭圍則與腦部發育相關
胸圍與孩子的心肺功能和營養狀況相關
很多家長總是擔心
孩子吃得不夠營養
導致發育遲緩
本期《健康總動員》節目
與您共同探討孩子成長之路上
家長的常見疑問
本期嘉賓
浦江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兒童保健科副主任醫師 劉麗景
母乳如何按需喂養?
按需喂養就是不限制喂奶的時間和次數,完全按照寶寶的需求來進行哺乳。寶寶饑餓時通常會發出一些信號,比如輕度煩躁;張開嘴,左右轉頭;吐舌頭;吮吸手指或拳頭。這是寶寶出現進食愿望的初期表現,此時就是進行母乳喂養的良好時機。如果寶寶因為饑餓而哭鬧的時候,就是寶寶過度饑餓的表現,此時寶寶愿意吸吮的時機已錯過,就需要先安撫寶寶,再嘗試喂養。隨著寶寶成長,胃容量增加,喂奶間隔會逐漸拉長。按需喂養不僅能滿足寶寶的營養需求,還能促進乳汁分泌,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
輔食添加該從何時開始?
一般建議寶寶滿6個月開始添加輔食。最初可以從高鐵米粉開始,用適量溫水調成糊狀,掛勺不掉的厚度,在寶寶稍微餓一點,但又不是太餓,情緒比較穩定的時候添加輔食,每次1—2勺,觀察寶寶有無嘔吐、腹瀉、皮疹等過敏反應。
適應米粉后,再逐漸添加蔬菜泥、水果泥,遵循由少到多、由一種到多種、由細到粗的原則。比如先添加根莖類蔬菜如南瓜、胡蘿卜,再添加綠葉菜;水果從蘋果、香蕉等溫和的水果開始。
之后可添加肉泥、蛋黃等富含蛋白質的食物,7個月就可以逐漸引入軟的粥、碎碎面等顆粒狀食物,鍛煉寶寶的咀嚼和吞咽能力,可以逐漸加至每日1—2次輔食,每次1/2小碗。8月齡后可以吃手指狀食物,鼓勵寶寶抓握食物,鍛煉寶寶的自主進食能力,同時家長多加關注,避免食物堵塞氣道。9—11個月可以逐漸每日2—3次輔食,每次1/2小碗。
添加輔食期間都要順應喂養,不能強迫進食,鼓勵孩子模仿其他人進食,表揚孩子的進步。
需要給孩子額外補充
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嗎?
一般來說,如果孩子能夠做到飲食均衡,每天攝入足夠的谷類、蔬菜、水果、肉蛋奶等食物,是不需要額外補充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但如果孩子存在挑食、偏食,或者患有某些影響營養吸收的疾病,就可能出現營養缺乏的情況。比如孩子不愛吃蔬菜水果,可能會缺乏維生素C;長期素食的孩子可能缺鐵、鋅等微量元素。
這種情況下,建議先帶孩子做相關檢查,根據檢查結果,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針對性補充,避免盲目補充導致過量,反而對孩子身體造成不良影響。
不愛吃飯,只喝奶粉行不行?
不建議寶寶不喜歡吃飯就只喝奶粉。1歲以后,寶寶生長發育迅速,對營養的需求更加多樣化,奶粉已無法完全滿足寶寶的營養需求。
如果長期只喝奶粉,容易導致寶寶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攝入不足,出現營養不良、生長發育遲緩等問題。寶寶不愛吃飯,家長可以嘗試調整食物的種類和烹飪方式,增加食物的趣味性;營造安靜、愉快的進餐環境,減少干擾;培養規律的進餐時間和習慣。如果寶寶長期食欲不佳,建議就醫檢查,排除疾病或缺乏微量元素等原因。
寶寶3個月還不會翻身,正常嗎?
3個月寶寶不會翻身,大部分情況下是正常的。因為每個寶寶的發育速度存在個體差異,翻身的時間也有所不同,一般在3—6個月學會翻身都屬于正常范圍。
但如果寶寶到了7個月仍然不會翻身,同時還伴有身體僵硬、活動減少、發育遲緩等情況,就需要引起重視,及時帶寶寶到醫院進行神經系統等相關檢查,排查是否存在發育異常問題。
寶寶8個月還不會爬,
需要干預嗎?
8個月不會爬也不用過于著急。爬行并不是寶寶生長發育的必經階段,有些寶寶可能會跳過爬行直接學會站立和行走。不過,爬行對寶寶的大運動發展、空間認知等有重要作用。
如果寶寶8個月還不會爬,家長可以多創造機會引導,比如在寶寶面前放置有趣的玩具,吸引他向前移動;讓寶寶多練習俯臥,增強頸部、肩部和上肢的力量;也可以輕輕推寶寶的腳底,幫助他體會爬行的動作。
若寶寶10個月后仍不會爬,且伴有其他運動發育遲緩的表現,如獨坐不穩等,建議就醫評估。
寶寶10個月還沒出牙,
正常嗎?
寶寶乳牙萌出的時間個體差異較大,大部分寶寶在4—10個月開始長牙,但也有寶寶1歲左右才長出第一顆乳牙,這都屬于正常情況。出牙時間主要受遺傳因素影響,也與寶寶的營養狀況有關,比如缺鈣、維生素D缺乏可能會影響出牙。
如果寶寶13個月后仍未出牙,就屬于乳牙萌出延遲,建議帶寶寶到醫院檢查,查看是否存在甲狀腺功能減退、營養不良等影響牙齒發育的疾病。
1歲半的寶寶走路不穩,
有問題嗎?
1歲半的寶寶走路不穩、容易摔倒通常是正常現象。這個階段的寶寶剛剛學會走路,平衡能力和協調能力還在不斷發展中,所以步態不穩。而且寶寶好奇心強,急于探索周圍環境,就會走得比較急。只要寶寶在其他方面發育正常,比如能夠扶物站立、蹲下撿物等,隨著不斷練習,走路會越來越穩。
但如果寶寶到了2歲走路仍然明顯不穩,或者出現跛行、走路姿勢異常等情況,就需要及時就醫檢查,排除骨骼、肌肉或神經系統發育問題。
何時該給寶寶做如廁訓練?
一般建議寶寶18—24個月開始進行如廁訓練,此時寶寶的膀胱和腸道控制能力逐漸成熟,也能理解簡單指令。訓練前,先給寶寶準備合適的兒童坐便器。訓練初期,觀察寶寶的排便信號,比如突然發呆、停止玩耍、小臉憋紅等,及時將寶寶抱到坐便器上。讓寶寶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比如早餐后或午睡后。
訓練過程中要有耐心,不要強迫寶寶,避免讓寶寶產生抗拒心理。如果寶寶成功在坐便器上排便,及時給予鼓勵和表揚。如果寶寶出現反復也屬正常,繼續引導即可。
記者:汪婷婷 劉帆
圖片由AI生成
編輯:李昕玥(實習)
初審:方佳璐
復審:何婷婷
終審:王婷婷
轉載請注明來自今日閔行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