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1日,Bilibili World 2025(“BW”)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開幕。稍早之前,第二十屆中國國際動漫游戲博覽會(CCG EXPO 2025) 在上海跨國采購會展中心開幕,而2025年第二十二屆 ChinaJoy 則將于8 月1日至8月4日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舉辦。
經過近些年的發展,上海的二次元文化已經進入2.0階段,由文化進階到消費。二次元中心之外,上海還擁有了“吃谷圣地”的認知。以二次元為代表的文化新消費,正是上海近年來不斷上演的好故事。除了吃谷文化,還有以“韭菜大廈”(亞洲大廈)為典型的音樂劇,以瓦肆(VAS)為典型的小劇場,更不用說上影節和日常影展已經形成一種迷影文化,而以文藝展覽和商場展覽為代表的展覽文化,讓年輕人熱愛的戲曲新潮流,都日漸成為上海新的消費場景。
上海文化新消費,是如何展開的,背后有著哪些發展密碼,澎湃新聞《上海文藝》邀請相關領域研究者和從業者為您次第呈現。
“上海之夏國際動漫月”海報
前幾天,年輕的朋友從杭州“CP31”歸來,送了我一件小禮物——繪有我喜愛的二次元角色的亞克力擺件,做工十分精致。我問她游客多不多,她回答:“挺多的,我都沒趕上回上海的高鐵。”所謂“CP31”,指的是第三十一屆COMICUP同人創作交流展。
“二次元文化”的愛好者們投身于CP展,最重要的活動之一就是購買心儀的“谷子”(Goods),也就是二次元IP(包括動漫、電影和游戲等)的周邊產品。事實上,不只同人創作交流展會,在游戲音樂會、動漫嘉年華等大型二次元活動上,販售“谷子”的攤位前總是長隊蜿蜒,人潮洶涌。熱門IP的“谷子”,不管是官方出品還是同人創作,往往供不應求,很快售罄。
2025年7月11日,國家會展中心(上海),B站知名舞蹈UP主波喵喵喵。澎湃新聞記者 朱偉輝 圖
“谷子經濟”蓬勃發展
2024年12月,新華社發布了《五個經濟熱詞,解碼中國經濟活力密碼》一文。五個經濟熱詞之一,就是“谷子經濟”。該文對其進行了解析:“近年來,二次元文化逐漸從一個小眾領域擴展到大眾視野,用戶群體不斷增長,為谷子經濟提供了龐大的潛在消費者基礎。年輕人對谷子的喜愛,很大程度上源于能夠與喜愛的角色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并實現個性化表達。”2023年,中國谷子經濟的市場規模為人民幣1201億元,而到了2024年,這個數字增長了40%,達到約人民幣1689億元。
2025年7月11日,國家會展中心(上海),二次元濃度爆表。澎湃新聞記者 朱偉輝 圖
正如新華社文章所言,年輕人購買“谷子”時,大多會專注于自己喜歡的角色。二次元文化的突出特征之一,就是“角色迷戀”(Character Obsession),他們會“將特定的虛擬角色與其他虛擬角色嚴格區分,并鐘情于將自我與之牢牢綁定,形成固定的情感投射”。“谷子經濟”的背后是對IP的運營,一個IP要想具備長久的生命活力,必然需要高質量文藝作品的支撐。優秀作品能夠源源不斷地以跨媒介方式,通過游戲、影視、漫畫和小說等不同體裁的視聽呈現和敘事展開,創造一個又一個吸引受眾的虛擬角色,才是“谷子”熱賣的基礎動因。
走在上海街邊,時常會看到年輕人背著“痛包”路過,透明夾層中放滿了二次元角色的徽章、銘牌或玩偶。“痛”字本有令人不適之意,想來最初用二次元飾品裝滿背包的人,試圖以之彰顯特立獨行的個性。如今屢見不鮮的“痛包”和“痛車”,則成為中國特別是上海這座城市社會開放、文化包容的例證。
首屆“上海之夏國際動漫月”上的《明日方舟》主題“痛船”。澎湃新聞記者 夏奕寧 圖
上海:從“二次元中心”到“吃谷圣地”
毫無疑問,上海是中國二次元氛圍最為濃厚的城市之一,正因為此,CP展才能在這里站穩腳跟,逐漸擴大規模和影響。實際上,僅僅在五月,上海就舉辦了《崩壞:星穹鐵道》“2025星鐵LIVE”演唱會、《明日方舟》“音律聯覺2025:熠曲豐碑”音樂會,以及Utopia Festi游戲音樂嘉年華等多場大型活動,幾乎場場爆滿,一票難求。到“谷子經濟”興起之時,上海也自然而然地成為“吃谷圣地”:超過200家“谷子”店,覆蓋了如人民廣場、百聯ZX和靜安大悅城等各大核心商業圈。本地的年輕消費者消費熱情高漲自不必提,更有不少外地游客專程到上海購買“谷子”,據媒體報道,一家占地50平方米左右的谷子店,投資成本在30萬元到50萬元之間,如果經營狀況良好,月流水能達到30萬元左右。
2025年5月25日,上海百聯ZX創趣場內,年輕人正在“吃谷”。澎湃新聞記者 夏奕寧 圖
從“二次元中心”到“吃谷圣地”的過渡,表面上看順理成章,細究起來卻大有門道。良好的二次元文化氛圍自然能聚集大量愛好者,但要將這些愛好者轉變為穩定的“谷子”消費者,則對市場環境和產業生態的治理有很高要求。上海是游戲、動漫等二次元文化產業的高地,匯聚了從上游IP創作、中游周邊設計生產到下游多渠道銷售的完整產業鏈,在人才培養和技術研發方面擁有較為深厚的積累。另一方面,包容開放的社會心態也促進了谷子市場的繁榮,IP官方授權周邊、實體品牌聯動周邊和同人創作周邊三者形成了良好的共生關系,在垂直和橫向市場均衡發展。
在政策導向方面,上海也頗具建樹。2024年12月底,虹口區召開了以“文化自信與二次元創新”為主題的產業發展研討會,深入探討了谷子經濟興起背后的文化迭代與經濟模式轉型,為二次元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考路徑;2025年3月,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了《上海市促進服務業創新發展若干措施》的通知,其中特別提到要“打造消費新場景”“開發‘谷子經濟’”;同月,黃浦區發布了《黃浦區二次元衍生商品和服務經營合規指引》,在具體的經營層面做出了較為詳細的指引和倡導,也增強了消費者的自我保護意識。
谷子愛好者Liko收藏的部分《全職獵人》谷子。澎湃新聞記者 夏奕寧 圖
Liko收藏的《全職獵人》小卡,不同角色按稀有程度在二手市場單張售價可從幾百元到上千元不等。澎湃新聞記者 夏奕寧 圖
前景光明,不乏隱憂
“谷子經濟”無疑是向好的。新華社文章稱,2029年時“谷子經濟”的整體市場規模將超過3000億元。達成這一預期,意味著該產業在未來五年的年增長率要達到12%。這并非坦途。應該注意到,國產二次元移動端游戲的銷售收入,在經歷了2023年31.01%的超高速增長之后,在2024年下降了7.44%,為人民幣293.48億元。現實情況是,每天都會有年輕的二次元文化愛好者進入消費市場,也會有因生活繁忙或經濟緊張而不得不放棄愛好的中青年。在經濟增速放緩,就業壓力上升以及人口結構老齡化的趨勢下,“谷子經濟”客群規模的瓶頸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上海的谷子產業能否在已有的穩固格局之上,進一步強化監管與標準,優化營商和消費環境,引導文化企業深耕IP價值,根據大眾需求構建差異化市場定位,將成為接下來進一步發展的關鍵。與此同時,傳遞產業和市場方面的先進經驗,在更大范圍的市場產生更多積極影響,也是上海作為“排頭兵”的責任之一。
跟著漫展去旅行,已成為二次元“00后”的出游新方式。恰逢暑假,全國的二次元年輕人紛紛背著“痛包”來滬觀展,帶動上海旅游小高峰,會展中心周邊多家酒店民宿滿房。
(李匯川,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數字游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青少年社科研究工作室首席專家)
來源:李匯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